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发家致富: 160-18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在年代文里发家致富》 160-180(第3/32页)

大家本来都是农民,除了金厂长家里有点小钱,早年间托了关系去学了个车,其他人除了地里刨食都是啥也不会,好不容易有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可不得挤破了头都要进去嘛。”

    既然年龄上删减不掉,那就只能从别的方向筛选人数了,首先文盲肯定不行,以后队里有任务下来,听不懂怎么行。

    “那就再加一个条件,小学以上学历,你看怎么样?”

    刘季年赞许地点了点头。

    林逸秋心中感慨:这十年的动荡,不知道堵塞了多少人求知学习之路。

    “对了,咱们这个初中办的怎么样了?”宣布初中复课已经有半个月了,林逸秋每天忙得脚都打转,根本没时间去学校。

    提到这个刘季年也挺灰心的,他难得露出了沮丧的神色:“勉勉强强吧,有人帮忙看孩子的托管班倒是很快人满为患,就是初中那块……我拜托了秀花姐上门说服家长,好说歹说有一部分家长同意把孩子们送去学习。”作为刘家村的一份子,刘季年其实有点理解那些家长的心情。

    “才一部分?”

    林逸秋原以为会有很多家长愿意孩子去学习才对。

    他皱了皱眉问:“怎么劝的?”

    “他们刚读完六年级,这个年纪能干啥?地里的活儿都干不明白呢,女孩子也不过是十三四岁,总不好这么小就嫁人吧,就算是去城里打工,也得达到一定年纪,如果读了初中肯定不一样啊。”

    “受现在大时代的思想禁锢是一方面,钱是另一方面,孩子再小也能干点活儿了,留在家里总还是个劳动力,一天赚上两三个工分总还是有的。”

    目前刘家村还是知青们最富裕,村民们还在贫困线上挣扎呢。

    林逸秋:“还不够!我要的是大部分学生都去上学,咱们还得再想个办法……”

    这时,刘季年问出了困扰在心中已久的问题:“咱们办的这个初中,应该不算正规吧,到时候工厂招人不承认怎么办?”

    他们劝学都是打着城里工厂招工的好处,但谁都知道工厂招人,初中学历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需要人脉。

    他们这样的山沟沟里,能有一个刘叔年已经很好了,还能出几个铁饭碗啊?所以村民们并不买账。

    “确实不正规,咱们没有办学资质。”但现在已经是1976年了,距离高中复课只有一年多了,只要给孩子们学到初二,到时候可以直接转入县城读初三,一样可以毕业。

    不过林逸秋并不打算解释太多,总不能说自己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吧,所以他只能选择隐瞒:“我相信国家的动荡很快就会过去,咱们先把学校办起来,也就是说先斩后奏吧,到时候国家不承认也得承认。咱们生产队贴钱,知青们出力,没道理就让孩子们失学。”

    “城里的工厂不招人,咱们食品厂还招人呢,以后还有好几条生产线呢!”

    现在距离国家颁布义务教育法还有9年,一个人一生能等待多少个9年啊,反正林逸秋是等不及了。

    “哦,对了,多叫几个知青配合秀花姐的工作。还有,让秀花姐别光顾着劝男学生,也要多劝些女同学来复课。她以后是要做妇女主任的,在女性问题这方面一定要下功夫。”虽然林逸秋知道,以刘秀花这样“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思想,肯定也会帮助女学生复学,但他仍然要给对方画个大饼,激励一下她。

    刘季年一口一口应下:“行,为了以防万一,再加一个,以后食品厂招暑期工,村里的初中生优先。”

    林逸秋忍不住叫好:“这个办法好!”

    双管齐下,他就不信不会有学生回去上学了。

    见林逸秋愁眉舒展,刘季年也终于露出了笑意。

    聊完正事,林逸秋也不端着了,他揉了揉太阳穴,伸了个懒腰,身体也逐渐舒展开来。

    刘季年注意到他瘦削的肩颈,关切道:“你看你,最近都瘦了好多。”

    “有吗?”林逸秋捏了捏脸颊,好像确实瘦了一点。

    “嗯,回去给你炖个鸡汤补补。”

    林逸秋最近为了节省开支,也好久没吃肉了,一想到香醇的鸡汤,嘴巴里就不由自主地开始分泌唾液。

    而且刘季年说能吃鸡那就肯定能吃到!

    林逸秋一口答应:“好,我要多加菌子!”

    “可以。”

    “而且还得炖得烂乎乎的。”最好是一嗦下去,就直接脱骨的那种。

    一提到吃,林逸秋就不再是一队之长,反倒像个馋嘴的小孩。

    刘季年有些心疼,感觉是自己饿着对方了,毕竟小知青才18岁,就要承担那么多与年龄不符的责任。

    转眼时间一晃而过,又到了丰收的季节。

    沉寂了一个冬日的小麦,长势非常好,今年林逸秋学聪明了,他不下地了,不止是他,不少身体不行的老人都不让下地了。

    在所有人还疑惑他在卖什么关子的时候,林逸秋已经通过个人关系,从农场借到了收割机。

    两村村民震惊!

    啥?收割机?

    如果有了收割机,麦田就不需要手工亲自收割,除了一些收割机开不到的旮旯,派些青壮年也完全够了。劳动力大大减轻的同时,时间上也缩短很多,简直是飞速完成生产任务。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收割机是个精贵物,得等到人农场用完以后才能借给他们。

    但是有一就有二,之后水稻的收割也完全可以使用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才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林逸秋把这个观点逐渐科普给村民们,没人不接受的,毕竟省时又省力的事情,谁不愿意?大家都面朝黑土干了一辈子的活计,如今终于可以歇歇脚了。

    林逸秋算了一笔账:“等咱们食品厂做起来,很快就可以把贷款还清,然后多余的钱就可以拿来做别的事情了。”

    等等,他这话怎么听着怪耳熟的?

    好像在画大饼……而且他好像还画了不止一个……

    索性刘家村村民并不介意,连队长刘大斌也忍不住点头。

    林队长搜罗证据,帮助他们赶走了大蛀虫王根生。

    他说要开厂,半年之内食品厂开起来了,还创收了。

    他说带大家致富,去食品厂打工的工人们都赚了点钱。

    他说要办学,现在孩子们也都去上学了。

    他说要修路,现在上头也已经批准,就等着夏收过后就开工呢!

    这日子是真不一样了。

    你问村民哪不一样了?

    那他们一定回你,是蒸蒸日上了,是日子有盼头了!仿佛浑浑噩噩多年的一个呆子,如今终于清醒了,知道自己在什么世道,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那林队长说以后村里还会通电,那是不是可以畅想一下村里真的会有电?夜里再也不黑漆漆了。

    正开着会呢,王家屯的一个村民代表被人推搡着站了出来,面对刘家村众人困惑的目光,他磕磕绊绊地说出了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