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千古风流人物陪我上课[历史直播]》 30-40(第5/13页)
都没吃过的小孩,他们懂什么人生哲理?
袁萱咻咻举手:“遇到困难不要怕,先喊爸妈救我!”
初一九班,哄堂大笑!
语文老师表情很明显噎了下。
他又接着提问:“那大家设想一下,如果当时你是这位作者,你的父亲并没有来,你孤身一人在那要怎么办?再换个身份,你是当时周围站着的同学之一,要怎么处理这件事?”
霍燃燃举手,站起:“老师,我会闭着眼睛直接跳下去,遇到事情不要慌,冷静,理智,勇敢!”
讲台旁立马有人接话:“咔哒一下,腿跳断了!”
方蜻举手,站起来:“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也许有时候我们遇到的困难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只需要拆分成一小步,走着走着就到达终点了。”
语文老师欣慰鼓掌。
他又挑了三四个学生,大多是乖乖回答了,于是他的成就感多了些,满意的开始进入下一章。
但是,离下课只有十分钟了。
吕雉仔细琢磨天幕上语文老师和学生们的对话。
“这是在教为人处世?”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
大唐多了一位被封“文成公主”的宗室女。
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坐上坐撵,带齐粮食物资和人手,走上了大唐到吐蕃的漫漫长路。
不过十六的少女睁着双眸看天幕,眼泪滑落,“老师啊,可我走一步,再走一步,我就永远离开长安、离开大唐,再也走不回来了啊……”
她高仰头,可眼泪和悲痛却还是掉到了家乡的土地上。
第36章 史书无名,但她们活着
“这世上, 本就没有多少无忧无虑的十全人,今日文成不仅仅是出嫁,还是代表大唐去与吐蕃两国交好……”
对离开大唐感觉到无比难过的, 不仅仅是文成公主一人。
跟着和亲队伍一起离开长安的送亲队伍,里面很多侍卫宫女文士也和她一样, 也许此生都不能再回长安了。
可谁叫君王……选中了他们。
李世民从玄武门夺位时,文成公主还是不会走路的婴儿, 等他亲封这个以前并不为人所广知的少女“文成”时, 他已当皇帝十几年了。
大唐和吐蕃距离太远了,远到两个国家国力没有特别悬殊的情况下,边境动荡是必然。
李世民知道。
文成公主也知道。
封建式社会,一整个社会也就才一个皇帝, 一整个皇朝几十年几百年走下来, 皇位也就那么些人。
但华夏历史很长, 时间可以打败任何东西, 时间一长皇帝好像也就不是什么稀罕物了, 也能一抓一大把。
唐太宗李世民在这一抓一大把中, 属于夸赞“千古一帝”认可度极广的一位,五代、两宋、元明清, 乃至现代毛爷爷,谈起唐太宗, 具是褒义。
只是,此时的大唐已经算是稳当过了隋的混乱时局, 却还未到鼎盛……
唐朝此时已经走到了贞观之治。
后世对李世民稍微熟悉点的, 都大概了解公元627年便是贞观之治开始, 《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三》中,清清楚楚记载着贞观四年三月, 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活捉颉利可汗献给李世民后,西北诸蕃咸请求给李世民尊号“天可汗”。
但是还没有走到开元盛世。
开元时,武则天已经做过女皇了,唐朝和亲公主众多,唯独她干过拿男人去和亲的事……
那个被她送去和亲的男人是她的侄孙武延秀,被她送去迎娶默啜可汗的女儿。
他可就没有文成公主老实本分,辛辛苦苦在吐蕃维持两国关系、整理吐蕃的有关文献、教导民众开民智学诗书、带去蚕种、制造酒、碾硙、纸墨之类的,来个青史留名。
他被人退回来了。
也还未向现代一样,迈过工业化的文明关卡。
这片土地上,女人生了很多人,这生出来的人其中又有很多女人,女人就这样沉默失声的生下去,活下去,循环往复着。
这些女人里,出生贫贱的比富贵的多,容貌五官不端正略有瑕疵的比美貌女子多,一生过得可怜的比生来尊重又一辈子幸福无忧的多。
时至方蜻,国内还有文成公主庙。
后人也许知道她的功绩,却也不知道“文成公主”叫什么名字,只找得找她这个封号。
文成公主不知道后人偶有的遗憾字句。
也不知道,这一趟入藏,大唐的队伍从长安到吐蕃,要整整走上风吹日晒的三个年头。
她擦干净眼泪平复好心情的时候,天幕上已经开始有变化了。
方蜻已经不在教室了。
第三节课早已经下课了。
语文老师用最后的十分钟简单讲了下第三课“生命生命”,留了个课外预习,说是下节课接着讲。
初一九班的语文老师叫于宏志,授课习惯偏向于中规中矩,讲课顺序一般是按着目录给的框架顺序来的。
他走的风格就是稳,课堂气氛算是稳中带皮,他看着学生走神或者没精神了,就喜欢出个损招让学生变个脸给他看。
其实,晋城八中初一阶段的大部分老师,思维都是偏向于稳打稳扎把学生基础打好的。
因为晋城并不是一个一线城市。
别说放眼全国能有什么闻名的,放眼全省,他们也经常挤不上第一。
教学资源如此,谁能有办法呢。
学生也不可能千八百人的,一个个就全是万里挑一的天才对吧?
于是,老师们就不搞太多的花招,教学方针就是求稳!
就先把要讲的知识点给学生们讲了!
再给这群学生用题材战术!
就刷题!刷上几遍这道题你就会背了,再刷上几遍这类题型你就眼熟了!
至于第四节课的数学……
文成公主当时还正伤心着,没心情看天幕,直接没注意看。
刘邦:“……看着头疼。”
墨子:“快!记起来!天幕上的数算很不错,能用上!”
除去墨子,也有不少人感觉数学课是方蜻一上午几节课中最有趣味的一个。
东汉末,有个吴国人,赵爽。
他曾研究张衡的《灵宪》和刘洪《乾象历》,对天文和算术颇有欢喜沉浸之心。
他最近正专心看《周髀》……这天幕刚出现时,他观看,发现就是一群小姑娘小伙子在学校玩,当时他就不感兴趣的走人了。
但这天,他一抬头,就说巧不巧吧,刚好那方蜻就在上数学课!
再一听!更巧了!
那教数学的冯老师说的数学公式,不正是他喜欢看的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