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在年代文里发家致富》 160-180(第2/32页)
“副队长?”
“怎么就副队长了?”
林氏夫妇异口同声道。
崔母虽然眼红,但小叔子过得好,她女儿这个做嫂子的也能过得好,所以赶紧上前恭喜:“亲家公亲家母啊,你们这儿子也太有出息了。”
林父激动地催促:“继续念!”
“小哥说这钱是给小侄女的见面礼。”
“哎哟,哪用得着那么多啊……”崔父忍不住道,还没说完就被崔母狠狠地睨了一眼。
崔父是闭嘴了,崔向红却开口了:“这孩子才出生三天,根本用不上这么多钱啊,逸秋一个人在外头,才需要用钱呢。”
张秀芳对儿媳妇的话很满意,但她仍想把钱留下以备小孙女不时之需。
“他既然能寄,那必然是有的,你不必为他操心,冬妮啊,你接着念。”
林冬妮赶紧把剩下的内容看了一遍,“噗嗤”一下笑出了声。
“怎么?你小哥说什么了,你别光顾着笑啊!”
林冬妮绘声绘色地开始讲述:“小哥说了一件可神奇的事情,他说在东北看见一个跟大哥长得老像的知青,看见了就想叫人哥!”
“这人有相似倒也很正常。”信上提及自己丈夫,崔向红忍不住问:“有几分像?”
“小哥说有七分呢!”
崔母忍不住感慨:“嗬——七分呐,那可不得是大海失散多年的兄弟了!”
张秀芳听了这话心里一咯噔,但却笑着掩饰道:“老林在外头可养不起私生子了,我们家都那么穷了。”
林常来也赶紧表忠心:“就是长得像罢了,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林冬妮继续说:“好笑的是,小哥说他见了那个知青总忍不住想叫大哥,可对方偏偏跟他一般大,真神奇!”
这话一出,张秀芳有些坐不住了。
她追问道:“还有呢?你小哥还说什么了吗?”
林冬妮说:“小哥说他买了一台相机,拍了不少东北的照片,还交了很多朋友,以后可以寄回来给大家看。”
大家只是听个热闹,但是张秀芳却懂了其中的深意,林逸秋是在问她要不要寄照片回来,如果寄回来确认了,那这件事就公开了,如果没有确认,那就是空欢喜一场。
她没想到林逸秋去了东北竟然还想着帮她找孩子这件事,她这心里是又心焦又感动。
可自己从未透露过关于那孩子半分啊……
张秀芳颤抖着让女儿继续读下去。
林冬妮往下翻了翻,可惜信件已经到头了,只能遗憾道:“后面就没什么了,只说给小侄女子取了个名叫林嘉言,男女均可用。”——
作者有话要说:
夏妮的结局暂时到这里。
三姐的结局我会放在番外。
第162章 事业
张秀芳自言自语道:“嘉言,嘉言……真是个好名字。”
林冬妮关切地问:“娘,你怎么了?”
张秀芳心里清楚,作为子女,林逸秋真的很尊重自己了,他把决定权交给了自己。
是否要揭开这个谜底,这无疑是很纠结的。可儿子丢失这件事已经成了她的梦魇,午夜梦回,她每每伤心到哭醒,都会恨不得杀了当时那个怯弱逃避的自己。
如何抉择其实在听到消息的那一瞬间,她心里就有了答案。
张秀芳站起来抓住女儿的手:“我没事。老五,你能不能帮我写一封信?”
林冬妮问:“你要写信给小哥?”
张秀芳极力控制自己的神色,故作镇定道:“嗯,我有很多话想对他说。”
另一边,在苏市定居的胡誉同样也收到了信件。
当同事告诉他,有东北的来信,还帮他放在放在桌上的时候,胡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在这乱世之中要找到一个人,那得有多难,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一年前,他的学生林逸秋受到自己的嘱托前往东北寻人,却始终了无音讯,他从焦急等待到平静失落,直至最终接受现实。
可今天,东北那块竟然给了回信!
胡誉顾不得同事异样的眼神,立刻跑回办公室,桌上果然有一封厚厚的信件。
他迫不及待地拆开,双手颤抖到几次就要撕破信封,可他还是镇定了下来。
“要冷静!不论结果如何!”胡誉这样告诉自己。
可当他亲眼看见那熟悉的字迹,眼泪终究是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找到了!
真的找到了!
他赶紧把剩下的一叠照片翻开: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胡子拉碴不修边幅的中年男子,正手足无措地配合着相机拍照。
胡誉笑了,是他,真的是他!
笑着笑着胡誉又哭了。
他的少爷怎么变成了这样……
这样一个天之骄子,为了顶替自己,把自己变成了这幅样子。
胡誉痛苦地跪坐在地上,捂着胸口泣不成声。
但好在人终究是活着的,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只要活着就有重逢希望!
林逸秋寄完信以后,来东北的目标就实现了一半,不,应该算是超额完成才对。
现在他只需要继续帮助刘家村人民脱贫就行了。
六月底,刘大斌以生产队队长的名义,抵押了食品厂贷款到了一千块钱,购买到了一辆二手拖拉机。
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联手把拖拉机重新清洗,一台七成新的拖拉机再度出现在众人面前。
十二分队终于有自己的拖拉机了!
从今以后,他们再也不需要低三下四去问别的生产队借了。
运输货物也可以靠这台拖拉机。
更重要的是,林队长答应过大家,村里任何村民都可以借用拖拉机回娘家探亲或者进城办事,只需要补足燃油费和一点损耗费。
实在是太方便了!
热情的村民们围着拖拉机又唱又跳,恨不得围着开一个庆祝会。
还是林逸秋派人来把村民们驱散开,不然那么多人堵着路,要是发生踩踏事故就不好了。
拖拉机是到手了,但是会开拖拉机的人还没有。
林逸秋考虑了一下,最终决定派一名知青,两名刘家村村民,两名王家屯村民共计五人,一起前往第五分队学习开拖拉机。
消息一传开,全村所有男女老少都来报名了,挤得办公室水泄不通。
最终还是在林逸秋的调节下,把学习年龄定在了20岁到35岁之间,男女不限。
就这,也只是筛掉了一小部分人选。
最后还是刘季年告诉了他原因。
“开车是个技术活,开拖拉机也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