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夜校女教师: 210-22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七零夜校女教师》 210-220(第7/18页)

妻子伊藤美穗身着和服,站在门口,迎接客人。

    跟着伊藤诚进来的考察团成员们,已经习惯了日本人的步骤,进门先拖鞋。

    现在他们早就练出来了,连去人家车间参观都得换鞋,何况进人家里头呢。

    反正八月份也不冷,脱鞋就脱鞋吧。

    伊藤诚有一双儿女,儿子已经工作,今天出差不在家。

    女儿伊藤洋子今年夏天刚大学毕业,特地留在家里帮忙一块招待客人。

    她也身穿和服,相貌是母亲的翻版,都有点儿像现在日本正当红的女星山口百惠。

    叶菁菁拖着自己的行李箱,打开来,取出了特地从中国带过来的礼物——两条丝巾,一大包茶叶。

    丝巾是蚕丝,图案典雅;茶叶是伊藤诚老家产的,不算多有名气,但入口醇香。

    伊藤洋子略有些腼腆,微笑着谢过了礼物,目光就有意无意偷偷打量叶菁菁的旅行箱。

    不愧是家族从事百货业的,嗅觉比她当百货商店老板的父亲还要敏锐。

    叶菁菁乐见其成,主动介绍:“这个旅行箱不是买的,是我们自己动手做的。”

    王老师帮忙翻译过后,伊藤洋子连连鞠躬,对自己的失礼表达歉意。

    她的父亲伊藤诚这会儿才注意到拉杆式旅行箱,夸奖了一句:“那你们可真是手巧,能拖着走,这个旅行箱真方便。”

    薛琴激动得不行,赶紧跳出来强调:“何止呢,它还可以当婴儿车。家长带小孩出门的时候,小孩直接坐在这上面,家长就不用一边拎行李,一边管孩子了。”

    之前她一直犯愁,自家小伙伴的发明虽然在日本拿到了专利,但东棉株式会社不感兴趣;专利卖不掉,那不就是一张废纸嘛。

    哈!现在她终于明白,为什么叶菁菁一直不着急,又为什么特地今天把箱子拖过来,到人家里头做客。

    原来是她早有打算,一早相中了他们西津大学教授的哥哥,来当这个合作伙伴啊。

    不得不说,小姐妹是真了解小姐妹。

    叶菁菁的确打了这个主意。

    她大大方方地展示旅行箱,特地强调:“这是我月头到达东京,突发奇想发明的,在朋友的帮助下,这个发明已经在日本获得专利了。”

    伊藤诚的妻子是一位相当传统的日本女性,具体表现在,她丈夫是入赘的,她居然也学了不少中国话。

    不说水平多高吧,跟人日常简单交流,不成大问题。

    她惊讶不已:“申请专利成功了?”

    如果她没有搞错的话,眼前这些从她丈夫家乡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是第一次踏上日本啊。

    他们居然这么快申请专利成功了!

    叶菁菁点头,称赞道:“日本政府机关的效率可真高。”

    她这正儿八经地不是硬吹,从她把材料交上去,短短二十天时间,她的三份专利证书就到手了。

    嗯,没错,还有一份电动旅行箱呢。

    叶菁菁开门见山:“东棉株式会社对这个挺感兴趣的,哦,还有拉链式领带。”

    田副书记相当尽职尽责,赶紧上场当模特儿,好吸引投资。

    “不过他们专门做纺织,没生产线做这个。正好这回过来了,我就想问问,您有兴趣吗?”

    伊藤家当然有兴趣。

    一直做百货的人,对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流行潮流,感受是最敏锐的。

    因为在日本这个轻工业事实上已经产能过剩的国家,卖家有求于买家的情况下,掌握不好潮流趋势,会被市场迅速淘汰的。

    现在伊藤诚敢肯定,这种拉杆式旅行箱,只要推向市场,就会迅速取代旅行箱。

    因为它实在是太方便了。

    包括拉链式领带,也绝对会有市场。

    因为像他这样的人,哪怕已经打了几十年的领带,依然觉得打领带好麻烦。

    那些初入社会的毛头小伙子,虽然更加欢迎简单的拉链式领带。

    叶菁菁看对方没有一口否定,赶紧趁机加码。

    “我也知道,您是做百货销售的,不是开厂的,而且日本地价贵,人工也贵,开个厂成本好高。”

    “所以我想的是,您要不要考虑一下,在西津直接投资办厂?”

    “现在国内的政策已经变了,国家允许三来一补的贸易,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你在国内投资办厂,用地用工的成本都能大大下降,还不足在日本的十分之一。”

    伊藤诚沉吟半晌都没吭声。

    这两样新货品他都感兴趣,但要说为了进货专门办厂生产,那未免也太夸张了。

    制造业和零售业,是两个行当,前者能做好,后者未必能摸着门槛。

    叶菁菁却像是看不出他的犹豫,还在自顾自往下说。

    “实话跟您说吧,我们其实能自己在西津开生产线,专门做拉链式领带和拉杆式旅行箱。但国内目前没市场。”

    “走出口吧,中国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合作伙伴,可以让东西卖出应有价格的伙伴。”

    “我们可以做代工,产品贴伊藤百货的标签。”

    “招工要什么标准,也由您定。”

    伊藤诚被吵得头疼,做了个手势:“让我考虑考虑。”

    他的妻子也笑着招呼客人:“那我们先吃午饭,一边吃一边聊吧。还请大家多多指教,看我的中国菜做的怎么样。”

    大家瞬间激动起来。

    中国菜啊!

    说实在的,在日本待了大半个月,他们可真怀念中国菜。

    不是说日本东西没办法下嘴,人家也有不少好吃的。

    但中国人就是长了中国胃,三天不吃家乡菜都想死了。

    伊藤太太手艺不错,一品锅和清蒸鱼都原汁原味,口感甚妙。麻婆豆腐偏甜口,咕咾肉酸酸甜甜,青椒肉丝用的是牛肉,但炸茄盒里倒是放了猪肉,蛮香的。

    得亏餐桌足够大,又有转盘,不然三十四个人还真坐不下。

    上了饭桌,饭菜可口,大家的话自然多了起来,气氛愈发热闹,但谁也没说公事,就闲聊。

    直到酒足饭饱,叶菁菁跟着田副书记和伊藤诚去书房说话时,才再度加码:“伊藤先生,我们跟您兜个底儿吧。国内现在三来一补这块还是空白,您做了,您就是能上共和国历史的人,何家族谱都要给您单开一页。”

    伊藤诚波澜不惊的面容终于压抑不住激动。

    中日两国国情不同。

    日本人认为入赘很正常,完全谈不上丢脸。

    但他身上流的是中国血啊,倒插门等同于吃软饭,是吵架都能被人一句话摁到死的存在。

    单开族谱,能上国史,伊藤诚的喘气声都不由自主地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