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清穿十福晋》 70-80(第12/17页)
到底是要干嘛!
这次被抓的官员里有太子党的也有直郡王党的,还有极个别骑墙的还说不清背后站着的是哪尊大佛,现在连索中堂都被弄去德州了,这明面上给太子侍疾是恩典,可谁都觉着索额图这一去,恐怕是回不来了。
索额图出京没多久,圣驾就从德州启程回銮了。
从德州到京城硬是一点多余的动静都没有,以往隔着老远就会召儿子出京迎驾,这次一点消息都没有。禾嘉直到前一天晚上,才由外头的掌柜递信进来,说是圣驾明儿个应该是要进京城了。
内书房除了禾嘉还有巴雅尔、赛音、戴鹏和马佳巴海。马佳巴海就是当年南巡路上认识的那个参领,他的夫人富察氏就是那个大冬天往禾嘉这里送干菜腊肉的那个。
当年那些东西从参领府中运出来的时候,富察氏还被巴海同僚的夫人太太们很是笑话了一场。京城阿哥府里什么没有,竟把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巴巴的送去,可别马屁没拍成反而得罪了贵人。
富察氏听了这话只笑笑没说话,马佳巴海是庶出,在京城也是一大家子人,上头有个在吏部当郎中的阿玛,可府里还有三个嫡出的兄弟在前面排着。
如今旗人尊贵是不假,但要是没法子找个地方当差,天上也没地儿掉银子下来。府里倒是有月例发,没成家的少爷每月十两,成家了没分家的每月十二。
巴海是庶子,要是真傻待在京城等着分家,顶天也就能分几千两安家银子,一处小宅院,田产铺子又恐怕位置也偏僻得很,毕竟长子嫡子都在上面压着,他算什么东西。
所以当年跟富察氏成亲之后,他就硬着头皮去正院求了一次。不求能在京城安排个好差事,只要差事过得去能养活得了自己,外放也行的。
巴海的姨娘出身不低,这些年在府里他们这一支在大太太眼里跟肉中刺差不多。现在巴海主动提出要外放,大太太很快就托了她娘家的关系,把人一杆子支南边去了。
从那以后巴海就从南到北什么地方都待过,人家一问也是京城大户人家出来的爷,可真要巴海和富察氏说,两人都多少年没回过京城。
连姨娘都早些年就被大太太以巴海这边没人带孩子做借口,连同两个丫鬟一个嬷嬷一起送到自己这边来。
那会子都快入冬了,老姨娘带着几个老奴才哆里哆嗦从船上下来,那凄惨的样子至今巴海想起来都觉着心疼。
自那以后,姨娘就也再没回京城,所有人都觉得巴海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在地方上当个不大不小的官,算不上窝囊也谈不上多出息。
所以,当富察氏拿那些不值钱的东西往禾嘉跟前送的时候,谁都没当回事,都觉得这夫妻俩就是想回京想疯了,什么歪招都想得出来。
谁知还不到一年,三年一度述职的时候,前锋营正好空出来一个位置,胤俄想法子把他给塞进去了。从地方的参领到前锋营里的副参领,明面上还降了半级,但这里面的意义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前锋营是禁卫,除了跟侍卫营一起贴身护卫皇上,也负有宿卫宫禁的职责。总而言之一句话,这是能在万岁爷跟前露脸的好差事。
巴海的履历是极漂亮的,只需要胤俄抬抬手托他一把,他入前锋营并不会招来多少非议。如今他算得上胤俄手下很得用的人,这次胤俄出京想法子把他留下,就是看家的。
“都到城外了还不叫咱们知道,不会路上出了什么事吧。”问这话的是周志咏,话说出来就知道这话不该说,立马缩了缩脖子坐在角落不出声了。
“福晋,听说八贝勒已经派人守在城外了,看样子是想准备迎驾。”巴海没往周志咏的方向看,周志咏办事的能力有,但读书人嘛书读多了,人情世故方面就还有得练。
“跟着出去的人多吗。”其实这个时候胤禩带人出城迎驾不能说不对,毕竟就算是康熙也清楚,他不传消息回来他的这些儿子们就真的不打听了?
“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巴海算了一下,还真就一半一半。
一半人觉得这事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不去说不定皇上更加怪罪。一半人觉得既然皇上一路都没让人传消息回京,那就是不想要人去迎,现在非要去,那就是不听话。
“除了八贝勒,三贝勒府上也派人去安排了,比八贝勒府的人稍晚些。”
得,这就是连皇阿哥之间也各有各的琢磨。禾嘉想了又想,突然想到胤俄那混蛋玩意儿一直就没走私人渠道给自己送口信,但这就已经摆明了他的态度:一切看皇上的安排,别作别瞎琢磨。
“那我们府里不去了,明儿个所有人都给我老实待着,府里除了采买上的人,谁也别出去。”
第78章 娇弱 京城里风声鹤唳,德……
京城里风声鹤唳, 德州行宫里的氛围也好不到哪里去,听说万岁爷白天把七贝勒和十贝勒狠狠训斥了一顿,这会子人人都提着心呢。
“爷, 十爷来了。”
“那还不请进来,等着我请呢。”
胤祐一出声儿, 把底下的奴才噎了个半死, 还是紧随其后进来胤俄抬腿在人腿边轻踹了两脚, 小太监这才顺势麻溜的滚出去。
“这个时候过来干嘛,白天不是在皇阿玛跟前把我挤兑得挺高兴的。”
“哥哥,你要跟我挑这个道理, 我可真要冤死了。你说今儿个要不是我把那话接下来,你是不是就真被他们父子夹在当中间下不来台了。”
胤俄说这话的时候,眼神里夹杂了几分嘲讽。圣驾停在德州这么久了,底下的大臣一问就说是太子病情不明,圣驾不能动。
可圣驾不动, 底下的人不能真就这么干等着啊。胤祐负责礼部,南巡这一路所有的仪仗规制到本地官员怎么接待, 这都是要提前安排好的。
南巡不是闹着玩儿, 沿途的官员都已经动起来了,再是皇帝,你说不去就不去了, 沿途的官员和百姓是不是不会多想, 这是皇上不好了还是朝廷出事了, 到什么时候动摇民心的事都不能干。
再说了,回銮理由呢?太子病了?别逗了,这么偌大的江山,什么时候都不会因为一个人耽误了大事, 储君也不行。
还有百姓和南边的学子,入关这么些年,南边的大儒学生不说个个都有反心,但不管过多少年根和老祖宗是忘不掉的,满汉一家亲这话说也就说了听也就听了,谁又能把这话当真。
也正因为如此,康熙这个当皇帝的才要一次又一次的下江南恩威并施,要真的死抱着所谓‘老祖宗’那一套,当年元朝怎么滚回的草原,大清就得怎么滚回关外去。
作为礼部的实际负责人,胤祐是必须上奏继续南巡的。甭管您老人家到底是因为什么心血来潮南巡吧,但出了门就不好这么回去了。
他是这么想的,等到康熙把几个伴驾的儿子召集到一起议事的时候也就这么说了,虽然措辞委婉许多,但意思就这个意思,听得康熙脸色铁青。
康熙看着站在底下儿子,想问一句你们就这么不把你们二哥当回事。知道你们心里都嘀咕太子的病是真是假,可圣驾在德州驻跸这么久,太子一直就没露面,难道就一点点儿兄弟情谊都没有。
都是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