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县: 第37章 第 37 章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小知县》 第37章 第 37 章(第1/3页)

    别说以后世眼光来看四百六十斤不是极限。

    就以古代的农业发展,农具,虫害,水利,化肥,能解决一半,产量也能往上升一升。

    这并非简单的事,但也并非做不到的事。

    这些东西都已经被纪炀写到文书里面,交到知州案前。

    此刻吃酒,他也只当酒话,并不多解释,反而指了指旁边的魏大人:“化肥有没有用,可以问魏大人,他是常华县知县,他们那的粮食也增产了的。”

    魏大人自然明白其作用,立刻点头:“没错,我们从六七月才开始用化肥,同样增产不少,这化肥真的有用。”

    魏大人肯定要帮纪炀说话,只要炫耀扶江县事迹的时候能捎带上常华县,就能让更多人知道自己的“功绩”。

    他不需要自己是最出风头那个,只要有所成果,那就够了。

    每个人想要的东西不同,做法自然也不同。

    等魏大人那张嘴说了又说,在场的人基本已经了解化肥的功效。

    此刻看向纪炀的目光,全都带着热切。

    那,他们能买化肥吗?

    或者制作化肥的方子,能给他们吗?

    前者让人激动,后者更让人坐不住。

    可惜“不胜酒力”的扶江县知县已经靠在椅背上睡着,直接被小厮手下扶到房间里,让他们没有机会再问。

    粮食的重要不用多阐述,谁不想让自己治下粮食丰收?

    第二天中午纪炀出房间,只觉得周围都是热心人好心人,对他如亲人般和善。

    纪炀也不推脱,只说若有需要,尽可去扶江县买化肥,只要能做出来,他们肯定卖。

    至于制肥方子的事,大家心里有数,想要这东西,肯定需要东西交换。

    常华县为了能便宜买化肥,可是用一条官道来换。

    那他们呢?

    他们也看出纪知县是个不吃亏的性子,如果他们想要便宜买化肥,甚至买化肥方子,又需要付出什么?

    当然,这会在潞州城也不好细聊。

    大家现在都有公务在身,很难聊具体内容,不少知县已经做好去扶江县的准备。

    没事,明年春耕还早,他们赶在春耕之前把化肥的事情谈妥就行!

    跟着纪炀身后的凌县尉都觉得,往年他来交田税,交完也住客舍,但从来没像如今这样挺直腰板,这样受人尊敬。

    有一亩地四百六十斤的产量,就是了不起!

    田税的事情解决,剩下则要去见当地长官,也就是潞州知州。

    但什么时候见,要看知州的安排。

    这时间各个地方知县忙,长官们也很忙。

    纪炀把扶江县的拜帖送过去,却迟迟没有动静,看着客店里其他知县陆陆续续还乡。

    只剩下他跟丰邵县黄大人还在。

    黄大人宽慰道:“你看还剩下的几个县,基本都是上县,我们这些一般都是最后面见长官,所谈的事情更多。”

    凌县尉跟平安一看,还真是如此。

    没想到长官见下属也是有不同的。

    既然如此,纪炀干脆道:“好不容易来潞州城一趟,要不然你们去街上瞧瞧,把该买的买了,等见过长官之后,咱们就能直接回扶江县。”

    黄大人瞧纪炀泰然自若,对比他这个年纪,实在难得。

    只能说,不愧是伯爵府嫡子?

    估计更大的官都见过了,所以并不在乎这点。

    纪炀倒不是因为这个,而是心里早有成算,担心也是无用的。

    他近日见了不少潞州官员,虽说每人性情不同,可大体来说都是不错的。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今下面的梁都还不错,足以见知州治下有方。

    那常华县的魏大人,不就是被逼着做出政绩,这才求到他面前买化肥。

    不管动力如何,能推动做事就是好的。

    更重要的是,黄大人可说过,潞州城不让乱说他的身份,也是知州吩咐。

    不管知州为什么帮他隐瞒,可这对他有好处,纪炀自然记在心上。

    纪炀算是发现了,在扶江县还只是杂事缠身。

    到潞州城,就要开始动脑子。

    当官真难啊。

    还不如让他去乡野田间修水渠修道路有意思。

    只是这次不得不来,可来了就要有成效。

    趁着知州没召见这几天,平安跟凌县尉把该买的东西都买了。

    过了九月十月,马上入冬,平安自然给少爷买些过冬的衣裳,纪炀过了今年生辰也不过十八,个子还在长,许多衣服有些不合身。

    除此之外,再有答应江小子兄妹俩的糕饼,以及多买些书本纸张。

    过冬的时候教导县衙众人识字这事也不能拉下。

    纪炀的意思是,今年县衙里识字的人多了,不如多开几个房间,让县里想识字的人都过来,不拘年龄性别,都可以过来。

    只是人数有限,先到先得,所以要多买些纸张笔墨。

    玉县丞这会已经在忙此事,等他们回去,冬日补习班就要开始了。

    也不知道扶江县百姓愿不愿意报名。

    冬天天寒地冻不事生产,总要找些事情做。

    识字的人越多,对扶江县越好。

    纪炀总不好看着自家县城许多文盲吧。

    他们在外面采买,纪炀在客舍读书,以前没读过的,总要找补回来。

    原身要是好好读书,他还能捡个现成的,现在也只有自己学了。

    可纪炀的举动看在其他人眼里,则是另一种意思。

    黄大人瞧着,眼神莫名。

    他这样的家世,又这样的聪明,学不学又有什么区别,不还是跟他们这些寒窗苦读的平起平坐。

    说到底,不是正经科举出身,还是会被看不起。

    官阶爬得越好,这种看不起会越明显。

    纪炀觉得他们看不起也没错,这种买官的荒唐事,确实不能提倡,若人人不把这当回事,那承平国才是完了。

    九月二十三,官方客店渐渐冷清下来。

    该回乡的下面官员都已经回去,只剩下纪炀跟黄大人。

    也就是说,今年知州大人最重视的,就是他们两人。

    但谁最后一个去,代表的意义又不一样。

    黄大人竟然有些紧张,往年都是最后一个召见他,可今年他感觉出不同。

    只怕纪炀会是最后一个。

    谁让亩产四百六十斤的产量,再有背后化肥的功劳。

    还有粮食产量几乎翻倍做底气,扶江县的纪炀明显更为重要。

    黄大人自我安慰一番,发现就算去掉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