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养成记: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寒门首辅养成记》 90-100(第16/19页)



    谢氏:“不是贺家梅家的护卫?”

    温子乔摇摇头,不是。

    将才他要走时,听到贺家管家称呼领头的那个叫大人。什么人能被称之为大人?自然是有官身的人。

    贺家二少爷如今在翰林院,他再得圣宠也不可能求得朝廷派兵护送梅小姐出行。温子乔猜测,这些护送梅小姐的士兵,肯定是因为其他缘由才跟着梅小姐。

    “梅小姐站得太高了,我猜啊,我就算考中进士,大概也只是个微末小官,估计不上梅小姐什么忙,我怕我辜负了梅家的栽培。”

    见夫君叹气,谢氏却笑了:“夫君常跟妾身说,读书如同万丈高楼平地起,不可不着急,也不可太着急。我想呀,读书是这样,换成做官也是同样的道理,夫君这般聪慧,怎么如今就不明白了?”

    温子乔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只是今日见过梅小姐之后心头难免懊恼,气自己不不够争气。

    温子乔:“梅家尽心栽培我,给我延请名师,照顾我们全家吃穿住行,这等深情厚谊却不能早日报答。唉。”

    谢氏温声道:“贺二爷自然是会当官的,他若是步步高升,梅小姐的身份自然水涨船高。你也说了,梅小姐如今也很不一样,他们夫妻自然会越来越好。”

    “我们比不得贺家梅家,但夫君也不差,若是有贺家梅家扶持,夫君以后的前程自然顺遂。微末小官也不怕,待以后你慢慢走上高位,自然能帮得上梅小姐。”

    贺家梅家原本就不是普通人家,她夫君受梅家恩惠读书渐渐起来了也不算什么,就算以后夫君做官,温家跟贺家梅家也不可同日而语。

    谢氏知道自己家几斤几两,心里头没有一步登天的念头,只想着有几分本事就出几分力,所以她心里十分踏实,也十分坦然。

    谢氏一番心里话叫温子乔愣了一下,温子乔随即笑道:“枉费我读了这么些年书,在这件事上竟不如你想得明白,可见你才是明白人。”

    谢氏笑道:“我原来也不明白,后来呀,跟着于夫人知书明理,又常去林夫人跟前陪她说说话,我才慢慢琢磨出来的。”

    人跟人都是一样的,人跟人又不一样。

    因为都是人,所以不必高看别人贬低自己。

    因为人跟人出身不同,天分不同,所以要接受这种不同。就算穷极一生也比不上别人,也要专心过好自己的日子。

    还未出嫁时,谢氏跟着她秀才父亲读了许多书,跟村里其他愚昧的小娘子比起来,她觉得她跟她们都不一样。

    后来嫁给夫君后来了梅家,她有了跟着于夫人读书的机会,跟梅家管事学本事,她越通晓事理,她越知道自己的平庸,越低得下头。

    在谢氏看来,对梅家小姐低头也不叫低头,因为梅小姐不会踩着她,能碰上这种主家,是他们夫妻的福气。

    温子乔夫妻有商有量,孙平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郎独自回到孙家,关上门来自己慢慢琢磨事情。

    孙平手里捧着书,心里面却在想前些日子孙家族里给他写的信。族长叫他帮孙允说说好话,请浔大伯通融,叫孙允再来南溪县跟着浔大伯读书,明年好顺利考中举人。

    当时浔大伯看了孙家族里写给他的信后,叫他不用管这些闲事,叫他好生读书,多关心关心自己的前程。

    孙平其实也不喜孙家族里,但他家的祖坟、他的户籍都在孙家,他还是孙家人,他不可能全然不顾及孙家。

    今日见到梅小姐家来的排场,孙平内心跟温子乔一样震撼,他当时就想,贺家梅家早就不是孙家比得上的人家,他只要跟着浔大伯好好读书,有这层关系在,他何愁以后呢?

    经历了家中变故,孙平比他同龄的孩子成熟许多,想明白其中细节之处,孙平为自己庆幸,也让他对孙允引以为戒。

    “来人。”

    外头进来一个孙家下人:“平少爷有何吩咐?”

    “一会儿你去问问二郎,今日下午可还要读书?”

    休沐日不用做功课,昨日羡林跟他说好了下午一块儿读史,这会儿梅小姐回来了,也不知道他还来不来读书。

    孙家下人听命去贺家。

    梅羡林听下人说完后,点点头道:“既已说好了,自然是要去的。”

    “小的知道了,这就回去告诉平少爷。”

    梅羡林此时正跟姐姐和家中长辈一块儿说话,下人来传话时渔娘自然听到了。

    渔娘跟师父打听:“孙平如今读书怎么样了?”

    “孙平读书勤勉,人也聪慧,我打算叫他明年春天回安东县参加县试。”

    渔娘惊讶:“他如今的学识已经能考秀才了?”

    孙平笑道:“孙平若是不出错,明年自然能中秀才。咱们二郎也不差,明年县试和府试二郎也会去。”

    渔娘看向弟弟。

    梅羡林默默挺直腰杆,他也要开始考科举了。

    “二郎好样的,姐姐真为你高兴。”

    被姐姐夸奖,梅羡林绷不住,一下笑了。

    渔娘倾过身子,故意揉乱他的发髻,笑道:“小小年纪装什么老成,你如今还不满十岁,该有个孩子样儿。”

    梅羡林不高兴自己发髻被弄乱了,偏生又拗不过姐姐,只能忍着。

    见他们姐弟闹腾,林氏眉开眼笑:“渔娘别欺负二郎,你又不是不知道,二郎从小就是这样的。”

    渔娘故作不知:“什么样的?娘说他贪吃还是贪玩儿?”

    梅羡林羞恼,气哼哼地扭头不看姐姐。

    屋里众人见状,顿时大笑不已。

    梅长湖笑瞪女儿一眼:“二郎如今也大了,你这个做姐姐的不可再这般说他,小郎君也要脸面的。”

    渔娘笑着拉过弟弟的手握着:“别生气啦,姐姐跟你玩呢。”

    顶着一头乱毛的梅羡林不搭理他姐姐,手却紧紧握着不肯松开。

    笑闹一番后,贺宁远问起刚才渔娘说的《数术全书》:“你说皇上要文嘉今年把书修好,他可能行?”

    “行,他数术本来就学得好,如今还有范先生指点他,我感觉年前应该就能修好。”

    说起修书,梅长湖问女儿:“如今江湖浪人的名号已经叫人知晓,你以后还写书不写?”

    “肯定是要写的,以后写的游记还是题江湖浪人的名号吧,若是以后还要写话本,就换个名字。”

    这次去西北走一趟给了渔娘许多灵感,她准备回京后,用一到两年的功夫写一本《山河畅游·西北》篇。

    孙浔沉吟片刻道:“你的游记自然可以写,只是你这一路走过来,涉及许多边境舆图之事情,许多内容能不能写,写到什么程度,你该问问上面。”

    问问上面的意思是,等游记写好了交给皇上先看?

    孙浔是这个意思,先请皇上过目,以后若是有人拿游记生事也不用怕。

    林氏担忧:“那可是皇上,渔娘写的游记他会看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