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民国小百姓》 200-210(第5/14页)
别, 不觉将近三月。弟已于七月底顺利回到老家。弟本应于抵达之初,即刻提笔报知平安,但战火相隔, 两方通信不便。回家次日, 又因年纪不够,弟与几位同学分别,独自进入老家一所战时中学继续求学。老家时有倭寇突袭扫荡,我入校之后,学校搬迁过两次,实在找不到来
海城的远客帮忙带信,故而拖延至今。
不过老家地势复杂, 老乡们也被团结起来,都是我们的耳报神。往往倭寇刚到甚至是还没到, 我们已经收到消息迅速转移。以至于我们虽然遭受过不止一次的扫荡,但并未与倭寇正式照面,姐姐不必担忧。唯一一次在路上碰到几个散兵,还是我跟同学去镇上赶集的时候, 那鬼子当我是小孩,什么也没看出来, 还给了我一块糖。
这样运动式的学校生涯,也极大锻炼了我的意志和体魄。我与同学们用树枝削成木棍,课余时间与同学一起站岗时顺便锻炼, 几无敌手,□□见了也赞不绝口。我便擅自作主, 将姐姐教我的技击术传授给了同学们,非常时期行非常事,想来姐姐不会怪我。
这些锻炼也是我们学校开的课, 不光教我们练功夫,听说还教农民种地,堆肥,警戒,还有打汉奸的,农民们可欢迎我们去上课了,可惜我每天任务太多,没能去旁听。不过□□说了,要是我长到齐他眉毛那么高,他就同意带我去了。我数了数,这三个月我已经长了三寸,再过一个月,我就能长到□□的眉毛高啦。
写到这里,我想起临走前,姐姐怕我到那边之后饿肚子,执意要我背一袋大米,竟是白背了一路。你绝对想不到,我来之后的第一天,负责接待我们的同志(团掉)老乡说是给我们接风,让食堂端了一盆子的红烧肉上来,把我们的眼睛都看直了!现在的海城,除了有钱人,咱们哪还有肉吃?可惜咱们人多,一盆子下来,每个人没分到两块,到底是沾着了肉味。
还有主食,姐姐记得校长家跟玉米棒子一起磨出来的苞米粉?在这里是给猪吃的。咱们这里种小米和高粱,每天小米饭管饱,还有土豆白菜之类的蔬菜。菜的种类虽然不多,但盐分足,就着小米饭吃,我一顿吃四大海碗都没人嫌弃我。听老乡们说,转过年去入了春,满山满树的俞钱儿,洋槐花洋槐叶都摘下来和豆面磨了,放点盐搁在锅里蒸熟,金黄金黄的,跟鸡蛋糕似的,可好吃。
不是亲眼所见,我也不敢相信,这边的日子比海城那样的大城市还好过。
我们□□说,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里的地主全被赶跑啦。农民都有地,不用给地主交租,不用被双城政府扒皮,家家农民袋中有余粮,连我们这些外来人,也养得起了。我观察下来,觉得还有就是,这边物价很平稳,姐姐你敢信吗?猪肉才两毛钱一斤?我这辈子没见过这么便宜的猪肉,就放在市集上卖。
要不是老家连年被倭国人祸害,很多地方农民举家逃亡,良田大片荒置,大家也不至于连这么便宜的猪肉都买不起。
好在在我写信的前两天,上面传来消息,说是为了丰富大伙的伙食,要开展一个大生产运动,到时候番茄丝瓜黄瓜都种起来,生活又能上一个品质了。
总之这里不缺吃的,如果倭国人封锁放松一些,还能从外面带些牙刷牙粉之类的日用品,线衫和围脖这些针织品也是有的。即使没有也没关系,家中带来的衣物够用,我也已学会用柳条刷牙,别有一番滋味。
……
听闻海城米价已涨到几百块之巨,我随信附上两块银元,交予送信人帮忙转呈。这是我十月帮助老乡收割夏小米所获的报酬,比起姐姐给我的不值一提,然而礼轻意切,是我第一次亲手赚的钱,姐姐千万要收下。
……
弟在千里之遥,日日盼胜利,盼团圆,盼与姐共赏老家风光之日早日到来!
