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110-120(第8/18页)

干儿子丁逢在等着伺候皇帝萧敏与朝臣们的早朝。

    丁逢一边伺候丁吉更衣一边聊着:“……沈大人回来之后压根儿没过问他的启蒙夫子孟度的事,他在替他的妹子沈月姑娘寻医问药。”

    “他妹子,”丁吉每每换衣裳的时候,总会觉得身上有一股尿骚味儿,唉太监啊缺了那根东西真是越老越受罪了:“得的什么病?”

    “是个天生的哑巴,”丁逢说道:“不会说话。”

    “倒也不是完全不会说话,”他想了想又道:“听说是说不清楚话而已。”

    丁吉:“哟,怪可怜见的。”

    “谁说不是呢,”丁逢叹气道:“沈大人挺不容易的,夫子身陷囹圄,妹子又摊上哑病……”

    丁吉听见外头朝臣的脚步,说道:“你待会儿将沈大人和薛、徐二位翰林引到上书房外头,就说万岁爷上了朝就来见他们,让三位贵人好生候着。”

    丁逢给他系好腰带:“是,干爹。”

    ……

    不一会儿。

    沈持和薛、徐二人被太监丁逢引到上书房外的耳房中:“三位大人稍等,万岁爷上完朝就召见三位大人。”

    三人在烧着地龙的耳房中肃然端坐:“有劳丁公公。”

    ……

    太极殿,早朝中。

    丹陛之下,御史台的官员唾沫横飞,这在本朝的早朝上已是多年来的积习。言官御史仗义执言,廷争面折,哪怕为此遭到皇帝的严厉处分,就仕途来说几乎进入绝境,甚至还会冒着被打死的风险,但于个人的名声和清誉,确是极大的提升。这也是他们敢于忤逆龙鳞的精神动力。

    陪着皇帝萧敏上朝的大太监丁吉竖起耳朵听了半天——没有人提及沈持的老师孟度的事,他心道:看来这帮言官御史也不太愿意招惹贺俊之啊,大理寺同样远着对方,哼,两拨疯狗,什么时候他们对咬,那才有意思呢。

    皇帝萧敏脾气很好地听他们争执完,不置一词,却问户部尚书秦冲和:“秦爱卿,黔州府铜仁县的朱砂矿,为你的户部日进斗金吧?”

    秦冲和一手端着笏板,一手捋着胡须,破天荒地在朝堂上嘴角咧了咧说道:“回陛下,自从八月份户部开售大万山朱砂矿、而后预售铜仁县朱砂矿石以来,短短四个月户部已有六万两银子进账……”众朝臣听了惊叹一声:“四个月,六万两?”

    “六万两。”秦尚书昂起头,拖长了声音说道:“比一些省年缴纳的税赋还要多。”

    皇帝萧敏微一点头:“工部送给朕一块紫金砂矿石,如今已雕成三羊开泰的摆件放在上书房中,铜仁县开采出来的朱砂矿品质是好。”

    他见了那又红又紫的颜色甚是喜欢。

    “谢陛下夸奖,”秦冲和虽然位高权重,但他不贪功:“这预售矿石的法子原是翰林院修撰沈大人出的主意,臣捉摸着微微改动了一下具体的办法,到底是将财源引进来了。”

    皇帝萧敏看着丁吉:“沈爱卿现下是不是等候在上书房?”

    “万岁爷,”丁吉忙说道:“三位翰林都已在上书房外等着陛下下朝侯召见呢。”

    萧敏眼轻一垂:“诸位没什么事情,朕先去见见三位翰林,退朝吧。”

    重要的事情都在他批阅的折子里,今日早朝无大事相商,他不想听他们弹劾攻讦官员了。

    甚至连找个出头鸟拉到东华门外廷杖,打一顿的兴致都无。

    “退朝——”不等群臣抗议,丁吉已经破开嗓子喊了起来。

    皇帝萧敏负手转身就走。

    众臣僚还没反应过来,龙椅上就没天子的影子了:“……”

    而皇帝萧敏出了太极殿,坐在龙辇上去上书房,路上他问丁吉:“沈归玉昨日进京后都做了什么?”

    他是知道大理寺抓了孟度这件事的。

    那么沈持,回到京城后有没有为他的老师孟度四处奔走。

    丁吉:“万岁爷,沈大人似乎没有理会此事。”

    皇帝往龙辇上一靠,微眯了下狭长的眼眸:“……”

    “万岁爷,要不您跟老奴打个赌吧,”丁吉在萧敏身边伺候的时间长,平日里会酌情说些微不正经的玩笑话:“就赌沈大人到底会不会救他的老师。”

    皇帝偏了下头,良久之后才说道:“朕赌他会救。”

    丁吉立刻苦着脸:“万岁爷,老奴也想赌沈大人会救。”

    “先前曹爱卿跟朕说沈归玉与贺爱卿是同一类人,都占一个‘狠’字,最宜去大理寺观政任职,”皇帝笑了一笑说道:“朕不以为然,沈归玉,有胸襟。”

    在被委派去黔州府开矿的长达数月的时间里,别的官员上了好几本奏折同僚相互间弹劾,只有沈持写了一本《开矿奏疏》,以及一封请求省亲的奏折,余下,无涉及任何同僚之言辞。

    然而据他所知,当初原黔州知府焦砚就没少使手段为难他。但直到焦砚被免官押回京受审定罪——最后没发现他贪腐,只是庸碌罢了,贬为庶人让回老家了。

    沈持都没有诋毁过他一句半句。

    不似贺俊之那般睚眦必报。

    “万岁爷看人最准了,”丁吉说道:“老奴跟在您身边二十多年,尽管学了个皮毛也看出来了,沈大人霁月光风,是真士子。”

    皇帝轻笑:“这话却又太捧他了。”他说道:“眼下姑且算是吧。”

    朝堂之上,宦海之中,浸淫久了,哪有什么霁月光风终然洒落之人。

    这话说完未几,龙辇到了上书房内,他道:“传三位翰林来见朕,另外,去把七皇子带来。”

    带七皇子萧承彧来与三位新科翰林见面——这才是皇帝萧敏今天的要事,为他的七皇子择一位侍讲学士。

    原来他后宫的周淑妃得宠之后,虽给家中的兄弟要了高官厚禄,但是她不是个没有脑子的人,她非常精明,她不让家中的兄长们侄子们纳妾,对外称周家男子但凡娶妻的,都与爱妻伉俪情深,家中不会有妾室,也不会有庶子庶女。

    这也让周家迅速和京城各大高门大家联姻——不用受妾室之扰,很多女子自愿下嫁给周氏的公子。

    短短二十年,周家在宫内靠着周淑妃,宫外靠着各路亲家,以一个秀才之家跻身京城高门大户,富贵无人可及。

    因为没有有众多的庶子庶女,周家的人口膨胀的没那么快,所以周贵妃的娘家至今不过几十人。

    周家子孙出仕的也不多,即便有,也多在京外任职,通州知府周六河是离京城最近的一位族中的侄子了。

    没有臃肿庞大的家族,也就没那么显眼的势力,因而不被君王猜忌。

    生母周淑妃得宠,外祖家人少安分,故而七皇子萧承彧十分受器重。

    ……

    到了开蒙之年,皇帝萧敏十分细致地为他挑选老师——从翰林院挑选进士及第出身的侍讲学士。

    他比较中意的是沈持,因而这件事一直拖着未决,直等沈持回京后才一块儿召了薛、徐两位,让萧承彧来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