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240-255(第12/18页)
可以继续在朝堂上坚持个十年左右。
双方又就出行事宜的具体细节,仔细商量了一番后,两位老大人才告辞离开。
朝野上下的官员们,乃至民间百姓们,都知道徐廷君在宫中与朝堂上的身份地位,哪怕他并没有正式的名分,所以他的一言一行,当然很引人注目。
为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徐廷君的这次出行,肯定不宜公开,最好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能防相关消息被传开。
不过对左子兴,柳明月并没有瞒着。
“朕有心想让廷君出去游历一些地方,开开眼界、长长见识,你可有什么想法?”
左子兴对此颇觉意外,反应过来后,迅速回道。
“陛下圣明,依臣之见,华郡王殿下天资聪颖,性情谦和温良,却因受限于成长环境与经历,在某些方面的见识与经验都多有不足,的确有必要设法加以改善,陛下的这个打算,实在英明。”
这是左子兴的真实想法,所以他并没有隐瞒自己对华郡王的真实看法。
在过去的一两年里,他和常来找他,喜欢听他讲海上经历与海军情况的华郡王,相处和睦,伯侄关系颇为亲厚。
也正因此,让他忍不住对这个生性温厚聪慧的堂侄,多上了几分心,发现堂侄身上所存在的问题后,更是一直暗自忧心。
毕竟在京中任职的一年多,足以让左子兴对他的那位堂伯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知道她是位不仅对人要求严格,对己要求更严格的人。
更重要的是,对方所做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国为民从大局出发,基本可以说是丝毫没有私心的那种。
所以曾对一双子女宠爱无度的对方,在发现儿女的性格出现大问题时,可以毫不留情的选择将之放弃,’流放‘到海岛上自生自灭。
左子兴与安王姐弟打交道不多,关系算不得亲近,所以他也能在发现对方身上的问题后,毫不犹豫的选择坚持的支持当今的决定。
可是如今看到华郡王这个堂侄身上,也存在可能会让当今感到失望和不满的短板和问题时,他实在做不到漠视,所以他一直在暗地里努力,想要用自己的经历、阅历和人生感悟教导和影响对方。
只是越教,他越发现问题的主要关键,在于华郡王的出身和成长环境,以及其本人的见识和阅历,而那些,真不是仅凭书籍和言语,就能弥补的。
在这之前,左子兴也曾想过要不要设法提醒一下陛下,没想到还没等他想好该怎么说,对方就已经有了这个想法,甚至是决定,他当然支持,同时还对此感到颇为欣慰。
因为在他看来,陛下会有此举,完全是其重视华郡王,不会轻易放弃华郡王的表现。
先帝驾崩,面临将要后继无人的局面,尚有无比英明睿智的当今能继承皇位,不仅为大安匡扶江山社稷,还为大安开创出这令人难以想像的强大与繁荣的盛世景象。
可是陛下亲自带在身边教导的华郡王,若也步其父的后尘,承担不起这大安的江山,从而被放弃,这大安就要真正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了。
所以左子兴无论是从大局考虑,还是出于私心,都不愿看到华郡王这个虽无储君之名,却有储君之实的大安皇位继承人,再出什么意外。
【作者有话说】
250
第250章
双标
除了两位相当于是导师的老大人,跟随徐廷君一起出京的,还有性情稳重的冯含慧,精术精湛的大医,以及几个徐廷君年龄相近的少年。
这些人都是柳明月亲自点的人选,尤其是那几个少年,在家风和品性方面,基本都过关。
正所谓是上有所好,下必趋之,从先帝朝起,察觉到主政的柳明月很不喜那种家宅不宁的人家后,有许多人家其实都有暗自做出相应改变。
十余年下来,曾经那蓄婢成风、妻妾成群的现象,已得到明显改善,最受人推崇的是像崔相那般,与原配夫妻情深的人,因为柳明月曾在人前当众夸赞过这一点。
何况多年下来,大家也都有发现,能得到柳明月的信任和重用的人,大多都是那种思想开明、家宅平和的人。
做好尽量周全的准备,才将徐廷君一行低调送离后,柳明月就再次投入到繁忙的政务中。
当她收到多员官员的联名上奏,再次奏请要为她修建皇陵的奏折时,柳明月的心情着实有些复杂。
早在她正式登基之初,就曾有人提议要尽早选址,为她修筑皇陵。
毕竟先帝开国立朝后,即便国库空虚,国家一贫如洗,也有应朝臣们的奏请,早早将修筑皇陵的事提上日程,就是因资金不足,修筑皇陵的进度慢了些。
柳明月临朝,凭一己之力,带动大安的经济发展,也大幅提升了宫中收入后,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修筑皇陵的工程进度才得到迅速推进。
即便如此,因先帝担心自己的身体状态坚持不了太久,还在后来追加预算,令人赶工。
柳明月看过相关账本,对修筑一座皇陵所需要的投入,可谓是印象极其深刻。
过去只是在历史记录上看到过的那些数据,因此而具象化,所需巨大人力与物力的投入,令柳明月想想都觉心痛。
在向来务实的柳明月看来,有那笔巨额的资金,数以万计的劳工,大量的材料,不管是用来修桥挖渠,还是用来开山铺路,都能发挥出更大价值。
可是身为考古专业出身的人,柳明月十分清楚当下时代的人们,对身后事的看重。
所以柳明月纵有再多的想法与建议,都只能憋着,没对先帝的皇陵工事做出任何干涉。
但是轮到她自己,柳明月就没那么多顾虑了,所以在她登基后,直接驳了所有相关奏请。
时值先帝驾崩不久,朝中大臣们为以为她是因为与先帝夫妻感情深厚,有意在百年之后与先帝合葬,也就没有多劝。
如今之所以再次旧事重提,是因去岁有先帝的妃嫔过世时,柳明月下旨恩准对方葬入先帝皇陵中,提前规划出的妃嫔陵园时,令人直接将先帝的地宫彻底封闭了。
此举已表明柳明月不欲在百年之后与先帝合葬的态度,对此,朝中大臣们倒是都没有异议。
毕竟在他们看来,柳明月也是皇帝,而且还是一位功勋卓著,不在先帝之下的皇帝,史上从来没有将两位大行皇帝合葬的先例,将来如何祭祀的礼制和规则,都是难题。
后来有相关官员再次重提修皇陵一事,倒也是相关官员的份内之责,只是柳明月依旧态度坚定的选择驳回相关奏请。
如今看到这份这份联名奏表上的署名,柳明月忍不住感到头大,身为考古专业人士,柳明月比谁都清楚劳民伤财的修建皇陵的后果与不值。
可她注定没办法解释,考虑到她只是外来者,不是这具体的主人,不确定原主对其身后事持什么态度,柳明月才在先帝葬入皇陵后,没有及时表态。
可是随着时间过去,她这个皇位都已经坐了八九年,原主依旧是丝毫没有回来的迹象,柳明月决定由着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