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网红打卡APP: 240-2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240-250(第12/17页)



    先用大汤勺把铜锅上最后加的米线盛到碗里,再将藏在锅底的肉沫和韭菜倒上去。

    肉菜盖米线,从视觉效果上看来,就会显得比米线盖在上头丰盛许多。

    也不知谁最开始想出来的做法,确实挺聪明。

    禾嫒尺抱着一把花,站在灶前巴巴瞧着一份份小锅米线出锅,却还没轮到她。

    做米线的姐瞧她也是觉得有些好笑,还提醒她:“等下就到你的啦。”

    说着,便又开始行云流水地开始煮下一批米线。

    10元一份米线的小店没什么服务,基本自助。

    好不容易等到自己那份米线出锅,禾嫒尺小心翼翼地端着它,在店子外头的桌上与一位本地大爷拼桌坐下,先给米线拍了张照,才开始老实吃它。

    如果说昨天晚上的过桥米线属于清汤类,今天的小锅米线,则当得上浓油赤酱几字。

    它很红。

    煮好的米线上盖着一层红色油花,红色油花的油,大部分来自出锅前最后浇上去的那勺辣子,少部分则来自锅里的鲜肉沫。

    米线上桌后,禾嫒尺没像大部分熟客一样,直接夹起米线便往嘴里塞,而是好奇地先把锅里的鲜肉夹起来。

    鲜肉沫放进锅里,稍微压一压再煮之后,不全是散的,反而稍微有些像裂开的肉饼,却又没有平时在家吃的那种蒸肉饼那么紧实。

    她试着小咬一口。

    还挺香。

    煮时稍压过之后,让肉沫形成类似肉饼的形态,能让它更容易被食客找到,而不至于完全沉在碗底。

    而它本身没经过定型,略有些散的样子,又能让高汤和调料能很好地通过肉之间的缝隙,浸入肉里。

    最好是能和汤配着一块吃。

    她拿起汤勺,将少许米线、肉沫、韭菜放进勺子里,轻轻吹走盖在米线上的红油,勺上少许汤。

    再沿着汤勺,将米线和肉沫、韭菜连着汤水一并吸入口中。

    圆形的米线很润,它比看起来更吸味,略微咀嚼,便被吸饱汤汁的鲜肉沫衬得米香味十足。

    也不知到底是云南的韭菜长得好,还是恰好到了韭菜生长的季节。

    煮了会儿的韭菜不光尝着不柴,还嫩得很,给味道看起来相当厚重的小锅米线带来一阵清香。

    不过最绝的还是飘在汤里若隐若现的那丝酸腌菜。

    它捞不上来,混在汤里看起来仅是配角中的配角,实际上没了它,这锅米线的味就完全不对。

    用高汤再加上肉沫熬煮的小锅米线汤底,味道偏浓厚,如果没有酸腌菜衬着,吃起来可能会略有些腻。

    只是加上一勺酸腌菜,味道便完全变了样。

    大冬天里,微酸酱浓的滚烫汤头,配上软滑水润的鲜肉米线,一碗下肚,暖得人从头到脚都舒坦。

    第248章

    “嗝。”吃饱了。

    昨天还说一个月都不想再碰米线的禾嫒尺现在相当满足。

    连沉在汤底下的韭菜和肉碎碎都捞起来吃得干干净净。

    她用纸巾擦了把热出来的鼻涕泡,没有直接转身离开,而是看着店里仍在灶上忙得飞起的老板,略犹豫会儿,找了个空子,问她能不能在店里取材。

    主要是想拍她煮米线的样子。

    这手绝活确实是有些酷炫,禾嫒尺总感觉不拍她对不起自己的职业。

    只是和平时不太一样的是,她不能挑人少的时候过来拍。因为人少,就拍不到一次出四锅米线这种操作。

    提前对老板说一声,是希望自己拍摄的举动不会打扰到她。

    没想到老板点点头,手一挥,似乎没把这个当回事,转头便又给客人们煮米线去。

    有没有人看着、有没有人拍摄,根本不影响她干活。

    想想也是,日常被十几双眼睛盯着看,她早习惯了。四舍五入也能算是花卉市场附近的大明星。

    禾嫒尺在店里拍够素材,高高兴兴地捧着她的花准备坐地铁离开,路上再次经过鲜花饼铺。

    因为前不久才尝的招牌鲜花饼味道不错,她心里已经升起想买一些寄给朋友的想法,便干脆又进去转了一圈。

    最后依旧没有大把大把地买手信往外寄,而是在里面又买了几个不同口味的现烤鲜花饼。

    她挑选手信的过程很谨慎。来都来了,都尝过一遍才清楚到底要给朋友们送哪种嘛。

    而且听说鲜花饼的品牌也很多,她就吃过这一家,也不知其他店的怎么样,肯定要对比过再买。

    说不定还能做个鲜花饼题材的小测评,作品素材又有了。

    禾嫒尺越想越靠谱,揣着她刚买的几个饼便按照原计划坐地铁到博物馆参观去。

    结果才刚进地铁站没多久,她便接到一个意料之外的电话。

    来电者是她的大学舍友之一,卢贝敏。

    刚接电话,卢贝敏第一句便问:“你在哪里?”

    “啊?”听到这句问话,禾嫒尺有些疑惑,回道,“我在昆明。”

    ……

    好巧,卢贝敏也在昆明。

    能发现禾嫒尺在昆明,主要是因为前不久禾嫒尺在花卉市场给自己买花的时候,拍了张照片发到朋友圈,让恰好刚去过花卉市场的卢贝敏认了出来。

    虽然同为大学舍友,但卢贝敏其实是禾嫒尺相对没那么熟的一个人。

    因为卢贝敏平时基本不住宿舍。

    她是本地人,父母一辈是本地拆迁户。不光手里有好多房子出租,村里每年还能稳定给分红。

    有钱有闲,真正的不用上班也能躺着收钱花。

    她家在鹏城房子不少,学校附近也有一套,平时基本住那边,在宿舍里也就偶尔露个脸,不在里边歇。

    这么说也不对。

    毕竟刚开学那会儿卢贝敏还是住宿舍里的,过了三个月以后才开始往外搬。

    说是住外面更舒服方便。

    那肯定的,毕竟一个人一个屋,当然比四个人一屋舒服很多。

    不在宿舍里住的卢贝敏和宿舍里另外三人虽然没有那么熟,大家关系却还可以。

    见面不尴尬,能打招呼,在群里聊天,偶尔还会说八卦或是玩玩游戏。

    就跟网友似的。

    但说实话,禾嫒尺其实略微有些怕她,主要是被她打过一次。

    原因说来有些好笑。

    当时卢贝敏还在宿舍里住的时候,禾嫒尺买了外卖回屋里吃。

    拆一次性筷子的包装时,她用手圈着包装套划拉,尝试用里面的筷子将外包装捅破,结果还没拆成功,便被卢贝敏轻轻打了一下。

    “不要这样拆,万一被里面的木头刺扎到手你就完了,插肉里抠都抠不出来。”

    当时禾嫒尺不太高兴:“那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