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170-180(第7/14页)
的成就就更不用说了,曹操自起兵后便没有停下过征伐的脚步,入主兖州战吕布,官渡之战败袁绍,徐州俘刘备,淮南灭袁术……十七年间统一北方大地!】
【随即南下荆州,在赤壁折戟。逐马超于凉州,降张鲁于汉中。两次南下濡须口攻打孙权,汉中之战惜败刘备……】
【曹操不只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也有自己独到的军事思想,他自幼熟读兵书,集合前人的理论,与自己的战争经验,编撰了十多万字的《孟德新书》、《兵书接要》、《孙子略解》等书。】
评论区
“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
“兵无常形,兵无常势。兵之变化,固非一道。”
“若以险固为资,则不能应机而变化也。”
孙子:“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曹操特别擅长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方不设防的地区。”
“声东击西,避实就虚。”
【可惜的是,他的著作很多都已经遗失,我们只能从史书的边边角角寻找他的军事思想。自《孟德新书》后,除了诸葛亮的《将苑》外,整整近千年都没有出现新的兵法名作,直到明朝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才开创了中国近代战争军事理论的新高峰!】
曹操:“将《新书》抄录多份,分发给朝中诸将。”孤准备这么多份,不信还会失传!
早已整理好心情的刘备骄傲的看着诸葛亮:“备今日能有如此立足之地,全靠孔明先生!”
诸葛亮:“是主公贤明,将军用心,将士死战,非亮一人之功……”
李世民:“朕的大唐这么多有勇有谋的将领,怎能没有一部流传千古的兵法!”
李靖:“陛下,臣打算将陛下与臣探讨军事问题的言论整理出来,便是最好的兵书了。”
秦叔宝等人不由得看向浓眉大眼的李靖,真没想到代国公居然也会拍马屁……
程知节、尉迟敬德等人看看自己长满老茧的手掌,罢了,他们就不是写书的料。
宋神宗不满道:“本朝的《武经七书》难道不算兵法著作?”
王安石:“官家,《武经七书》乃是总结前人经验,教谕后人,培养将才的书籍。”
说白了,就是教科书。
朱元璋:“戚继光……定是我大明后世名将!”
朱标:“能与曹丞相相提并论的军事思想,定然不是凡品!”
……
【曹操认为军事斗争离不开政治,只有掌握武力才能拯救天下。为了赢得战争主动权,他“奉天子以令不臣”。为了争取民心,他抑制豪强兼并,给饱受战乱的河北百姓免除租税。】
评论区
“不能只重武力,不讲政治,那就是夫差了。也不能只讲仁义,那就是宋襄公。”
“以法治军,纠之以猛。”
“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
……
【曹操以法治军,统一号令,强化军队战斗力。有功者赏,有罪者罚,以身作则,令出法随!】
评论区
“当时天灾频发,兵祸连结,粮食极其短缺,曹操下令行军不能践踏麦田,违令者斩。将士们都下马步行,唯恐触犯军法。然而,曹操的战马却受到惊吓失控践踏麦田,最后,他割发代首,以示惩罚。”
“只是割掉头发而已,算什么惩罚?”
“古时候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而且割发本就是一种刑罚,曹操能做出这样的姿态已经比很多统治者好了。”
“曹操也没有做到真正的严于律己啊,他命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爵,然而赤壁之战,又该由何人抵罪?”
曹操嘴角抽搐,孤不就败了这么一回吗,能不能快点过去!
“但这不能否认曹操在军事思想上的成就,他的《孙子注》对后世兵家学说影响极大!”
……
【曹操特别注重经济在战争中的作用,吸取“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的经验,大兴屯田,达到了足食强兵的目的。】
【汉末天灾人祸导致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流民无数,甚至多次出现大饥荒。因此,粮食供应是各大诸侯面临的首要问题。】
【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制度,这种制度耕作效率比自耕农高,短短时间内便得到百万谷物,解决了曹操集团的粮草短缺问题。】
曹操:“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
始皇:“此屯田制,吾大秦也可参照。”
李斯:“回禀陛下,南征百越之时便可利用屯田解决部分粮食问题。”南征百越打了好几年,全靠咸阳运送粮食,绝大多数粮食都被路上消耗了。
蒙恬也进谏道:“陛下,北拒匈奴后也可在边境建城屯田,巩固边防。”
始皇微微颔首:“稍后拿出一个章程,朝议!”
李斯、蒙恬:“唯!”
【在实行军屯的同时,曹操也想尽一切办法恢复普通百姓的生产。他招揽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
【曹操首创户调制,有力的防止了豪强兼并土地,又明确了收税标准,一亩四升,绢二匹,绵二匹。使得崩溃的小农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曹魏集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来源。】
评论区
“户调制取代了汉朝的算赋和口赋,直到两百八十年后,北魏改革均田制,才取代了曹操的户调制。”
“户调是有定额的,除了田租和户调外,不得收取其他租税。”
“当时没有一个统一的大政府,百姓四处流浪,土地大片抛荒,根本无法进行准确的人口和土地调查,相较之下,以户为单位比较好计算。”
……
秦朝扶苏正在协助李斯萧何改良赋役制度,他们原本是参照张居正改革之法,一步到位。但时移世易,计划的过程中才发现一个大问题——秦朝哪来那么多金银货币!
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白银流通极其广泛,才能实行一条鞭法,明朝之前却都是以铜钱为主,辅以金银。
他们意识到,不可能一步到位,便开始研究汉朝的赋役之法,如今有了曹操的户调,还有天幕提到的均田制,他们终于看到了曙光。
汉武帝:“桑卿,你来说说,这户调有何利弊?”
桑弘羊:“我大汉也有临时征发的‘调’,也可以用布帛折算算赋,曹操的制度是在大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且我大汉以人丁为计税标准,能更好的掌控每一个臣民。不过,天幕曾说董卓发行小钱,扰乱了货币制度,怕是百姓更加相信实物的价值,不愿用货币了。”
汉朝的‘调’有各种名目,比如“调盐铁”、“调租米”、“调马”……这些都是正规的农税、算赋、口赋之外的附加税收,简直就是统治阶级横征暴敛,剥削百姓的工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