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给古人直播武则天登基》 50-60(第12/15页)
昭容兼任公主府长史?这还是从未有过的事,上官婉儿思来想去,正欲开口再拒绝。
太平公主斩钉截铁道:“不许拒绝,若无先例,就从我这里开始好了。”
“至于任职的事,都交给我来办,婉儿安心等着上任就好。”
上官婉儿似是想到了什么,点点头同意。
【不过,上官婉儿还是幸运的,在古代女性参政艰难的环境下,能在史书留下一页,已十分难得。
有了女性参政环境不好这个认识,上官婉儿在唐隆政变当晚的死亡就是命运——历来参政女性,难得善终的命运。】
吕雉/邓绥/刘娥深有所感,在不同时空齐齐点头,人亡政息,这也给她们提了个醒,选好继承人是头等大事。
【即使上官婉儿选择了站队太平公主,也无法改变的命运,因为当晚负责带兵的是李隆基——此人只是太平公主的临时合作者。
旧唐书:婉儿亦斩于旗下。
新唐书:婉儿以诏草示刘幽求,幽求言之王,王不许,遂诛。
资治通鉴:昭容执烛帅宫入迎之,以制草示刘幽求。幽求为之言,隆基不许,斩于旗下。
越往后的史书,反而死亡过程越具体,宋人的描写还是一如既往的生动,具有故事性。
死亡过程如何就不讨论了,上官婉儿是死于乱军,还是执政迎李隆基都不重要,反正结局都是死。
唐隆政变就是一场针对韦、武的屠杀,当李隆基带着人一路从玄武门杀进皇宫,他的野心就不可再控制。
唐隆政变,是真真切切展现了李隆基的杀伐果断,野心勃勃。
从他后来的行为看,上官婉儿当晚就是个死局。】
唐中宗时
上官婉儿眉头锁死,死局?
她回想起史书上李隆基的所作所为,再加上天幕刚说的结论——不认可女性参政。
答案很明显了,在李隆基等人眼里,他们是在“拨乱反正”。
当女性参政与他们维护的礼教发生冲突时,她们就变成了那个“乱”。
但她们真的是乱吗?错的是她们吗?
李隆基想要维护的正统,是自己的权欲私心,还是真的为了家国百姓呢?
上官婉儿抬头看着天幕,上面的李隆基着甲执剑,一刀刀砍死阻拦他的人。
【李隆基的唐隆政变,仍然是继神龙政变、景龙政变后,对武周势力的再次剿灭,继续肃清以武则天为代表的女性干政现象,目的仍是恢复李唐,让皇位回到男性统治下。】
听闻此言,武曌强忍怒意,她吩咐一个侍从,“去看看皇嗣李旦到哪了,速把临淄郡王带过来!”
【上官婉儿是巾帼宰相,是女官之首,她是女官群体中最显著的一个人物。
所以,从婉儿的身份上看,李隆基想达成维护李唐、维护封建父权统治的目标,不可避免的要杀了上官婉儿,也包括红妆时代其她三位参政女性。
李隆基掌权后,对女官和后宫又进行了进一步辖制。他重用宠信宦官,使得宦官增至三千多人,衣绯、紫者就一千多人,唐代宦官之盛自此始。
比起汉末十常侍,明朝东西厂,唐代宦官才是真的权势滔天,他们可以肆意废立皇帝,唐宦官的战绩是拥立了七个皇帝,杀了两个皇帝,实现了“家奴”治天下。】
唐太宗时
李世民一口茶呛住,什么?宦官不仅能立皇帝,还能杀皇帝,如此儿戏?
他不是定制内侍省不得立三品官么,怎么回事?前朝的经验教训是都忘了吗?
天幕提到了汉、唐、明三个王朝的宦官都权力大,其中又以唐为最,每个王朝肯定都对宦官权力做过限制和打压,却每到末期都有宦官之祸,为何总是一错再错呢?
是该说宦官很努力,越挫越勇,一步步凭借个人能力和胆识,打破规则限制,获得皇帝宠信。还是该说皇帝无能昏庸,才让宦官窃权?
李世民说不出这个答案,如果没有皇帝授权,宦官再努力也没用。
忧心忡忡中,李世民打开天幕商城,决定看一下往后的朝代如何防制宦官。
他就不信了,不可能没有办法搞定宦官,这次他必须写进祖制!
武周
肆意废立皇帝!武曌也对此感到吃惊。
宦官比皇帝权力都大,男人真是自大、狂妄。自以为是家奴,就觉得可以轻轻松松控制,但没想到家奴也可以翻身做主子。
第59章 第 59 章
唐, 天宝年间
李隆基不以为意,这如何能怪罪到他头上,后面的皇帝分权给宦官关他什么事情。
高力士战战兢兢进言, “圣人,臣请求革去身上的官职,以此警示下面的人。”
李隆基合住手上的奏折, 靠着龙椅道, “有你在我才放心, 晚上睡觉更踏实, 不必理会天幕的话。”
高力士一颗心放到肚子里,透过大殿敞开的门,他抬头望着天幕,心里总有种不安的感觉。
天幕是只有他这个时期能看到吗?还是各朝各代都能看见。
大殿外头, 守卫宫殿的侍卫都堵住了耳朵, 不能听见天幕所言, 他们也不能抬头看天幕。
长安城里也是一片肃静, 坊市里和晚上一样安静。
一个将军领着士兵在四处巡查, 这都是李隆基下的紧急命令,一个皇帝怎么能允许不利于自己的言行四处传播呢。
天幕孤零零的挂在天上, 少了许多看客。
【还有武则天登基后,为了提高宫人文化素质设置的习艺馆, 也被李隆基废除。
习艺馆前身是隶属中书省的内文学馆,如意元年(692年),武则天下令扩建习艺馆,选儒学者当值, 设内教博士十八人,教授内容有经学、史、子、集缀文、楷书、庄老、太一、篆书、律令、吟咏、飞白书、算、碁。
这么好一个学习场所, 提升宫人文化素质的机构,就让李隆基一句话废除了,而且还转到了宦官机构内侍省,掖庭局辖下,让宦官当博士。】
武周和唐中宗时期,后宫内
在习艺馆学习的众人纷纷议论,心中多出了危机感。
凭什么不让大家学啊?读书不是一件好事吗?
众多女官们:看出来了,针对她们是吧?
上官婉儿一点痛心,武皇改制习艺馆时,她也曾参与其中,有时闲暇,还会去馆中学习一番。
就这么被废置,太可惜了。
唐,天宝年间
废除一个习艺馆也要拿出来说吗?李隆基不解其意。
宫中又不用那么多能文善道的宦官宫女,自有科举取天下才子为他所用。
【厌恶女性参政这点还体现在李隆基的后宫上。
李隆基杀死王皇后之后,终生不再立皇后,还顺手修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