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不是断袖: 60-63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朕,真不是断袖》 60-63(第3/7页)

百姓修整城墙,没有立即回京。

    罗太监带着几个宫人,从尚衣局领了今年过冬的衣袍大氅,捧着回到御书房附近,一眼瞧见在外面探头探脑的刘小公公。

    “看什么呢你?”

    罗太监挥手叫宫人们先将谢桐的衣物送去寝殿,一边走过来,伸手敲了刘小公公的圆脑袋一记,斥道:“鬼鬼祟祟,不成体统!”

    刘小公公摸摸脑袋,小声说:“师父,我听见圣上在里面发火呢。”

    “怎么回事?”罗太监扫了一眼紧闭的殿门,眉心拧起:“是北境送来的军报……不妥?”

    刘小公公摇摇头,说:“我刚都听见了,信使说,太傅大人将那左贤王打得落花流水,一箭射中了左贤王的心脏,得了大功!”

    罗太监愣了一下,随即疑惑更深:“这是天大的喜事啊!圣上何故发火?”

    刘小公公又凑近了一点,贴着他的耳朵悄悄道:

    “圣上刚刚要下旨给太傅大人封赏,御书房里的几位大人说不行,哪有给罪臣赏赐的道理?圣上就生气了。”

    “……”罗太监回忆了一下,今天上午,在御书房议事的,是几个吏部和兵部的臣子。

    这几个臣子曾也投靠闻端,朝中万事以闻端为首,是不折不扣的“闻党”。如今才过去多久,竟就已人心迥异,翻脸无情了?

    也难怪圣上发火。

    又过了半刻钟,御书房的门打开,几个被骂得灰头土脸的臣子走出来,又在外头低声讨论两句,这才走远了。

    罗太监端了新的茶水,候了一会儿,听里面没什么动静,于是叩门进去奉茶。

    御书房里燃着炭火,谢桐没有坐在书案后,而是站在窗边,负手静静望着外面树上堆着细雪的黑色枝杈。

    罗太监将茶水换好,又瞧了瞧窗边那人的神色。

    谢桐虽没回头,却像是背后长了眼睛似的,开口问:“为何这样看着朕?”

    他转过身,接了罗太监递来的茶,秀丽眉目间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疲惫。

    “方才朕的声音太大,吓到刘小公公了?”

    罗太监忙道:“哪有的事,只是那孩子忧心圣上动怒伤身 ,想叫奴才多劝圣上宽心。”

    谢桐不置可否,道:“朕今日训斥他们,并非因他们阻拦朕给太傅封赏。”

    罗太监眼观鼻、鼻观心,知晓这个时候,只需要默默听着就行了。

    茶盏盖儿与杯沿相碰,发出很轻的一声响,谢桐垂眸喝了口茶,才淡淡说:

    “朕不想在朝中看见太多趋炎附势、曲意逢迎之辈。”

    曾经闻端位高权重之时,便投靠他;如今眼瞧着闻端“失势”,就上赶着来讨好他这位天子,一面贬尽旧主,以为这样便能投谢桐所好,顺流而上,加官进爵。

    从前谢桐以为,为君者,必定要底下的众臣子俯首帖耳,毫无异议才行。

    而如今,他见过许多、经历过许多,反倒觉得忠心难有,朝秦暮楚之辈更令人提防厌恶。

    今日能背刺闻端,明日或许就能为更大的利益背叛新主,投敌叛国。

    思及此处,谢桐忽而福至心灵,想到,闻端这一次的冒险之举,是否也存有让他看清朝中各人真面目的心思在?

    毕竟若是等数年后,闻端一点一点将手中的势力交还给他,反而太过平稳,给了这些人隐匿异心的机会。

    激流交错时,最易现真心。

    想起闻端,谢桐突然又开口问:“现在是哪一日了?”

    罗太监不明所以,但还是立即道:“回圣上的话,今天是腊月十三了。”

    “腊月十三……”谢桐语气很轻:“那只剩十五天了。”

    “圣上,什么十五天?”罗太监愈发摸不着头脑。

    谢桐摇摇头,道:“无事,你先退下吧。”

    等御书房中再无其他人后,他才起身,走到后边的书架旁,伸手从一格中抽出一个长长的方形扁匣来。

    腊月二十八是闻端的生辰,而这匣中,是他给闻端准备的生辰礼物。

    谢桐收礼收了这么多年,亲自准备他人的生辰礼倒是头一遭。

    他思来想去好几天,始终拿捏不定,闻端究竟喜欢什么样的礼物。

    相处八年有余,自始至终,闻端都是克制而冷淡的模样,谢桐从未见过他对什么东西展露出特别的兴趣。

    嗯……其实也不完全是,毕竟有时在床笫之间……

    思绪一晃而过,意识到自己在想些什么东西,谢桐感到耳尖发热,暗骂自己不正经。

    这么多天,他准备了数样礼物,都因觉得不合心意而放弃,最后留下来的,只有这一样了。

    谢桐垂下睫,动作小心地打开匣子。

    里面放着几卷轴画,谢桐伸手取出一幅,打开看了看,见这是文夫人的一幅旧画像。

    不是“文妃”,而是“文夫人”。

    时日久远,要寻回当年的画像并不容易,谢桐也是在命人探查二十余年前的真相时,偶然间找到的两幅关于许自仁和文夫人的轴画。

    虽因时间太久,加上保存不当,画像斑驳不堪,但谢桐请了京中有名的书画修复大家,精心将画像修补数日,终于复得□□成旧迹。

    这应是当年宫中画师为各朝廷官员及家眷绘制的画像。

    画中的许自仁端坐于座椅上,眉目舒朗,一派清正之气。而另一幅的文夫人立于花下,唇边含笑,容色艳艳。

    看完了这两幅画,谢桐顿了一顿,又取出第三幅。

    这不是从前的旧物了,而是谢桐从宫外寻来画师,对着一副二十余年前的宫中宴会图,将其中同坐于一桌的许修撰和文夫人重新描摹到了单独的画轴上。

    再添色着墨,其画中二人姿态放松,举杯对视而笑,生动非常。

    谢桐将轴画收好,心中依旧举棋不定,不知闻端是否会喜欢这个礼物。

    但突然又想到此时距离腊月二十八只有半个月的功夫了,闻端还留在北境迟迟不回,不禁隐隐气闷。

    从北境回程至抵达京中,寻常马程也起码要个七八日,更不提军队战后疲累,归来时肯定走得更加缓慢。

    “朕倒看看,你究竟会不会食言……”

    谢桐将匣子放回书架上,小声嘀咕片刻,又忿忿想,若是闻端许诺了又做不到,过了腊月二十八还不见人影,那这生辰礼,不送也罢。

    第62章 奔赴

    过了数日, 又有捷报传来。

    “左贤王身死,匈奴军立时溃散,林将军、闻大人率兵追赶二十余里, 俘虏匈奴兵逾七千人。匈奴王庭已递降书,并自愿奉上良马五百匹、牛羊百匹、战甲银器等物,用以求和。”

    朝上,谢桐听了兵部尚书的总结,略一颔首,道:

    “如今北境已入深冬,天寒地冻,再战已非良策, 既然匈奴先行求和,这场仗, 就打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