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夜校女教师: 160-17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七零夜校女教师》 160-170(第10/17页)

啊,她喊他们去收听外国电台?出了事儿,头一个就抓她。

    叶菁菁抬手看了眼时间,示意学生:“好了,我就不耽误大家功夫了。有意愿想当翻译的同学找班长报名,班长汇总好了报给我。另外如果有什么生活上的问题,也可以找班长或者找我反应。然后再提醒一次——”

    她加强了语气,“学校发的购物证,大家千万要保管好,要是丢了又是麻烦。”

    所谓的购物证,算是时代特色吧。

    眼下大学生到了学校,一切供应也要按计划来。大家不管是买电池,还是买白糖、茶叶亦或者烟酒(没看错,现在大学生也按计划供应香烟),都得拿购物证。

    学生们怕她没完没了,赶紧保证:“一定一定。”

    叶菁菁又不厌其烦地提醒:“还有粮票、钞票这些贵重物品,千万收好了。大学人来人往的,丢了可没地方找。”

    大家嘻嘻哈哈:“好了好了,晓得咯,叶老师。”

    叶菁菁做了个解散的手势,自己带头抬脚往外走。

    到了走廊上,她才猛地瞧见了谢广白,不由得吃一惊:“你什么时候来的?”

    “叶老师苦口婆心教育学生时,我来的啊。”谢广白乐了。

    他今天过来是找导师的,完了问路过来找叶菁菁,刚好碰上她给学生开会。

    谢广白夸奖道:“你还真有老师范儿。哎,后面你研究生毕业了,考不考虑留校任教啊?”

    叶菁菁侧侧头,实话实说:“暂时还没想好,再说吧。”

    当大学老师是不错,稳定,还有寒暑假。而且她赶上了好时代,现在高校不卷课题,她不用上酒桌去争取资金项目。

    但80年代有句顺口溜叫: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甚至一度有不少大学老师得在校园里支摊子卖面条賺钱补贴生活。

    叶菁菁想的是,如果她的副业挣稿费能形成稳定收入,那么当大学老师也不错。

    如果挣稿费的好日子过不了几天,那她后面还是老老实实想办法,去找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吧。

    反正她这人是吃不了苦的,三天不让她吃肉,她就想造反了。

    谢广白猜不透她的心思,但也不勉强:“行,反正还有好几年呢,后面慢慢想。”

    叶菁菁忽而意识到:“咱俩是不是太猖狂了?还没考研呢,就说的好像已经考上了一样。”

    谢广白哈哈笑,左右看看才压低声音道:“放心吧,我找导师打听过了,研究生主要考虑的是研究能力。再说你的文化课底子,不怕的。”

    叶菁菁好奇起来:“那你准备研究什么方向?”

    要说谢广白考研,能走的方向还是挺多的。

    他是祖传中医,童子功扎实,中医四大经典不说倒背如流,那也绝对的如数家珍。

    从他报名考研起,好些人都劝他考中医,发挥家传优势。

    但谢广白当工农兵大学生时,学的偏偏又是西医外科,工作地点又是神经外科,而且干得有声有色,相当受教授器重。

    叶菁菁之前没细问,这会儿确实好奇。

    谢广白没瞒着她:“我还是考了脑外科。”

    叶菁菁“哦”了一声,说不清楚是遗憾还是不遗憾:“我还以为你会搞中医药治疗癌症方面的研究呢。”

    结果谢广白先瞪大眼睛,旋即笑开了怀:“咱俩还真是心有灵犀,我就是这么想的。”

    以他中西医学习的经验,目前他认为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方式还是切除病灶。中医药在这过程中应当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目前中医被普遍认为应该归于内科,外科基本是西医的天下。

    中医药在癌症术前术后的作用,处于辅助地位。

    想要切实的研究这方面,那么运用它的就必须得是手术者本人。

    谢广白有这方面的优势,他希望能够发扬光大。

    叶菁菁兴致勃勃:“效果到底怎么样啊?你邻居家那位老太太现在情况如何?”

    “用了癌灵一号,目前拍x光显示,她的病灶还是得到控制了。我们建议她可以切除病灶了,但她家里头目前顾虑比较大。”

    叶菁菁叹了口气:“希望她能早点恢复吧,老太太一辈子也不容易。”

    但动不动手术这种事,医生也不好往死里劝。毕竟术后是恢复健康还是干脆下不了手术台,结果只能由患者自己来承担。

    这会儿夕阳西下,校园静谧又热闹,不少学生匆匆忙忙地往食堂走。还有人手上抓着书,一边走一边念念有词。

    好悬啊,叶菁菁都担心他会一头撞上树。

    幸亏这家伙运气不错,一路跌跌撞撞地竟然也进了食堂,还打上了饭。

    叶菁菁和谢广白的眼睛就没离开过他。

    但看到他一口咬上干辣椒,辣得“斯哈”一声跳起来,两人这才长长松口气。

    就说嘛,吃饭也是要带眼睛的。

    叶菁菁正乐呵着呢,面前就多了一道影子。

    他们化学系的新生王新春,端着饭盆过来了。

    这这这,这就有点尴尬了。

    作为老师,看同学的笑话,怎么着都不对劲。

    她正琢磨着该如何哈哈过去,王新春先开口了:“叶老师,我们学校有没有勤工俭学?我想申请勤工俭学。”

    叶菁菁惊讶地瞪大眼睛:“你被偷了吗?一个月十四块七的补贴你不够吃饭吗?”

    以西津大学食堂的物价水平,一个人十四块七不说吃得好,填饱肚子起码不成问题吧。再加上四块钱的困难补助,日常买点生活用品也够了。

    她真心实意地劝告:“钱方面可以省着点儿花,时间还是花在学习上比较好。这个学期有十几门课呢,你半工半读的话,精力会跟不上。”

    学生露出了苦笑:“十四块七养活我一个人没问题,可我还有老婆孩子呀。”

    第167章 跟着姐,有肉吃(捉虫) 上哪儿挣钱去……

    原来这男同学之前在中学教书的时候, 每个月工资加偏远农村补贴,能够到手24块钱。

    这笔钱加上他老婆在生产队的工分,勉勉强强可以养活一双儿女。

    现在他进城上大学了, 城里不比农村,什么都要花钱, 十四块七的补贴, 只能靠他自己糊口。想要贴补家里头,那显然是不可能了。

    单靠他老婆一个人, 又怎么能养得活三口人呢。

    谢广白问了句:“你不能带薪上学吗?”

    所谓带薪上学,是现在大学招生政策的一项优待。

    凡是考入高等院校的、工龄在五年以上的职工, 可以带薪学习;在学习期间由原单位发给工资,并享受劳保待遇。

    王新春哀叹:“我差半年啊,我下放先在生产队修地球, 73年秋天我才开始代课。”

    毫无疑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