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420-44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420-440(第14/27页)

西夏军队也损失惨重。后来宋将许德怀偷袭李元昊得手,西夏军队才被迫撤离宋朝境内,延州之围才得以缓解。】

    赵匡胤有些担忧:“虽然大军成功抵御了西夏军队的入侵,但是损失太多,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且甘陕青宁边境的防御也将处于被动的不利地位。”

    宋朝需要一场胜利,震慑宵小!

    【三川口之战以后,宋仁宗深感西夏的强盛,封夏竦为陕西路经略安抚使,韩琦、范仲淹为副使,负责迎战西夏。】

    评论区

    “夏竦担任知州的时候,恰逢当地受灾,灾民遍地,他劝说大族出粮食,救活了四十五万人!”

    “他还是范仲淹、宋祁等人的伯乐。”

    ……

    【1041年二月,李元昊再次率领十万大军大举南下攻宋,他把主力埋伏在好水川口,派一部分人佯攻怀远,声称要攻打渭州,诱宋军深入。】

    【由于当时宋朝有足智多谋的范仲淹在,所以西夏军队不敢轻举妄动。】

    【但韩琦不听范仲淹的劝阻,固执己见,派任福率军五万余人追击西夏军队,殊不知西夏伏兵早已埋伏好,正等着他们。】

    【西夏大军佯装败退,宋军轻敌冒进,尾随追击,因长途追击,粮草不继,人困马乏。追到好水川的时候,遇到了西夏军队主力的伏击,宋军战败,几乎全军覆灭,任福等大将战死!】

    【好水川之战,北宋再度战败。宋仁宗知道后震怒,将韩琦、范仲淹贬官。】

    评论区

    “不是,跟范仲淹有什么关系?”

    “在这一战之前,李元昊曾派人乞和,却没有携带正式的公文,范仲淹不敢将这件事报告朝廷,就自主主张写了一封劝和信给西夏。”

    “李元昊求和本就只是权宜之计,为了麻痹宋军的神经,事实上,这个时候他早就在好水川埋伏好了军队。”

    “最后和议之事没有成功,范仲淹与西夏通信的事却被捅了出来,因此被降职贬官……”

    范仲淹:哎,是老夫托大了……

    也不知接替我的是何人,能不能挡住西夏的大军。

    赵匡胤:“这种时候怎么能临阵换将!”

    满朝文臣也就这个范仲淹有点军事才能,能不能等这一战打完再秋后算账!

    赵光义:“他耳根子软,没有主见,又怎会意识到范仲淹的重要性。”

    赵匡胤:“……”

    第431章 守内虚外

    【范仲淹等人被贬谪以后,西夏又开始商议第三次攻宋大计。】

    【1042年,西夏谋臣张元提出,宋朝的精兵良将全部都聚集在宋夏边境地区,而关中地区的军事力量却十分薄弱,建议李元昊派兵牵制宋朝边境地区的军队,然后派一支劲旅直捣关中平原,占据长安!】

    刘邦、李世民一惊:“朕的长安!”

    【李元昊采纳此计,派遣十万大军兵分两路进攻宋朝。宋将葛怀敏等人率军增援,结果在定川寨再次陷入西夏军队的重围,葛怀敏等15员将领战死,宋军九千余人几乎全军覆灭!】

    赵匡胤:“一次遇伏是意外,两次遇伏也能解释,但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敌军埋伏,你们脑子呢!”

    石守信开嘲讽:“文官领兵,贪功冒进,不知军事!”

    范仲淹:专业的事还是要专业的来啊!

    【宋夏之间经过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次大战,北宋均以失败告终。虽然北宋在战败之余依旧扬言要重整旗鼓,与西夏决战。但实际上宋军损失惨重,军费开支巨大,已无力再战,最终主和派占据上风,选择与西夏议和。】

    【北宋战败求和,那么西夏为何不乘胜追击呢?】

    赵光义冷哼:“蕞尔小国,还敢挑衅大宋!”

    赵恒:人家不光挑衅,还打败了大宋呢……

    【与刚刚建国的西夏比起来,宋朝就是一个庞然大物,西夏虽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却也损失惨重,连年战争使西夏本身就很脆弱的经济难以再承受大规模的作战,上下困乏,经济即将崩溃!】

    评论区

    “按照西夏的兵制,全民皆兵,战时为兵,闲时为农。这一战打了三年,这三年粮食减产,田地荒芜,牛羊无人放牧,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就连他们本国的部落首领都开始反对李元昊的战争。”

    【在宋夏开战之前,西夏本就可以每年得到宋朝“岁赐”的白银万两、绢万匹、钱2万贯,这是夏国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再加上宋朝开设的沿边榷场,党项人可以用自产的青白盐和畜牧产品换取宋朝的粮食、茶叶和其他手工业产品,这些物资都是夏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

    【开战之后,宋朝对西夏采取了经济封锁的政策,停止“岁赐”,关闭榷场,不准青白盐入境,禁止双边贸易,给夏国的经济来了致命的一击!】

    评论区

    “西夏在宋夏战争中掳掠的财物与先前通过榷场贸易所得物资相比,实在是得不偿失。”

    “这不就是现在灯塔国最喜欢做的经济封锁吗,没想到在数百年前的宋朝我们就做过了!”

    “灯塔国建国才多久,他们现在正在遭遇的政治危机,在我们的历史上都已经有人趟过雷了……”

    刘彻眼前一亮:“原来这就是天幕曾说过的经济战争!”

    他不由得幻想着,将来打通西域,与西域小国互通有无,想办法拿捏他们的经济命脉,关键时刻来这么一下……大宛得主动把汗血宝马送到长安,还要担心朕收不收……

    【再加上地方官吏范仲淹等人的经略,宋朝的军事防御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坚壁清野、严守城寨,不与西夏正面交锋,使西夏难有新的进展。】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辽国!辽国借着宋夏战争,北宋内外交困之机,向宋朝索取更多岁币,史称庆历增币。】

    赵恒一惊:“辽国不是与大宋签订合约了吗?”

    因为这个合约,他已经被各时空的人骂惨了,惟一对自己的安慰便是能给宋朝边境带来百年的和平。

    这才几年,怎么又打起来了!

    【此时的辽国皇帝已经不是我们熟悉的辽圣宗耶律隆绪,他的儿子辽兴宗继承帝位,因为他年纪尚小,地位不稳,辽国内部爆发了激烈的权利斗争,辽兴宗急于树立自己的威望,于1042年,借口向宋朝索回关南十州,派出大兵压境,挑起外交争端!】

    耶律隆绪:“怎么会是幼主,难道朕很早就死了?”

    萧绰:“冷静些,按着年份来算,你若是能活到这一年,正好七十岁,但你的子嗣却年纪尚幼……”

    评论区

    “还有比欺负宋朝更简单的事吗!”

    “趁火打劫,落井下石!”

    赵匡胤:“寡廉鲜耻!”

    赵光义:“不仁不义!”

    赵恒:“所以,朕背负骂名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