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仓库养孩子[快穿]: 40-55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带着仓库养孩子[快穿]》 40-55(第14/31页)

里就是这样,只不过当时被余父余母强力阻拦,加上拉出乡亲们一起撑场面,才逼退了刘四强。

    现在刘文秀的壳子里是初心,她就更不会被刘四强这种窝里横的人给吓着了。

    “你就是再问一百遍我也不会同意,我既然嫁到余家,那我就是老余家的媳妇,不归刘家管。”

    初心从来没打算在任何一个世界里有什么感情纠葛,所以干脆把话说死了。

    她这一番话,既让人喜,又让人怒。

    喜的自然是余父和余母,怒的只有刘四强一人。

    余父和余母得到儿媳妇肯定的答复,心中也多了底气。

    “亲家,你们也听见了,文秀是我们老余家的儿媳妇,我儿子虽然没了,但我们老两口还活着呐,你们放宽心,文秀在我们家,绝对不会让她吃苦。”

    余母也是放下话,明着告诉刘四强和王小红死了这条心。

    刘四强气的是鼻孔都开始冒粗气,恨不得打死初心这个不听话的女儿。

    可一旁的余父牢牢拦住他,让他根本没有出手的机会。

    “行,你现在能耐了,不听我的,听外人的,好啊,我倒要看看你将来能捞着什么好日子!”

    刘四强碰不着初心,就只好无能狂怒的放下狠话。

    初心表情淡淡的,似乎根本没放在心上。

    刘四强差点气的仰倒,他眼睛四处一扫,发现了躲在墙边的王小红,立刻找到了发泄的途径。

    “你看你生的好女儿,早知道她这么不听话,当初干脆掐死她!”

    刘四强一肚子的火,他打不了初心,还打不了自己媳妇吗。

    眼看刘四强冲过来,王小红也是立刻撒腿往外跑。

    挨打挨多了也能积攒经验,于是,老余家的邻居们就看一个满脸惊慌的女人从老余家大门冲出来,她身后紧紧追着一个满脸通红的嘴上还不停骂骂咧咧的男人。

    “这不是老余的那个烂酒鬼亲家吗?”

    “这打媳妇都打到亲家家里来了,可真是让人没法说。”

    榆树村的乡亲们像看热闹的似的,看着刘四强追着自己的媳妇从老余家一直到村口,直到俩人消失在小路上,众人才哄笑着离开。

    与此同时,老余家的堂屋里,余父和余母都是一脸动容的看着初心。

    余母更是含泪抓着初心的手,感谢她愿意留在老余家。

    “妈,咱们是一家人,说什么谢不谢的。”

    余父舒了口气,“对,文秀说的没错,都是一家人!”

    余母擦掉眼泪,笑着说,“以后咱们一家人齐心协力,争取把日子越过越好,只要咱们心在一处,那任何事都不算是事。”

    初心笑了笑,对余母的话十分赞同。

    只要余父和余母站在她这头,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初心有这个自信。

    *

    初心开始下地挣工分了。

    虽然这时她头一次种地,活干的不是那么利索,但却没人嘲笑她,反而都热心的指点她正确的方式方法。

    这会儿农活不是很多,初心被分到点豆种。

    她点一会儿,就要抬头看一眼地沟中间大篓子中躺着的女儿余安安。

    家里三个劳动力都下地挣工分了。

    没人留在家看孩子,所以初心就把女儿带出来一起干活。

    这样的事,并不稀奇,家家户户都这么干。

    忙到中午,队长招呼下工后,初心才直起腰,收拾东西,过去把余安安背在身前。

    余安安躺的大篓子是家里装粮食的,洗干净晾干后,放了黄草和旧衣服垫着,篓子一侧缝了两个肩带,方便背着。

    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给余安安喂奶,余母去做饭,余父去院里劈柴挑水。

    每个人都干着活,没人干等着吃饭。

    中午主食蒸的是高粱米和三合面的馍,高粱米不太好吃,余母就把馍让给了初心。

    三人就炒了两道菜,一大盆的煮白菜,和一条同高粱米一起蒸熟的咸鱼干。

    余母把鱼分成三分,鱼头放到自己碗里,鱼尾巴给了余父,鱼中段则给了初心。

    “妈,我不爱吃鱼,你跟爸吃吧。”

    初心把鱼夹到余母碗里,又把自己的碗往回收了收,夹满了白菜。

    “那我回头找人换两条新鲜鱼,这鱼干是有点不好吃。”

    余母以为初心不喜欢吃咸鱼干,琢磨着下午下了工,就找村里会摸鱼的后生,想法换两条新鲜鱼回来炖汤。

    吃过午饭,还能休息会儿。

    初心就带着余安安睡了个半个小时,一家人从家里出发的时候,余母又给她塞了一把温热的板栗。

    “下午时间长,饿了就吃点。”

    初心先剥了一粒吃,口感粉糯,带着微微的甜味。

    不过板栗一般不都是九十月份成熟,现在已经十一月份,板栗早该采光了才是。

    “妈,这时候还有板栗能摘吗?”

    “这是上个月收的,后山上的野板栗,我放在沙子里埋着,能放两三个月呢。”

    初心看了眼手里的板栗,心里渐渐有了主意。

    连点了两天豆种后,队里又给她安排了别的活。

    这天下工早,初心问余母拿了板栗后,又舀了面粉出来,准备开始做板栗饼。

    她做板栗饼并不是为了卖,而是另有目的。

    这会儿实行着统购统销的政策,私底下交易买卖,一个投机倒把的罪名是逃不脱的。

    然而农村里,以物易物的却是常有的事,没有金钱交易,自然不算投机倒把。

    初心的目标是村里的几个知青,她不知道别的地方知青家庭条件怎么样,但她们榆树村的这几个知青,都是钱票不缺的主。

    男知青她不知道,但女知青都是年轻小姑娘,在家娇惯长大的,什么时候短过吃的。

    这也就是来到了乡下,进城一趟极不方便。

    初心想用板栗饼打开局面,跟几个知青建立起以物易物的渠道,然后再用从知青那换到的东西,跟村里乡亲们换粮食、蔬菜。

    初心是做惯了吃食的人,手艺那是没的说。

    蒸熟的板栗自带一股甜香味,面粉揉好,搓成大小一样的剂子,然后包上板栗内馅儿,捏成扁扁的圆饼。

    饼两面撒一些白芝麻,放到烧热的锅里去炕熟。

    板栗本就是熟的,薄薄的面皮熟的很快,出锅的时候两面金黄,散发着热气和浓郁的面香。

    板栗饼做好后,初心先拿给余父和余母尝了。

    俩人吃了都觉得好,一个劲儿夸赞初心手巧。

    余母本以为初心做板栗饼是为了自己吃,结果第二天就听初心说她用一盘板栗饼,换了两尺花布回来。

    “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