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政哥同母异父!: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与政哥同母异父!》 80-90(第12/16页)

很吓人了!

    讲道理,雍月还是第一次有这种自己能成为学霸的感觉,就挺稀奇!

    然后荀子在多次确认雍月确实已经将六国的文字认全后,便将注意力全部放在教授雍月学习隶书上。因为隶书是最近几年才创造出来的,所以荀子大多数时间都是让雍月自行联系写字,而他自己则拿着工具书跟着学习。

    那一瞬间雍月真觉得自己拜师,拜了个寂寞!绕了一大圈,真正要学习的还是她自己弄出来的东西,就……嗯……

    其实正常来说,雍月作为大儒荀子的学生,荀子应该教授雍月他们儒家的思想。但奈何雍月自己本身的思想和主张太过独特,也很符合当今实际,所以荀子并不想将雍月的思想掰弯,让雍月的想法被他影响。

    如此对比之下,就能显现出荀子这个老师的思想觉悟有多高了!

    想到历史上将政哥长子扶苏拖累的淳于越等人,雍月简直对荀子爱得不行,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有这样的老师她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然后为了表达自己的喜爱,雍月就对荀子的住所进行了大改造,最重要的就是将荀子休息的地方,加上了冲水马桶和淋浴间。让荀子在冬季也能在屋内进行正常生理需求,而不是跑到寒冷的屋外挨冻。

    确实感到公主关心的荀子:“……”

    不过,这大概是他感受到的最有味道的关心了!

    第88章 韩非献策

    如今的咸阳学宫已经跟两年前的不一样了,因为这里已经开始正式收学生教学。而且因为雍月的影响,虽然在这里教书的大多数都是荀子的弟子,但是他们所学习的内容却不知是儒家之学,而是应了雍月的要求,各门各科都有学习。

    以前战国时代老师授业,是一个老师叫一个学生全科,但是咸阳学宫确是一个老师只教一科,而学生却需要学习全科。说白了就是现代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将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分开,不让双方互相影响。

    让学生只学习知识,自己用大脑思考,而不是偏听偏信其中那个老师的思想,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

    虽然刚开始荀子对此有些意见,但是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如此教学的方法确实有他独特的道理。在这时代的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很特殊,用句通俗的话讲大概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学生出事老师会受到牵连,老师出事学生也会如此。可是这种情况在咸阳学宫却不会发生,因为教授方式的改变,所以便让双方的关系拉远不似这个时代正常师生般亲近,从某种意义上讲也避免了一些麻烦。

    虽然显得有点不近人情,但是如此做法,却保护了学宫老师的安全。

    没错,就是老师。

    因为咸阳学宫开学后,每名老师基本平均都会有近百名学生,所以这就导致学生人品如何老师不能准确判断。在这个时代,正常来说学生出师后触犯律法,教授其的老师也会或大或小受到牵连,但是因为咸阳学宫的这种教学方法,因罪牵连这种情况却不会出现在咸阳学宫的老师身上。

    当然咸阳学宫也不制止学生私下拜师,不过如果这样的话,上面的那种情况出现,咸阳学宫就不会帮忙了。只能说咸阳学宫的教学方式,有弊也有利!

    因为大秦收下了韩国的土地,所以最近两年在咸阳学宫的韩地出身的学子极多,确切的说是学习为吏的韩地学子极多。不过现在不应该叫韩地,应该颍川郡了。

    这些人其实都是韩非介绍回来的,因为韩地上层贵族断层,唯有韩非身负王室血脉,所以在多方考虑之后,嬴政便封韩非为颍川郡郡守,处理原韩地现在的颍川郡一应大小事物。而也正是因为颍川郡郡守是原先韩王室出身的韩非,所以在他治理颍川郡期间此地并未发生过暴乱,甚至可以说是极为安稳的渡过了秦韩两地的融合期。

    而韩非之所以多次往咸阳学宫送人,就是为了早点将自己手上的工作交接出去,好赶紧回到咸阳,为将来攻打赵国做准备。

    不得不说,韩非送来的人也极为争气。可能是因为家仇,也可能是因为国破,反正颍川郡出身的这群人都很努力,咸阳学宫里面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一点都不挑,只想着赶紧毕业回到家乡重建韩地。

    而且根据雍月的观察,她发现这群人特别喜欢看《秦律》,哪怕里面有不少偏向儒家的学子也是如此,尤其是在听完老师讲解《秦律》后,他们大多数人改被动为主动的研学《秦律》。这让雍月很是不解,虽然她很高兴这群人主动学习《秦律》,因为这代表这群人原因主动融入秦国,但是这并不能解释他们为何会如此积极,还一副很热切的样子,要知道跟他们同期的学生可没有向他们这样的。

    为此雍月还特地请教了荀子。

    而荀子给雍月的回答也很简单,因为律法的公平性不同。

    秦国的律法虽看上去严苛,但是里面却明确保障了贵族、官员、黔首各自的利益,这在其他国家可是没有的。要知道其他国家虽然也有律法,但是里面可没有如此详细的交代过什么人犯什么罪行又该如何处罚,有时候那些律法甚至还比不上王孙贵族的一句话,就连胆大的小吏也敢曲解歪从。

    那一瞬间,雍月想起了以前网络里的一句话‘公平、公平、还他妈是公平’!

    原来那群韩地学子看的是这一点——公平!

    因为韩地本地的上层贵族基本都被杀光,所以韩非想要选拔人才只能从寒门里面选,而这群人就是韩地寒门学子中的中翘楚。因为出身低,所以这群人更能明白公平带给世人的机会。可能是《韩律》的起点太高,让他们这群吃过《韩律》苦头的学子们忍不住将其跟公认严苛的《秦律》作对比,然后……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难怪那群贵族都说秦律严苛,我看是秦律对他们严苛吧!连多少爵位的官员犯法处于什么刑罚都写了。”

    “原来如此,都说秦乃虎狼之国,但看这律法所写其实跟我国也差不多,只是惩罚的罪责更加细致而已。”

    “兄台慎言,现在已经没有我国了。”

    “啊,抱歉,应该叫颍川……哎……”

    颍川两个字一出,几名韩地学子都有些萎靡,纷纷转移话题不再提及此事。不过两国律法的区别还是被这群韩地学子记在心里,并在余下的时间里更加努力学习《秦律》。而也正是这群第一批学子,在毕业后便回到韩地,在经过韩非亲自教考后,跟其交接将韩非从管理颍川郡的俗事中释放出来。

    也就有了如今,韩非能回到咸阳的机会。

    雍月觉得就凭这群学子研读《秦律》后的觉悟,在她政哥攻打其他国家的期间,颍川郡都不会出现大乱子。

    *

    公元前240年,秦王政七年。

    已经进入秦国朝堂的韩非提出了一个很奇怪的建议——攻打魏国。

    这让朝上许多人都很不理解,因为大家都记得跟灭掉韩国的是赵国,而不是魏国。而且他们在韩非回来之前就已经商量好如何攻打赵国,如今韩非如此神来之笔,这让他们很不理解。

    就差没在脸上写,小子你脑子是不是瓦特了!?

    “韩大夫为何如此提议?”王绾很是不解,他都已经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