弟:夏生敬上”
手上的这封信,春妮翻来覆去已看过不下三遍。待要再翻过来看第四遍,一只手覆在信纸上:“看了这么多遍还没够?信上都说了什么?”
春妮将信纸递给常文远,他接过来囫囵看了一遍,不由笑道:“这下你放心了吧?”
“放心个什么?怕我担心,他信里写的都是好话。到底是孩子,写到最后可不就漏了馅?”说归这样说,春妮脸上仍是笑意溶溶。
夏生这封信刻意报喜不报忧,但从他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大本营那里虽然有倭寇袭扰之忧,日子总体还是好过的。再看他信纸上字迹隽秀,用辞造句明显有提升,显然文化课也没落下,春妮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至于他信上所说的倭寇,担心归担心,但春妮自己都是在动荡中成长起来,深知在这样的年代,任何人都有可能突然面临灾难,他有机会多学点本事,是件极好的事。
要知道,在早几年的海城会战,像他这样大的学生兵响应政府征召,赤手空拳,提着木棍上战场的不知凡几【注1】。哪怕这些学生兵此前连枪都没摸过,他们在战场上的作用只是消耗敌人一粒子弹。
所谓的“十万青年十万兵”【注2】,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成为了炮灰,活到最后的寥寥无几。
大本营没有马上征调夏生入伍,说明对他这样的少年学生还是很爱护的。
或许是大本营那边有要求,夏生信里对生存环境描写的极少,也不知那里的“猪肉两毛钱一斤”是个什么光景,就连她春妮自己,因为要维持几百人的开销,只进不出,现如今一个月也吃不上两回正经肉了。就是吃得上,多半也蹭的是常文远的光。
海城缺物资是官商勾结,黑心商贩哄抬把持物资的结果,真正的好东西,只要舍得出钱,还是有地方买的。常文远开的是高档菜馆,馆子是组织的财产,重点又不在经营,他每月所得不过略敷己用,自然没钱另外置办好鱼好肉。但馆子金钱关把得再精细,鸡头凤爪,鱼头鱼尾,筋头巴脑的不拘多少,总能剩下点。
他以前都是跟着饭店后堂吃饭,春妮又忙得脚不点地。说起来小洋楼的厨房除了烧水,竟没有用过两回。
刚住进来那会儿,彼此又都在互相适应对方这个新室友,常文远不好意思提让春妮掌厨的话。直到春妮自岛上回来的当天晚上,常文远从店里拿了一块说是剩下的筒子骨,让春妮煲汤补身子。他说的是厨房剩下的骨头,其实肉质很新鲜,春妮拿骨头跟白萝卜和雪梨一起炖成一锅清甜的止咳润肺汤,自然要邀请常文远一道吃。这一锅好汤下肚,每天搭伙吃饭这事便成了定局。
到底是正长身体的年纪,这段时间,即使只吃这些边边角角的下脚料,春妮也觉得腰身紧了不少,做起事来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容易饿。
她有时候也对两人的关系心存疑惑,那个不一样的早晨,难道只给他们俩带来了伙食上的改变?两人由室友变成了饭搭子?
“你看我做什么?”某人察觉到春妮的视线,转头看了过来。
时光帮这个曾经暴燥冲动的年轻人打磨成了另外一副模样,他不再三句话一说,便热血上头,去跟人打生打死,他眉眼依然暗藏锋锐,却知道了怎样隐藏,他说话的音调和语速也降下来,嘴角时时含着温吞的笑意,显得那样温和真诚,是个绝好打交道的生意人。然而仔细看去,他嘴角的那丝笑容,又仿佛是一切尽在指掌间的自信。
眼前的男人正处在最好的年纪,有着最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