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满枝吴峥嵘: 220-23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220-230(第9/31页)

行不通了。

    叶满枝不再提进口配件的话题,正式跟渡边洽谈了两条生产线的报价。

    最终总计320万美元,比松下的报价便宜70万。

    即便如此,曙光厂仍然买不起。

    几人将生产线反反复复参观了好几遍,在皮姆公司的车间里看了足足三天。

    确定生产线完全没问题后,叶满枝一脸自信地跟渡边做了约定,她要回国跟上级领导汇报情况,今年四月份之前一定给他答复。

    *

    “皮姆公司这两条生产线真挺不错,”潘昆仑担忧道,“就是咱们的外汇不凑手。”

    别说外汇不凑手,即使是人民币也没有那么多啊!

    刨去省里那100万美元,还需要220万。

    220万美元可是400多万人民币呢,曙光厂的账面上哪有这么多钱!

    叶满枝也被这220万美元的窟窿难住了,脑子里的想法杂乱无章。

    曙光厂搞了六七年的出口贸易,每年都能拿到一定的外汇配额。

    可是,六七年下来,也不过攒下了20万美元。

    还有200万没着落呢!

    潘昆仑提议:“要不咱跟其他厂借点?”

    “哪个厂领导敢做这种决定啊?曙光厂的出口创汇额在全省名列前茅,这些年才攒下20万美元的配额,那其他厂就更没多少了。关键是,借美元还美元,咱们哪有还款能力?”

    “难道就这么放弃了?”

    潘昆仑实在是不甘心。

    出国开了眼界以后,他对自家那单班生产37台的生产线已经看不上了。

    只想赶紧安装单班生产400台的。

    而且现在正是日本厂商转产的关键节点,过了这个村,未必还能买到这么便宜的二手设备。

    叶满枝这两天休息得不好,脑子像被灌了浆糊似的转不动。

    她摆摆手说:“这件事再容我想想,咱们先回去跟李主任汇合吧,不知道他们那边的情况如何了。”

    几人返回京都的时候,李主任刚接到老华侨的电话。

    老华侨是两家电器公司的代理商,而且已经代理很多年了。

    经他从中斡旋后,为四条生产线拿到了9000万美元的报价。

    比之前那个中间商的报价还便宜2000万。

    比两家公司给中方的第一次报价便宜了4000万。

    李主任气哼哼地说:“他们这个报价的水分也太大了!4000万美元,将近1亿人民币了!”

    “哈哈,”叶满枝笑道,“我就说嘛,资本家狡猾得很,跟他们谈判是需要一些技巧的。”

    她这一趟不白来,虽然还没上谈判桌,但她想办法找来的这俩人,已经帮考察组谈下来4000万美元了。

    李主任对这个报价仍然不满意,次日又重新开启了考察行程。

    一行人在日本呆了将近两个月,把十三家电器公司,以及三家化工厂全都考察过以后,终于坐上了回国的飞机。

    李主任作为组长要先去北京汇报工作,而叶满枝也要跟省里的领导汇报情况。

    大家在广州分道扬镳。

    李主任握着叶满枝的手说:“叶主任,这次辛苦你了。日方的报价太高,估计部领导不会满意,之后也许还要去其他国家进行考察。你要是愿意参与的话,到时候我还邀请你!”

    叶主任对付外商的经验的确很丰富,处事手腕也比部委的干部灵活。

    如果之后还有其他考察任务,他还想带上叶满枝。

    叶满枝也希望多出去看看,但她毕竟是一厂之长,不能在厂里长期缺席。

    她模棱两可道:“只要厂里的情况允许,我一定继续跟着大家走南闯北!”

    双方握过手,就此别过。

    叶满枝在附近找了一个邮电局,先给吴峥嵘打电话报平安。

    而后又联系了厂里,将那两条生产线的情况通报给大家。

    “田主任,你尽快组织一个班子会议,看看大家的态度,如果同志们都同意引进设备,我就在广州想想办法。要是大家觉得行不通,那我这就回去了。”

    田春山说:“大家当然想引进先进设备,但那400多万人民币的缺口怎么办?”

    叶满枝简要介绍了自己的打算,又道:“这次班子会议一定要正式,做好会议记录,我肯定是投赞成票的,这个你帮我代为记录吧,如果有其他同志不赞成,也把不赞成的理由记录下来。”

    次日上午十点,她跟潘昆仑又跑来邮电局打电话,得到了全体班子成员全票通过的结果。

    “王造福还在学习班吧?他同意了吗?”叶满枝问。

    “同意了,我昨晚特意去了他家一趟,”田春山笑说,“王主任刚开始似乎不太想同意,但他爱人和王大娘一直给他使眼色,王主任就支支吾吾同意了。”

    “行,那我就放心了。”

    曙光厂内部没什么问题,叶满枝又接着给夏竹筠打电话。

    花掉六十多块钱的电话费,她才走出了邮电局。

    “叶主任,咱们真去借钱?”潘昆仑问。

    “先去试试。”叶满枝看了眼手表说,“走吧,约好的时间快到了。”

    两人乘车前往广州广播器材厂,远远就见到了等在那里的厂革委会主任。

    叶满枝喊了声“秦主任”,快步上前与对方握手寒暄。

    秦长征热情笑道:“叶主任,你可是贵客呀!”

    “哈哈,我这次还真是贵客,带着好事上门来找你的,”叶满枝说,“秦主任,一会儿得用好茶招待我们才行。”

    秦长征将两人领进办公室,亲手泡了两杯茶,“叶主任,我听说你们跟305厂那帮人去日本考察了?情况怎么样?”

    “哎,一言难尽呀。”叶满枝说,“彩电生产线比较复杂,我就不说了,反正跟咱没啥关系。”

    广州广播器材厂与曙光厂一样,都是地方国营工厂,并且都是这几年刚开始生产黑白电视机的。

    两厂同病相怜,只能在黑白电视机领域打转,彩电生产线没他们的份。

    不过,曙光厂已经扭亏为盈了,年产量有26000台,而广播器材厂还需要政府补贴亏损呢,每年才生产两三千台黑白电视机。

    叶满枝没有拐弯抹角,喝了口茶就直接说:“秦主任,我们这次考察彩电的同时,也考察了黑白电视机,人家那边单班产量高达400台呢!”

    “这么多!”

    “那可不嘛,所以我们曙光厂准备从日本引进两条二手生产线,弥补咱们国内黑白电视机在产能上的不足。”

    秦长征有些羡慕地问:“那生产线多少钱啊?”

    “320万美元。”

    “你们有那么多外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