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穿为辛弃疾义女后》 90-100(第8/18页)
“傻话。”范如玉说,“在我心里,我宁可希望你爹爹永远不要写悲戚的词。”
月色像纸上的泪痕一样模糊。
莲心说不出其余话。
慢慢的,她将她的手也放在面上。
爹爹写了那么多流传至后世的悲壮之词他会经历什么痛苦呢?
人的幸福只有一种,而痛苦有许多种。
来到南宋朝廷的离乡之痛?战场上刀枪侵体的血肉之痛?神兵蒙尘的不甘之痛?日子在官场上消磨的麻木之痛?
还是,骨肉分离的丧子之痛呢?
已是春日最盛的时候了。
窗户大敞着,天色蒙昧将明,暖风像轻纱,一层层堆叠在两人身上。
那种轻微的重量,逐渐让人喘不过气来。
云层里零星飘下细细的雨丝。
远处传来晨起的杨万里慢慢吟着作诗的声音:“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②”
——雨一直下个不停,不肯下多也不肯下少,真像是嫉妒远山能被诗人我一直看着,所以才故意在我与山峰之间隔作了一道珠帘呀。
尤袤在笑杨万里:“老不要脸的,‘佯’装诗人,可恨也。”
杨万里点头赞同,随后熟练反击:“是也,‘尤’其不要脸。”
两人便都哈哈大笑起来。
莲心远远听着他们的声响,像在井底听雨声。
她问范如玉:“杨伯父可有子女?可有”
可有夭折的?
“多着呢,杨家人虽多高寿,又有子孙缘,但也不可能不生病出意外的。”
范如玉都不用问,就知道莲心的言下之意,因为整个晚上,两人心知肚明,对方在想和自己相同的事情。
又是一段沉默。
莲心还是没忍住,轻声问:“我在想,好像好久没有三哥的消息了最近的两封信,都没再有他的亲笔”
范如玉不讲话。
莲心道:“阿娘,我怕”
范如玉还是不说话,只是手臂伸过来,揽住了她。
莲心扎在范如玉怀里,看见惨淡的天色。
世界也是惨淡的,“阿娘你说,三哥会不会也很害怕?他可能病得重,却没有我们在身边陪着”
他会有多难过呢?
剩下的话再说不出口。
因为范如玉突然收紧了手臂,将莲心紧紧勒在怀里。
“别再说些会叫阿娘变成疯女人的话了。”
范如玉有些绝望地轻声说
当日早晨,辛弃疾的信被送到。
范如玉在一页页从头开始读辛弃疾寄来的词:“姚魏名流,年年揽断,雨恨风愁天香未休。今夜簪花,他年第一,玉殿东头。③”
“红牙签上群仙格,翠罗盖底倾城色试问赏花人,晓妆匀未匀。④”
“风斜画烛天香夜,凉生翠盖酒酣时。待重寻,居士谱,谪仙诗如斗大,只花痴。汉妃翠被娇无奈,吴娃粉阵恨谁知⑤”
“与春约束分明。要花开定准,又更与花盟鞓红似向舞腰横。风流人不见,锦绣夜间行。⑥”
篇篇句句,全是咏牡丹的。
范如玉面上露出了然之色,无奈读到一句“欲笑还愁羞不语,惟有倾城娇韵⑦”时,还是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让我拿这个去捧她臭脚,真够恶心人”自语一句,范如玉才注意到歪着头看信纸背面的莲心,疑惑,“你看背面做什么呢?来,想看就看么,看正面呀。”说着要将信给她。
莲心却摇摇头,有点不好意思,嗫嚅:“我是想看看,后面还有没有别人的”
还有没有三哥附来的信呀。
当然是没有的,就像前两封信一样。
范如玉在信到的第一时刻就查看过,所以知道,但看见莲心的期盼,还是不忍打破。
“那我们一页一页看,说不定有信附在后头呢。”她强作雀跃,道。
这也不过是安慰罢了。两个人都心知肚明。
但谁也没想到,信的末尾竟真会有另一道笔迹。
那是一首词牌名为“拔山女”的词。
莲心一怔。
拔山女?
这不是爹爹之前在上饶时为她戏作新创的词牌吗?
她着急去辨认写下这词牌之人的笔迹,却越辨越认不出。
她看不见词的内容,只能看见熟悉的清秀墨迹。
字纸在视线里模糊。
莲心视线下移,轻声念出:“云烟草树,山北山南雨。溪上行人相背去。惟有啼鸦一处”
喉咙像肿胀起来一样发着痛,停顿片刻,她才继续念下去,“门前万斛春寒,梅花可煞摧残。”
最后一句,“使我长忘寝易,要君不作诗难⑧。”
最后,她读出落款:“辛贛。”
就算范如玉声音略有沙哑,也不禁被逗笑。
“原先你在上饶时就总作诗,现下你爹爹也一日作十数首词,你们两个被你三哥逮着了,果然一齐被嘲笑了吧真是的,促狭郎君。”
是啊。
莲心满心的复杂感情,不禁也笑出来。一边又擦着眼睛。
可手不听使唤,眼睛也不听使唤,眼泪越擦越多。
“哭什么。你三哥这不是还能握笔写字,好着呢么。”
范如玉眼眶泛着红,笑着翻过了这一页。
然而当她看到最后一页时,笑容却渐渐凝在了脸上。
揩去了眼泪的双眼,视物变得格外清晰。而她现在几乎痛恨这一点。
纸上是辛弃疾的寥寥几句叮嘱。
“牡丹词可赠圣人‘拔山女’为三郎午间戏作,作后稍安丑时一刻,突感不适,昏愦至今。”
莲心在一旁看清了全部。
她突然感到世界天旋地转。
【5.赏析题(难度:)
《拔山女云烟草树》是南宋政治家辛贛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与发妻青梅竹马期间的作品。对这首词的赏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贴士:结合高一语文必修二中的《拔山女断崖修竹》做题哦!)
A.词的开篇“云烟草树,山北山南雨”描绘出一幅烟雨朦胧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清幽、迷离的氛围,通过描述词人与对方明明天气相同却人各一方的现状,奠定了全词低沉、惆怅的情感基调。
B.“溪上行人相背去,惟有啼鸦一处”运用了对比手法,溪上行人各奔东西,与孤独的啼鸦形成鲜明对照,更突出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感,也暗示了人间聚散无常。
C.从创作感情角度看,“门前万斛春寒,梅花可煞摧残”一句,词人以梅花比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