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420-440(第13/27页)
太听朝臣的话了?
他没有自己的主见吗!
赵祯却觉得自己做的没有错:“朕要做唐太宗那样善于纳谏的帝王,自然要多多听取大臣的意见。”
第430章 守内虚外
【宋仁宗性情宽厚,也能够虚心接受臣子的批评和建议。当包拯在朝堂上直言进谏,甚至唾沫星子都喷到仁宗脸上时,仁宗虽然心中不高兴,也只是默默擦脸,面上并不动怒,反而虚心接受建议,改正错误。】
评论区
“有一次,包拯反对任命皇帝的宠妃张氏(即温成皇后)的伯父张尧佐为三司使,赵祯便改命张尧佐为节度使,包拯更加激烈地反对,还带领七名言官与赵祯理论。”
“赵祯大怒道:节度使只是个粗官,为什么要为这么个官职争论不休?言官唐介越次上前,不客气回答道:节度使,太祖、太宗都曾经做过,恐怕不是粗官。”
“赵祯这才悚然一惊,最终采纳了言官的建议。”
“但张贵妃不愧是仁宗朝最受圣宠的妃子,依旧想要为自家伯父求官,赵祯只能用包拯挡了回去:你只想着要官,不知道包拯这个御史的厉害吗!”
“赵祯尚德缓刑,遇到疑难案件,尽量从轻发落,即使对“煸动造反”的人,也会查清楚他到底是真的意图谋反,还是发发牢骚。”
“这大约就是朝臣最喜欢的皇帝吧。”
仁宗朝的臣子大赞:“陛下圣明!”
赵祯也被吹捧的飘飘然,忘乎所以!
魏征:若是自家陛下变成赵祯那样……
他立刻摇摇头,不行,不行,赵祯能够采纳所有谏官的意见,就意味着没有自己的主见,若是满朝都是君子,自然一切都好,但若是有小人幸进,那可就完了……
魏征不知道的是,即便都是君子,也不意味没有党派之争,宋朝的党争就是从仁宗朝开始的!
【儒家把仁义看作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以仁治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赵祯的执政风格与儒家的仁政理念高度契合,因此他死后被信封儒家的文人尊为“仁宗”。】
苏轼:“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而斯文终有愧于古。”
周正夫:“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
朱国桢:“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朱棣警惕的雷达再次“滴滴”作响,怎么着,我大明出了一个仁宗还不够,还要再出一个能跟赵祯媲美的孝宗!
如朱棣这般乾纲独断的铁血帝王,自然看不上那些被朝臣摆弄于股掌之间的皇帝……
这时天幕说出了朱棣的心声——
【赵祯确实是一个宽厚的好人,但好人就一定是个好皇帝吗?】
朱棣:“咱也想知道!”
【明末清初的大儒王夫之在《宋论》中说:“仁宗之称盛治,至于今而闻者羡之。帝躬慈俭之德,而宰执台谏侍从之臣,皆所谓君子人也,宜其治之盛也。”】
【但紧接着他又说:赵祯“无定志”,在赵祯亲政的三十年中,两府大臣换了四十余人,都是屡进屡退,即使贤者在位,因为不能长时间安于其位,也无法施其才能,做出成绩。】
【就连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也评价他:“仁宗有意于为治,不肯安于小成,要做极治之事。”仁宗想要做出一番成绩,但“资质慈仁”,又不会用人,“骤进骤退,终不曾做得一事。”】
朱熹:“后面还有呢……然百姓戴之如父母。契丹初陵中国,后来却服仁宗之德,也是慈仁之效。缘它至诚恻怛,故能动人如此。”
天幕摘抄不全会出人命的!
【这样朝令夕改,一反一复,使“吏无适守,民无适从”,让下面的人感到无所适从,结果什么事也办不成。】
【这就是仁宗朝最真实的写照!】
赵匡胤不好的预感终于成了真:耳根子软,一事无成!
无能才是皇帝最大的罪过啊!
【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北宋的藩属国党项政权的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赵匡胤猛然一惊,却又有果然如此之感:“李氏果然心存反志,此子定是李继迁的后代!”
【次年,李元昊写信通知北宋朝廷,希望他们承认这一事实。可是北宋大多数官员主张立刻出兵讨伐西夏,兴师问罪。于是宋仁宗于当年六月下诏削去李元昊官爵,并悬赏捉拿。】
【从此,长达三年之久的第一次宋夏战争全面爆发!】
赵匡胤立刻命人拿来西北的地图,召集石守信、曹彬等将领商议战略。
【西夏的祖先党项族原本居住在四川的松潘高原,是羌族的一支。汉朝时,羌族大量内迁至河陇、关中一带。此时的党项族还过着不知稼穑、草木记岁的原始游牧部落生活。他们以部落为划分单位,以姓氏作为部落名称,逐渐形成了著名的党项八部,其中以来自鲜卑族的拓跋氏为最强。】
【唐朝时,党项羌和吐谷浑经常联合起来对抗吐蕃。唐高宗时,吐谷浑被吐蕃所灭,失去依附的党项羌请求内附,被唐朝安置于松州(今四川松潘)。后来党项羌逐步繁衍成数个大部落,其中盟主部落拓跋氏大概占据今天的青海东南和甘肃南部等地。】
【党项族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政权与北宋。唐末,党项拓跋氏崛起,出兵讨伐黄巢,被唐朝廷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夏国公,赐姓李。至此,党项拓跋氏集团有了属于自己的领地,手握兵权,成为名副其实的藩镇,名震西北!】
【李继迁是西夏建立的关键人物之一,夏州政权被北宋并吞后,李继迁不愿投降宋朝自行出走,陆续占领河西走廊。他采取连辽抵宋的策略,取得了辽帝的册封,为西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赵匡胤咬牙:“果然是李继迁!”
他怎么就不像他的族兄李继捧一样安分一点呢!
【公元1038年,宋仁宗景祐五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野利仁荣、杨守素等亲信大臣的拥戴下,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登基称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西夏的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部以及陕西北部地区,占地两万余里。】
【李元昊即位后,下秃发令,并努力吸收汉文化,创制党项文字,推动了党项族文明的发展。】
【公元1040年三月,西夏景宗李元昊率大军进攻北宋,他一面率军佯攻金明寨,一面送信给宋朝延州知州范雍,表示愿意与宋和谈,以麻痹范雍。范雍却信以为真,立即上书朝廷,对延州防御也松懈了很多。】
赵匡胤立刻在舆图上标注延州等地的位置。
【同年七月,李元昊派大军包围了延州。宋朝大将刘平、石元孙奉命增援,当他们到达三川口,却遭到了西夏军队的包围、偷袭。】
【经过一番苦战,宋军寡不敌众,宋将刘平、石元孙被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