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民国小百姓》 110-120(第14/16页)
山下友幸知道,对方又不排斥,他就像个普通的热心肠大叔一样,向他们伸出了援手。
慢慢地,他身边也开始时不时有学生,甚至还有老师向他打起了招呼。他再进出学校时,身边也有了人跟他打招呼。
对于这一点,大部分学生自然是看不惯的,觉得身边出现了背叛者,但因为有春妮他
们的强力弹压,暂时没有闹出什么乱子。
这期间,夏风萍和朱家辉的婚礼在海城大酒店顺利举行,学校的老师们都去吃了酒,见证了那一双新人穿着洁白的婚纱和西装,在亲友们的祝福之中迈入了昌平路的新居。
夏风萍在石库门居住的历史,也随之落幕了。
现在,春妮除了偶尔帮普尔南老爷爷送送米妮回家,几乎不再去那栋盛载了她初到海城所有经历的小洋房。
夏风萍和朱先生结婚搬家后,石库门空下来的两间房子迅速迎来了新住客。吉拉太太有时候碰到春妮,会跟她抱怨,新住客一点也不像她一样勤快干净,总把房子弄得乱糟糟的,还非要拆掉他们的柴灶,想换煤气灶云云。属于他们的印记,一点一点地被新住客覆盖了。
如今吉拉太太学会了一点华国话,跟丁太太倒是有了些话题聊天。
只是丁太太还跟以前一样,说不到两句话就要抱怨,因为日子太难过,他们家的女孩子已经被送回了乡下,供不起上学了。话里话外向春妮打听,夏家的那栋小洋楼出不出租,作价几何。
她十月底收到请柬,跟石库门的老街坊们去吃了夏风萍的酒席,才知道身边竟市隐着一位大富婆,后悔得不得了,时常去学校找夏风萍说话。
夏风萍如今跟学校的实验室合作,因为翻译文献的事,认识了不少海城电气和机械类的专家,时常帮他们整理资料,翻译了寄往国外发表,在小圈子里竟还有了些名气。结婚后要经营家庭,如今她越发忙碌,是没什么功夫理会于太太的。
于太太去学校,多数还是由春妮招待她到小摊子上坐坐,再赶在于先生放学前急忙忙回家。
就在平凡而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学校里传出了一则消息。
倭国人设在津城的工厂在高薪招聘工匠,如果有人愿意前去应聘,月薪五十块起步,还包吃包住!
一个月五十块……现在工厂的正式工,一个月平均工资也才二十块钱,即使工厂采用计件制度,在最旺季的八月份,工资和奖金相加,也才勉强达到五十块多钱的工资,而倭国人的工厂,一去就有五十块钱,这钱也太好挣了!
一时人心浮动。
“一定是山下那小鬼子散布出来的!”区明一拳砸到桌子上,怒道:“竟还有人相信他编的瞎话,这些人长没长脑子?”
“你先别抱怨了,咱们得想想办法,把人稳住。”蒋四成去看春妮。
春妮问他们:“你们觉得,这个消息,是不是真的?”
海城有不少倭国企业,去年他们也有学生毕业后去倭国人的企业里应聘当了工人。其实学校不抵触学生到倭国人工厂做事,毕竟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但她觉得,山下在这观察这么久,目的可能没这么简单。
何况津市比旧京还远,早在全面抗战前就已经沦陷,要跨越一整个华国海峡,真的会有人愿意去吗?
但山下友幸的所为也为春妮解开了一个疑惑:如果连德江他们更看中学校培养的学生的话,那的确保持现状对彼此都是最好的状态。
毕竟,假如他们采用激烈的手段将学校抢到手,那可能会跟吴江大学一样,要么逼得学生游|行罢学,要么校方关掉海城的学校远避到敌后去,那么,倭国人自然就鸡飞蛋打了。
现在的山下只能缩在学校里,利用一些小恩小惠达到目的,这还真的可能是妥协了的缘故。
毕竟学校真落进他们的手上,想要什么学生,直接装上车就走,巡捕房的那些软蛋还能真把他们怎么样不成?
学生们七嘴八舌开口:“我反正觉得有古怪。”
“我也是,咱们工厂这么厚道,工人也拿不到五十块那么高的工资,指望倭国人,怎么可能?”
“话也不能这么说,海城有些倭国人的工厂是比华国待遇好啊。”
“你这话什么意思?觉得倭国人好,你去跟山下报名啊,他肯定乐意得很。”
“我可没这么说,我是说我娘,她在倭国人的纱厂干活,在那边吃的是比她在华国人工厂干活时吃得好一点嘛。”
“那是你娘工作的纱厂厂主不是人,又不是所有华国人纱厂都是这样的,哪个地方不是有好有坏?”
再说下去,该打起来了。
春妮只好出来拉架:“行了,都回去上课去。山下那边,你们都注意着些,看看有谁被他说动了。”
其实她心里也嘀咕,津市的工厂高薪跑到海城来拉人,这事,怎么听着这么怪呢?
第120章 120 募集
不管怎么说, 山下友幸承诺的好日子远在津市,学校提供的幸福生活近在眼前。只要眼睛不瞎,明眼人都知道怎么选。
对学校的学生和老师们而言, 从年头开始, 现在将要到年末,学校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哪怕外面是风霜雪剑,师长们劈开剑棘,如何用一身血肉之躯为他们撑起这间小小的学校,让他们在学校这小小的一方天地得以平安,大家都是有目共睹。
这一年中,海城内风云变幻, 海城外战火连绵。学校就像在暴雨中穿梭的小舟一般,将倾未倾, 却非但未倾,还护佑着一船的学生平安度过了一载春秋。
他们真正做到了将战火阻于校园之外,在最危急的时候,也没有想过撤退休课, 抛弃这些学生,让学生们无学可上。
在没有外援, 没有资助的情况下,他们自力更生,另寻生路, 这已经是他们能力范围内所能做到的极致。
可人力有时尽。
这世界不幸的人太多,即使是学校, 也只能保证学生有两餐平安饭吃,再勉强发一身冬衣,送几个煤球。其他的, 也没有能力顾上。
山下友幸不可能不知道校方对他的防备,但他就像被设定好指令的机器人,不管校方师生怎么对他,他仍旧能够找到机会去接近需要帮助的学生。
那么,校方能阻止学生接受帮助吗?
如果山下带着明显的恶意,校长拼着命不要,也会阻止,可是人家说了,没有什么目的,只是看见了不幸的人,想帮一帮人家。
话到这份上了,还能怎么办?
在春妮小的时候,基地还没有那样强大,附近的基地想吸引大人们去他们那里扎根,甩出了很多优越的条件,也有不少人动心,改换了门面。那一次的竞争,直接让基地壮年人口去了三分之一,留下的,全是他们这些没法立刻用上的老弱病残。那次人员的大量流失,差点让基地分崩离析,但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基地领导硬撑着没有甩掉他们这些包袱,撑过这段时间之后,基地仁名传遍幸存者,又迎来了新一波人潮的投奔。
而之前挖人的基地也曝露出不拿本土人士当人,利用老人孩子当诱饵等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