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金手指是拼夕夕畅买: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人在三国,金手指是拼夕夕畅买》 50-60(第13/23页)

再通过考试,就能升职了!”

    “真的假的?”

    “我骗你们做甚,今天晚上就有小课呢,不信你们晚上起来看看,夜里是要亮星灯的,我跟你们说,那灯啊,亮的就跟天上的星辰似的……”

    随着底层吏目的吹嘘,天色也逐渐暗了下去。

    天师府的技术人员过来寻了片空地,在四角搭上高架,打开了远射灯。

    刹那间,整个世界都好像明亮起来,周围更是响起了不少惊呼。

    有人架起来黑板,还有人去搬课本,而刘琰则站在光下写写画画。

    如今的光亮仍旧很奢侈。

    其实拼夕夕上的太阳能路灯很便宜,一个照射五十五平米,能亮十二小时以上的灯不到三十,大批量采购价格会更低,哪怕将整座襄阳城点亮,支出也不会太高,但这样做,必然会导致路灯大量失窃,和之前的纸张一样,以至于刘备不得不限制夜灯的使用。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件好事儿,至少官吏们不用每天通宵加班了。

    但现在他们开始熬夜上课了!

    略有点惨。

    显然,过来上课的人不这么觉着。

    说这是上课其实有点不对,课是诸葛亮操办,但上课的是文员,只教认字,更深的政课,他也不觉着自己目前有那么高水准,能够教导他人,而现实也不允许怎么做,所以认字后,是诸葛亮与人清议新政。

    清议,东汉末年兴起的活动,一群士人谈论时政或者文人,原本是庶族以儒家理论限制士族,后来又发展成士族以此联合,与宦官争斗,到大后期,为了避免被迫害,逐渐转向谈论修道,在魏晋时逐渐鼎盛,变成了清谈,在此刻嘛,可以理解为变种版辩论赛。

    主方亮出观点,客方提出疑问,双方你来我往,直至一方说服对方,以及现在多增加的听众。

    这样的活动,很适合用来统一‘大众’的思想。

    对于刘琰来说,听课她只会昏昏欲睡,但看辩论赛就很有意思了,正巧有部分简体字也需要重学,索性一起过来蹭课,顺带再做点工作。

    学校报名处的横幅拉了起来,文员摊开纸笔,身后是堆成半人高的书,颇为显眼,看到的刘备直接向这边走了过来。

    他开口打趣道:

    “数日不见,曦玉竟变得如此勤奋了?”

    “呵呵。”

    将记事本放回系统,刘琰面无表情的开口:“有本事皇叔你把糜夫人和甘夫人借给我建学校,当校长啊!”

    “我那两个女儿已经被你使唤的团团转,就放过她们母亲吧。”

    刘备笑着摇头,他随手指向身后的诸葛亮:

    “倒是黄夫人是远近闻名的才女,现今闲赋在家,无事可做,你让孔明去请,如何?”

    “夫人才学疏浅,当不了一学之长。”

    投主不慎,诸葛亮不免哑然失笑,他道:“不过她于算术一道上略有所得,曦玉若是想,请她做个数算师长也好?”

    “老师也行,我不挑。”

    秉承先扒拉到碗里理念,刘琰立刻答应了下来,反正人到了她手里就别想跑,只要有那个能力,到时候是老师还是校长……嘿嘿。

    正聊着天,简雍走了过来,调整好三观的他,此刻态度极为自然:

    “天师这是在做甚?”

    “招生。”

    刘琰指着桌子上的招生简章说道:

    “如今安定下来,也该有学校让下一代上课,学简体字和数学政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了,所以目前打算先建所综合性学校,招生年龄是六到十五岁之间,不限男女,简郎中要不要给家里孩子报个名,领份预习手册回去?”

    “那肯定要啊!”

    简雍平日里没法回家,本就忧心子嗣无人教育,现在又推行简体字和新政,更难找老师,让人发愁了,如今有学校,他连学费价格都不问,直接就答应了下来:

    “也是巧了,我幼女十二,幼子今年十五,年岁正好合适,差点就要过了,天师怎不把年龄设的更大些?”

    “老师不够,人太多的话教不了,主收的话就是这个年龄段的,你要是想,可以把超了年岁也写上去,就是到时候不一定收。”

    刘琰道:“反正大点的都已经被你们带到身边教导了,不上学也不是不行。”

    “原来如此。”

    简雍点头表示知晓,随手又把二儿子写了上去。

    他们都得过来继续补学,谁信自家孩子不上学也行谁就是傻子!

    天色渐晚,吃完饭过来的人越来越多,见到学校报名的他们迅速围了过来,待看清招生简章内容后,想都不想的报起来名。

    “学校?啊,是官学啊!”

    “这下我家那小子可有去处了!”

    “就是,这回不了家,又无人教导,是愁死我了啊!”

    “呦,女子也能去?那也写上吧。”

    “是得写上,天师那儿可缺才女了!”

    汉时男女大方思想虽有,却还不至于那么严重,东汉邓太后还开办了男女同校的元初宫邸学堂,招五岁以上的亲王与邓氏近亲的儿女,总共七十余人,地方上官学也允许男女同校。

    虽然这在当时引发了不少争议,也未曾继续下来,但有先例在,再加上新政和刘琰的存在,不少过来的高官想都没想,直接就写上了家中适龄女儿的名字,顺带领数份预习手册放在身边,等着上课。

    书不是免费领的,得交钱,五日内交齐即可,价格有些小贵,不过穷什么也不能穷孩子教育,必须得买!

    统计完学生人数,发完课本,众人坐下认字,学完,中间休息一会儿,刘备于台中做为评判,刘琰也没逃掉,坐在上面当木桩,而诸葛亮与徐庶坐在左右,一主一宾,开始了唇枪舌战。

    真和打仗一样。

    开头直接议论皇帝是否为天下大害,贼拉刺激!

    刺激到旁听的人当场吓得昏死过去几个。

    但有了这次的铺垫,后面旁听的众人心脏就大了不少,后面对于社会阶层的划分,谁才是国家的蛀虫,如何限制君权,推行公平,保障人权等诸多议题抗性就高了起来,不仅没有昏倒,偶尔还有人能够参与进去,进行提问、反驳,当真是可喜可贺。

    真理越辩越明,而能被刘备所吸引人,更难拒绝后世的共产思想,尤其是它还真有几分实现的希望,那就更让人想倒戈了,于是,众人逐渐开始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找起来合适的施政手段,

    整个过程除了大家商议到极致的时候,动用了一些物理说服手段之外,结果还是非常喜人的。

    *

    这几天清谈的内容,不仅刘琰令人录了下来,刘备也准备了十多个手快的文书当场抄写,散会后,两相对比,整理打印出来,做为官吏日常翻阅的手册。

    在州府内部来说,这些手册绝对够借阅了,但想看这些内容的,显然不止官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