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林遇梵赵之敖四单铺》 18-20(第8/12页)
互相看了一眼,二姑奶奶也不好说什么,简素贞少不得阴阳怪气地小声嘲讽:“大嫂真是,看不得别人好。”
二姑奶奶知道大嫂也好,三弟妹也罢,都不是善茬,她少惹为妙。
*
接下来的日子,林遇梵以“四木”的笔名,断断续续发了四篇抗日记事。
其实这些故事都来自于她在上一世给杂志撰写抗日记事时,通过采访了解到的真实故事。
真实故事,再通过适当的改编润色,故事变得非常吸引人。
四篇抗日纪事在《光明日报》刊发之后,在海城引起了小小的轰动。
因为最近这一两年很少媒体提及抗日期间的事,政府和报刊舆论的目标都在于如何□□,这突如其来的系列抗日记事,让民众回想起了当年抗击小日本的艰难日子。
特别是其中有一则在海城牵动人心,广为流传的故事,竟然在抗日记事里找到了结局。
那则事迹是说在抗日最后一年,1945年春天,一个国军情报人员在生命垂危之际,把重要情报交给了一个卖香烟的小女孩,求她帮忙送去平安里54号。
那个小卖香烟的小女孩叫小婉萍,才十二岁,小婉萍不负期望把情报送到了目的地,结果等在平安里54号的却是日本特务。
原来,有汉奸出卖了他们,把平安里54号的信息透露给了小日本。
平安里54号的国军情报人员全部被杀。
小婉萍也从此没了下落,是生是死无人知晓,这事在抗日胜利后爆了出来,牵动着全海城老百姓的心。
通过四木撰写的抗日纪事,大家才知道,原来小婉萍被日军逮捕后,在审讯期间被热铁烫伤了声带,变成了哑巴。
小婉萍知道的不多,也没有太大的审问价值,但小日本并没有就此放过她,在日本投降前夕,她被拉出去枪毙。
虽然她只有十二岁。
在执行枪决时,刚好遇到斧头帮劫狱,小婉萍幸运而又稀里糊涂地跟着一个狱友跑了出来。
她偷偷跑回家,发现家里早已人去楼空,父母家人不知去向。
无奈之下,小婉萍跟着狱友远走港城,并在港城安顿下来,现在她已经十五岁,是一名普通的洗衣房女工。
听赵景秀朗声念完卖香烟小女孩的故事,王君瑶和刘芳都不由轻轻抹了抹眼角。
王君瑶感叹:“还活着就好,希望她家人能早点找到她,一家团聚。”
刘芳宽慰道:“知道她在港城做洗衣工,她家人会找过去吧。”
赵景秀放下报纸:“报纸上说,两天后,将在下一个故事里公布当年出卖平安里54号情报给小日本的汉奸。”
王君瑶好奇:“那汉奸还活着?”
赵景秀摇头:“我也不清楚。两天后就知道了。”
一直坐在后面做针线的蕙兰小声嘀咕:“这种人如果还活着?那不得千刀万剐?!”
赵景秀愤愤不平:“至少得枪毙!”
林遇梵默默整理她给赵景秀准备的英文学习资料,这个话题她没有搭茬。
撤了新茶,女佣给大家添了咖啡,林遇梵端起杯子正要喝,却听见赵景秀则满脸崇拜地说:“我听二哥说,撰稿的四木是一个大作家的小笔名。”
林遇梵差点被咖啡呛到了,她还没发声,王君瑶已问:“是哪个大作家的笔名?”
“二哥神神秘秘的,他不告诉我,说要保密。”赵景秀抿着唇,压低了声音。
大家“咦”了一声,“原来是大作家!难怪知道这么多。”
林遇梵忍着笑,也附和:“也只有大作家才能这么厉害。”
“对。大作家就是随便写点什么,都不会被埋没的。”
林遇梵心底更是乐开了花。
而此时的老二房大宅里,赵明杰刚从外地回来,他也看了《光明日报》的报道,心中颇为狐疑。
晚上,赵明杰拿着报纸去找他大哥,问他大哥怎么看。
赵礼杰早看过报道,他心里多少有些忐忑,但嘴还很硬:“我能怎么看?跟我们有关系吗?还能把我们抓起来枪毙?”
第20章 噗通朝林遇梵跪下来
赵明杰坐在床前剪指甲, 他还在想报纸上的那一则抗日纪事。
上一世,报纸上有这个报道吗?他没印象。
“哎,平安里54号的事,林遇梵知道吗?”
三奶奶简素贞在收拾箱笼, “应该不知道吧?我都是后来才知道的。你怀疑是她写的?”
“林遇梵在港城那几年不是在报社就是在书局工作, 她肯定擅长这个。”
三奶奶摇头:“不可能,听说是大作家写的, 男的。”
“你怎么知道?”
“大家都这么传的。不然你以为随随便便谁都能整这么轰动?你说会不会最后把你爆出来?”
赵明杰:“大哥说是针对秦河的。”
简素贞不免抱怨:“就怕秦河把你们给供出来!大奶奶的亲戚都不是啥好东西。好的提携不见拉你一把, 这种坏事拉上你。”
“得了, 别说了。早点准备东西,等我把房产也卖了, 我们早点走。”
*
最后一封稿件连同举报信,林遇梵早已经写好。
稿件寄给《光明日报》, 举报信则寄去调查处日伪调查科, 可谓双管齐下。
寄出信件后, 林遇梵出发去贺公馆, 明天孙敬喜一家即将前往港城,她这是去送行的。
贺公馆就只是一幢小洋楼, 楼上楼下都摆满了打包好的东西。
虽然林遇梵曾经试图说服喜姑把房子卖了,不过他们不听, 她也没有再三劝导,毕竟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让喜姑顺利离开。
喜姑家是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两个儿子都还小, 最大的女儿已满十七岁, 中学毕业后并没有出去工作。
他们这种人家的女儿,找工作是个麻烦事。
工作如果不够体面, 那还不如在家待着,等满了十八岁,就可以开始相亲,找个门当户对的男人嫁了。
嫁个有前途的好男人那就是最好的事业。
不管你认不认可,这个社会就是如此现实和愚昧。
当然,很多女人,自己就愿意愚昧。
孙敬喜算是思想比较开明的,她也不愿意让女儿去当个打字员或者售货员,凭白拉低了身价。
这次去港城长住,她还担心耽误了女儿挑选夫婿的终身大事。
林遇梵宽慰她:“晓晴还小呢,现在流行满二十岁才结婚,喜姑你别着急,去了港城,说不定找到更合适的呢?”
孙敬喜自己长相就一般,女儿随她也一般,她更发愁,“她没什么优点,就是白。”
“她不止白这个优点,我以前还看过晓晴写的文章,她字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