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县: 第43章 第 43 章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小知县》 第43章 第 43 章(第1/3页)

    扶江县五个村子,适龄上学的男女孩子共计一百二十七人。

    现在到官学的,一共六十五人,其中男生四十四人,女孩子二十一人,人数相差一倍。

    看似没那样夸张,但里面凌家湖一家,便占了九人,除开他们,再去掉乖乖跟县丞县尉家女儿。

    其他四个村子加起来,也不过跟凌家湖人数一样。

    虽说第一年招学生,来了六十多个,已经是扶江县百姓积极了。

    可跟纪炀的预期差得太多。

    甚至开个一个班就够了,根本不用乙班。

    刘夫子见此,反而安慰道:“百姓们不知读书的重要性,这也可以理解。”

    “在农家,六七岁的孩子都能做事,十三四已经不能称之孩子,遇到早婚的,甚至可以嫁娶。如果不是家境不错,家里不会舍得他们这个劳动力。”

    官学一开,各家都在算。

    如果自家孩子去读书,非但不能帮家里做农事,还要花费一月十文的银钱,以后笔墨纸砚更要费钱。

    反正算下来,上学肯定不划算。

    这样一来,直接有一批人,不管家中是儿子还是女儿,都不准上学。

    还有一拨人,认为女儿早晚要嫁出去,读书也是儿子读,便只送儿子去学堂。

    反正扒拉来扒拉去,全县适龄学子,只来了一半,其中还是男子居多,也找到缘由。

    其中凌家湖跟上集村距离最远,送来的学生最多。

    也是因为他们各家都有钱,特别是凌家湖,靠着化肥各家都富裕起来,家中琐事虽多,倒也不用一个劲地用孩子。

    这大概就是,越富裕的地方,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原因吧。

    在官学开门之前,纪炀便想过这样的问题,甚至知道,如今扶江县的情况,已经比很多地方好太多。

    而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促成的。

    其实这里大多数人不能理解纪炀在皱眉什么。

    毕竟全县能有一半学生来读书,已经远超平均水平。

    纪炀笑着摇头,对刘夫子道:“既然有六十多人,不如合成一个班,以后也算日日能读书。”

    刘夫子也是这样想的,他一个人还是能照顾过来,再说县衙派了个小吏随行,以后就是他的帮手。

    此事定下,纪炀拍拍江乖乖的头道:“你要好好读书,若能读个第一就更好了。”

    江乖乖纵然再聪明,也听不出纪炀的言外之意,只是奇怪道:“知县大人,您在说什么呀。”

    纪炀蹲下来,笑道:“你们想看唱大戏吗?”

    唱大戏?

    这下其他家小孩也忍不住看过去,方才他们还有些惧怕知县大人,这会不由得好奇。

    他们其中有人也听过戏,但那要跑到常华县才能听。

    唱戏可热闹了。

    台上热闹,台下还有很多零嘴可以吃。

    “想!”

    “知县大人,我们想看!”

    “他们穿的可好看了。”

    “对对对,特别好玩。”

    纪炀看看他们笑道:“既如此,为了庆祝官学开门,咱们扶江县请个戏班子过来。”

    玉县丞:???

    知县大人?

    您要干什么?又要花钱啊!

    不过这个理由好像很正当,不仅学生们兴奋,家长们也觉得有意思。

    乡下地方没什么玩乐,若有个戏班子过来,他们起早贪黑也是要来看的。

    纪炀对凌县尉低声道:“你骑马去潞州城跑一趟,请个好点的戏班过来,会唱花木兰那种。”

    “若唱得好,我还另有赏钱。”

    点名要听花木兰?

    凌县尉虽奇怪,但得了令,立刻出发,估计不到十天时间,戏班子就会过来。

    现在二月份,按理说正是闲时,大多戏班都有空的。

    看着班里男女比例,只能说,精神建设也要加强。

    甚至跟现代也不一样。

    现代哄着各家让女孩子们上学,以后女孩子们自有出路,各家能看到“回报”。

    但古代不行,就算学了,家里看不到回报,他们也不会继续供应。

    对他们来说,像是“赔本”买卖。

    既如此,他们也不会投入。

    这说得虽残忍,不过各家刚顾上温饱的时候,就要求他们深明大义,要求他们思想开明,显然不现实。

    其实最直观直白的,那就是挣钱,或者说,挣得更多资源。

    如果证明女子读书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有些想法不用多说,百姓自然会有所选择。

    千年前,荆楚一带女子最受重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当地王侯发展手工业,原本的意思是发展当地经济,好为以后打仗做准备。

    当时男子种田,得到的收益不如女子做手工挣得资源多,连带着便有了女子地位提升的效果。

    宋时,时人爱美食,一位好厨娘月钱上百贯,所以有段时间兴起重女轻男,养儿不如养女的想法。

    这两者读书都比其他时候多些。

    反面例子则是清粤地一带,当时因为人口暴涨,工作机会减少。

    其中原本有女子创造并传承的织布方法,被男子强硬抢走,并定下此织法传男不传女,看似是立规矩,其实是剥夺女子工作机会。

    使其当地女子地位一落千丈,更不用提读书了。

    纪炀看向南边大片荒地,心中已经有了想法。

    等纪炀回去之后,分别寄信到汴京,扬州一带,让他的好友们帮忙找找,如今什么香料卖得最好,男子女子用的熏香,都给他寄过来些。

    估计他好友们看到这些信,肯定啧啧道:“不愧是你,跑到那种地方,还喜欢享乐。”

    承平国上层贵族都爱香,出门要用香,睡觉要用,上朝时还要用。

    如此广阔的市场,他不横插一脚,实在不是他的性子。

    只是他家这香,从栽种到培育,再到制香,都需女子来做,女子动作轻柔,制出来的香自然要比旁人好些。

    是不是借口不要紧,要紧的是,这是女子的工作岗位,别人不要来抢。

    纪炀计划到这时候,头有点疼。

    这香料要是真做出来,他不愁销路,只愁自己的名声。

    原本便岌岌可危的名声,香料一出,必然雪上加霜。

    算了,反正也没好到哪去!

    他还在乎这个?

    在凌县尉去请戏班子的时候,纪炀带着玉县丞等人开始丈量南边的荒地。

    南边大片荒地其实被官道分割成两处,东边建了牛棚跟两个化粪池,虽说这占地都不大,可以后再养些什么东西,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