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政哥同母异父!: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与政哥同母异父!》 80-90(第10/16页)

着赵国地图研究时,眼底也流露出势在必得的眼神。

    退朝后,嬴政翻阅着奏折,边看边陷入沉思。

    因为大秦纸的广泛运用,在其他国还在使用竹简的时候,大秦就已经全面使用纸制奏折了,这让嬴政每天批阅奏折的时候省了不少力气。当然纸制奏折也只是在秦朝官员间才能如此普遍使用,其他国家也不是不能用,而是使用纸张所花费的金钱太过高昂,其他国家基本都承受不起这种花销罢了。

    有这个闲钱,其他国家的王族勋贵宁可多买点琉璃制品放在家中把玩。这就不得不感慨,秦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思想觉悟的差距了!

    “说起来,韩非似乎也应该从颍川郡回来了,”嬴政翻阅着从颍川郡上报来消息,想起两年前收到韩非要留在韩地的消息时的场景,轻声低喃道,“距离韩国被灭已经过去两年了,在知晓朝中有攻赵的消息后,估计他也忍不住了吧!”

    两年前,在将张良三兄妹送去咸阳的马车后,并不打算离开的韩非给嬴政写了一封信,表明自己想要入朝为官的迫切,和欲留在韩地积累经验的想法。

    当时的嬴政本想拒绝,他让韩非入朝为官可不是想让他当地方官员的,如此大才就应该在朝上给他出谋划策,而不是窝在韩地这个小地方待着。但是在经过雍月劝说过后,他又同意了此事。

    因为雍月很明确的跟他阐述了韩地当今现有的情况,以及之后可能会发生的动乱,韩非身为前韩王室于情于理都不能置之不理,而且韩非自己要积累经验的说辞也确实在理。虽然韩非确实有大才,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功绩,独身入职的话难免会被人病垢,哪怕有秦王作保也不行,因为这会成为他韩非一辈子的污点清洗不去,骄傲如他定然不愿。

    一是不愿自己身上有污点,二就是担心被他视为知己的嬴政为难。

    但是如果韩非从地方官开始做,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回朝堂,那意义可就不一样了,因为这可是他自己努力出来的结果!从此之后他在朝中就可以凭此立足,不一定需要嬴政的偏心帮扶,让他可以有足够的底气去面对朝中其他人的凌风暴雨,这样的话无论对嬴政还是韩非来说都是有利无害。

    再说嬴政之所以不放人,无非就是担心韩非一直心系韩国故土故人,只想待在韩地不愿意再回咸阳为官。关于这点雍月则说,如果韩非真心想要向赵国报仇,那这件事就绝对不会发生,因为他知道想要近距离插手攻打赵国之事,他就一定必须肯定要回到咸阳,无论是何时,无论当时他处在何地!

    几个定海神针给嬴政打进去,嬴政想通之后,瞬间就不再犹豫,无非就是多等几年,再给韩非一点时间做准备,他嬴政又不是等不起。之前韩非还没有入秦之心时,他就敢跟韩非定下五年之约,更何况是韩非已经同意入秦之后的现在呢!

    给韩非充足的时间让他下定决心,为了收服这个大才,这一点气量他嬴政还是有的!而两年后的现在,就是他收获果实的时刻!

    与此同时,韩非也确实如嬴政所料,正在前往咸阳的路上。

    其实在嬴政在朝中宣布欲要攻打赵国之前,他已经就知道这个消息了,因为秦王政祖母夏太后的缘故。

    虽然这个时代的外嫁女已经不能算是本家人,但是从血脉上来讲,哪怕夏太后被记入了赢氏宗籍族谱,但她也是韩非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血亲。关于这一点,夏太后其实也是如此想的,因为除了亲孙子嬴政外(成蛟不算,那是楚系的人),韩非也确实是她娘家里唯一的血亲了。

    所以在夏太后弥留之际,在确定韩国已经复国无望的她,将自己最后的遗愿告知给了唯二的两个血亲。而且夏太后为了让嬴政答应自己的遗愿,还将自己是手上属于韩国插在秦国的人脉交给了嬴政。并还让他在她死后,好好照顾韩非,因为除了她身边那些明面上出身韩国宫人外,其他的人她是一点也没给韩非留。

    知晓夏太后所作所为的韩非:“……”

    不愧是他姑奶奶,这操作属实高超,真是什么也没给他留!

    夏太后:我都把你交给我大孙子照顾了,你还担心什么,这不比那些乱七八糟的人脉强!

    被照顾的韩非:……

    照顾人的嬴政:……

    有种被托孤的既视感,但是这年龄辈分是不是哪里不对劲,哪里有把大的那个往小的那里托孤的,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狠狠地摇了摇头,将思绪收了回来,韩非望着眼前咸阳城的城门,忍不住长叹一声。

    “咸阳,我回来了!”

    另一边,拜入荀子门下的张良也收到韩非归秦的消息。

    第87章 张良拜师

    关于张良会拜荀子为师这件事,其实也挺出乎雍月的意料,确切地说是完全没想到还会有这么一茬,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存在的蝴蝶效应。

    历史上其实并没有提及张良是否入过儒家,并拜进荀子门下,但是在雍月以前看过的动画里,却又说过张良入过儒家,还是荀子门下的三弟子,被主角称为三师叔什么的。而那里面的张良之所以拜入儒家则是因为儒家人多势众,可以帮忙隐藏其反秦人士的身份。

    至于现在张良会拜入荀子门下的原因,雍月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张良如此努力的原因雍月倒是能猜到一二,无非就是想在秦国出人头地,然后找机会向赵国复仇,毕竟放眼放去也就只有秦国能有这个底气和能力灭掉赵国了!

    刚开始来咸阳的时候,张良可谓是人生地不熟,虽然有韩治帮忙照顾两个弟弟妹妹,但到底幼年家逢巨变,所以大多数的时候张良都很沉默,其中多数时间都是在藏书阁默默看书。

    而且因为张良兄妹三人年龄尚小又家里遭灾,所以咸阳学宫的仆从都很照顾他们,像是打水洗衣一类的事,基本都被这群人包圆了。至于其他的事,则是由李斯全权处理,全因他收到了韩非的来信嘱咐。

    没办法,谁让整个咸阳学宫,就李斯跟韩非关系好,而且李斯心细如丝,平日里肯定能注意到张良和两个孩子的心理问题,所以将孩子托付给李斯,韩非可以放一百个心。而李斯也确实没有辜负韩非的期待,将张良三人照顾的很好,这一点从平时接触的时候就能看出来。

    因为张良只是借住在咸阳学宫,所以看在韩非的面子上,原本属于韩非的生活用品就统统给了他,但是其中并不包含笔墨纸砚什么的,因为那些是给咸阳学宫老师的福利,而张良和另外两个个孩子并不能算在内。

    为此李斯就亲自去找了吕不韦,跟他提及了此事。李斯去找吕不韦也不是贸然前去,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

    之前韩非给他写信的时,就有提到过张良这个孩子不同于普通孩童,聪慧机敏早熟不说,而且心思缜密。能在那种苛刻的条件下,保护幼年的弟妹不被赵军发现,并且还成功躲藏了好几天,可见其心性坚韧有勇有谋。虽然现在年纪还小,但未来绝对可期。

    所以韩非才会麻烦李斯多加看顾,不要让这孩子的才华浪费,毕竟从某种意义上讲,张良也算是他们韩国血脉的延续了。

    所以在观察了张良几天是否真的如此后,李斯便决定为其走上这么一遭。也是托韩非和荀子的福,李斯在吕不韦面前还有几分薄面,毕竟他确实有才华且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