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被迫考科举: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咸鱼被迫考科举》 110-120(第12/13页)

了饭。

    待郑廷离开后,卢蒙不声不响地站在宋允知跟前,忽然提醒:“这人瞧着不像是个善类,北戎人对汉人格外警惕,他能让主家信任,看得出是有几分本事跟城府在身上的。”

    “抛下他们的人难道就是善类吗?”

    卢蒙沉默片刻,这种陈年往事,究竟也说不出到底是对还是错。他只是提醒宋允知一句罢了,卢蒙见过的人多,虽然不是什么相师,但是该有的警惕性还是有的。这个郑廷表面上看着不过是个好说话的中年人,可知人知面不知心,卢蒙害怕对方是被那什么四王子派过来,蓄意接近宋允知,意图不轨。也未必没有这个可能,毕竟宋允知太会拉仇恨了。

    可在这之后,郑廷却压根没有来寻过宋允知,他在光州进货之后,又跑去底下的县城弄了些当地的山货,一门心思奔在生意跟赚钱上。

    寻常北戎燕国的商人铆足了劲想跟宋允知打上交道还不能呢,他却仿佛避嫌一般。

    卢蒙见他如此,却还是不放心,私下跟郑廷同行的商人查证过,他的过往与他所说确实一模一样,为了能出人头地,郑廷可谓是吃尽了苦头。如今算是熬出了头,郑廷也尽力帮衬着周边的孤儿寡母,自己却没攒下什么钱,至今也未婚,吃穿用度都是一省再省。此人很有侠义心肠,又乐善好施,在当地风评极好,北方的汉人或多或少都听过他的名字,四王子也真是看中了他的好名声,才将他间接纳入自己的阵营。

    不怪卢蒙小心非得查别人,而是陛下将他们安排在宋允知跟前,本就是为了护他周全,卢蒙不敢有丝毫大意。

    约莫五六日后,宋允知在底下县城里再次碰到了郑廷,他东西已经买的差不多了,正准备回去复命。

    碰到宋允知,郑廷也一副诧异的模样,没有犹豫便上前问安:“草民本来还在纠结是否要去光州衙门道个别,又恐去的唐突,谁知道会在此处碰见大人,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同大人好好告个别。今日一别,往后不知能否再相见了。”

    宋允知比较了一番,他已经十五了,这两年个子噌噌地长高,但是跟郑廷比起来还是矮,对方竟然跟卢蒙他们差不多高。若是身材再魁梧些,真像是个武将了。

    开小差之际,宋允知还不忘道:“光州今后每年都办商会,你若是想,每年都可以来一次。”

    郑廷却摇了摇头:“主家差事不宜做,这速来瞧不上我们汉人,随时都会有被顶替的风险。”

    他对象坦诚,暗中警惕的卢蒙程武反而不好说话了,毕竟北戎汉人的处境他们也是了解的,惨是真的惨。

    此处没有外人,郑廷说话也就随意了一些,甚至希冀地看向宋允知:“大人,夏国朝廷会收回北方失地么?”

    宋允知深吸一口气,不敢轻易回答。

    陛下是想的,他们师徒也是想的,甚至连萧宝玄都有这份心,但是很多事情不是他们想就能完成。譬如收服两京这件事,估计近两年内都不会有什么大的进展。

    “若是时机合适,应当会很快的。”

    “什么样的时机呢?”郑廷苦笑地问。

    “譬如北戎内部出事儿?若是他们那儿乱成一锅粥就好了。”那陛下对北戎用兵也会方便许多,趁他病要他命,收服两京也水到渠成。

    宋允知一时又想起来系统对郑廷的评价,说他有帝王之相,难不成郑廷还能当皇帝,当哪个皇帝,夏国的皇帝?还是北戎的皇帝?

    显然都不可能,系统就是瞎说。

    程武插了一嘴:“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大王子跟二王子那些人争成这样,也没见着怎么乱。”

    宋允知一时嘴快:“也不好说,万一挖出一个传国玉玺,那还不被人抢疯了?”

    程武怔住,眼中划过一丝明悟,传国玉玺么,听着很有意思,他再入夏国,到底没有白费功夫。

    那边卢蒙又开始教训起了宋允知,这孩子聪明是聪明,但就是太胡作非为了什么话都敢说,传国玉玺都失踪多少年了,谁敢拿传国玉玺做文章?一个不好那可是掉脑袋的。

    宋允知怪不服气,还责怪卢蒙在外不给他面子,他可是知州!卢蒙怎么能在别人面前教训他?

    只有郑廷一个人在也不行!

    两人都不大痛快,还得程武从中调停。

    郑廷也就只说了这么几句话,等到同伴找到他后,他便告别了。

    与他一道的也是个北戎的汉人,之前他们其实得了主家的命令,来过夏国暗中查访。当时恰逢光州衙门主持考试,郑廷甚至还试探着报了名。只是后来被人查出不对,才又隐去身份回了北戎。

    郑廷对夏国朝廷恶意十足,但是对于特立独行的宋允知却颇为好奇,这两次见面,更让他对宋允知有了不浅的好感。不过这依旧改变不了他对夏国朝廷的憎恶,那些世家大族,早就该死了。

    不过在此之前,北戎人得先死!

    第120章 比较 我们家大人就是这么好

    商会结束之后,光州热度依旧未减半分,甚至还有越来越盛之象。

    光州有衙门把控,一应寻常商品都不许卖出高价。那些商人们原本还有些意见,可是后来发现薄利多销,挣的一点不比从前少,便再没有一声质疑了。

    这群商人也不是不识好歹之人,自从来了光州之后,谈成的生意一回比一回大,他们这辈子都没有做过这么大的生意。谁都想能多赚一点钱,如今光州有了这样好的一条路子,他们恨不得每年都来,最好每年还能来两次,这商会长长久久地办下去才好呢。

    本来九月份结束的商会,一直等到十月中旬,光州依旧客似云来。

    宋允知叫人盘算了一下商税,目测这两方年内光州都不会再缺钱了,这还是在他即将大兴土木,准备修路架桥、兴建学校的前提下。

    手里有钱,宋允知便想着放开手脚做事儿。他还另拨了一笔钱,让林度替他去京城找国子监农学院要一批种子来。

    说起这个种子,那也是有些曲折的。农学院自设立之后便一直潜心钻研农技,前两年终于培育出了高产的小麦,彻底扬了名。虽然这改良种只比寻常的收成高一二成,但是别小看这一点儿,若是整个江南流域的农田里头都种满国子监的小麦,那多出来的粮食便可以养活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

    不过好粮种的推行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即便前两年就已经有了这种子,如今也不过是京城的皇庄、官田里头种上了小麦,别的地方想要求一份这样的粮种,可是不容易的。

    好东西都得从上而下地推广,而高价买回来却又不划算,幸运的是,宋允知跟农学院关系匪浅,当初这门学堂开设还跟他有关呢。农学院的先生几个月前就写信问他要不要种子了,当时宋允知没钱,这会儿总算是挣到了,宋允知可不就巴巴地过去拿了吗?

    林度有了差事,还能进京,可把林山给羡慕坏了。若是去什么不毛之地,那没什么好羡慕的,但京城繁华无比,寻常哪有这样的好差事?

    林度那老小子,竟然比他更得宋大人的喜欢,林山忍不住泛起了嘀咕。他可没忘记宋大人之前说过,等到年底衙门里头还有一笔分红,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如果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