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260-28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260-280(第5/31页)

,募兵制犹如唤醒了一头沉睡的吞金兽,每年的军费开支触目惊心。

    这个势头必须压下去,否则就是个无底洞。

    好在朱翊钧生擒董狐狸之后,朵颜卫土崩瓦解,一部分西迁与土默特部融合,一部分投靠了察哈尔部,蓟镇的压力小了许多。

    现在就看胡宗宪,能否兵不血刃剿灭林凤,收复澎湖列岛。

    朱翊钧是个另类的皇帝,不用大臣劝他节俭,他自己能省则省。

    光省钱还不够,还得开源,没等过年,他就雷厉风行抓了好几个贪官,抄家、流放一条龙。

    看来,皇上赶在这个时候回来,是不打算让大家过个好年。

    文臣们纷纷开始想办法,有的病急乱投医,找到张居正诉苦:小皇帝年纪轻轻,不知轻重,这么搞下去,朝廷之中人心惶惶,明年的工作如何开展下去。

    不得了,不得了,小皇帝这还没亲政,就不把你这个元辅放在眼里了,往后可怎么得了?

    张居正慢条斯理捋着胡须,话不能乱讲,身为臣子乃是为君上分忧,圣上惩治贪墨,那是大明之福,百姓之福。

    再说,皇上都十八了,早就到了亲政的年纪。出去历练两年,就是为了回京之后大刀阔斧,把你们这些尸位素餐的老家伙都处理掉。

    皇太后听说朱翊钧反对秀佛堂,于是趁着午膳的时候,来了趟文华殿,旁敲侧击问起此事。

    正好,张居正也在,听完之后给朱翊钧使了个眼色。

    其实这事儿太后早就跟他提过,张居正也劝谏了两次,前面太后还能给他个面子听一听,后来明显有些不耐烦。

    张居正很了解太后,她是个精明能干的女人,只在两件事上犯糊涂,第一件就是笃信佛教,第二件就是溺爱幼子。

    张阁老默不作声立在一旁,总感觉这世上只有朱翊钧有办法让太后打消念头。

    朱翊钧问:“母后怎么想起要修建佛堂和寺庙?”

    太后说道:“我一直以来崇信佛法,时常有得道高僧入宫讲经。宫里也没个正经佛堂,慈宁宫总归不方便,便向着在后面修建一座佛堂。”

    “前些日子,保明寺高僧进宫来讲经,说寺庙自天顺初年修建以来,从未大规模修缮,如今多出殿宇、宝塔损毁严重。”

    “保明寺保明寺,保的就是咱们大明的江山社稷,我想着,好好修缮一番,也是为大明百姓积攒功德。”

    朱翊钧恍然大悟,原来是几个老和尚忽悠掏钱盖房子,还美其名曰积攒功德。

    朱翊钧扶着太后坐下,笑眯眯的说道:“母后菩萨心肠,心系百姓,儿臣理应尽孝,只是……”

    太后问:“只是什么?”

    朱翊钧为难的叹一口气:“只是福建要打仗,河南、山东要治河,国库最近实在挪不出银子,要不咱们缓缓?”

    太后想了想说道:“这好办,我素来深居简出,也攒了些银子,在宫中修建佛堂可以放一放,先修缮保明寺,你看如何?”

    “好!”朱翊钧爽快同意,说完他又皱起眉头,“不过,我回京的时候,路过保明寺。”

    太后握着他的手:“如何?”

    朱翊钧道:“感觉……香火不够旺盛。”

    太后皱眉:“这是为何?”

    自从穆宗登极,到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她再未出过紫禁城,也未曾到过保明寺。一切关于这座寺庙的信息,都是请来的高僧告诉她的。

    朱翊钧道:“儿臣认为,是因为凉水河。”

    “凉水河?”太后不懂,香火旺不旺,跟河有什么关系?

    一旁的张居正敏锐的察觉到了什么,忍不住抬眸看向朱翊钧,在心里夸赞他的学生,真是个小机灵鬼。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4-07-1323:57:17~2024-07-1423:46:3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咩咩咩咩咩10瓶;九皋鸣鹤5瓶;唐舞2瓶;脑袋空空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 264 章 朱翊钧颇为忧心的

    朱翊钧颇为忧心的说道:“天顺初年修建保明寺的时候,曾经在凉水河上修建了一座石桥。”

    “不过,历经一百多年风霜,石桥年久失修,损毁严重,终于,在嘉靖初年,不堪重负,塌了。”

    “于是,百姓要前往保明寺,须得绕道几十里路,从另一边的桥过凉水河。”

    “可是,京郊的寺庙又不止凉水河一处,渐渐地,百姓们便选择其他更为便捷的寺庙上香祈福。”

    “母后您看,这菩萨再怎么灵验,也怕无路而往,没了香火供奉。”

    皇太后听得若有所思,片刻之后才点点头:“皇帝说得有几分道理。”

    朱翊钧一把揽着她的胳膊:“所以呀,修寺庙解决不了问题,咱们先修桥,修了桥,百姓们才能通过凉水河,直达保明寺,母后你说是不是?”

    “皇帝的意思是,咱们出钱修桥?”

    朱翊钧点点头:“修桥。”

    太后又看向张居正:“元辅先生以为如何?”

    张居正躬身上前,抬眸去看朱翊钧,后者也在看他。张居正道:“太后仁慈,修建寺庙是为大明祈福,修筑石桥亦是造福百姓,先修桥,再修寺,岂不两全其美。”

    太后看一眼张居正又看向朱翊钧,心照不宣:“行吧,就依你所说,在凉水河上修桥,这银子我出了。”

    朱翊钧赶紧跪下磕头:“母后圣明。”

    皇上都跪下了,一屋子人也跟着跪下磕头,称颂太后圣明。

    趁此机会,张居正又提起一件事情:“陛下早已成年,如今学有所成,臣以为,待年后,陛下应亲自处理朝政。”

    这是要让朱翊钧亲政,但太后听了却皱起眉头:“不行,他还没有大婚。”

    按照惯例,明朝皇帝大婚之后未必能亲政,但亲政必须在大婚之后。

    张居正却表示:“陛下天资聪颖,圣明决断,早已具备处理政务的能力,也是大明皇帝受命于天之职责,应尽快亲理朝政才是。”

    太后看了一眼朱翊钧,仍旧不很放心:“先生亲受先帝的托付,望仍能对皇上有所教诲,帮助他处理国事,不负先帝对你的信赖。”

    张居正明白她的意思,她在担心自己以退为进,说要皇帝亲政,紧接着请辞,以此来将权柄进一步握在掌中,专权擅政。

    或许上辈子,张居正有这样的想法和举动,但这辈子不会,因为他的学生完全长成了他希望他长成的模样,并且能做得更好。

    他是真心实意希望朱翊钧亲政,也是真心实意要辅佐他,扭转一个王朝滑向深渊的结局。

    退一步讲,就算挽救不了大明王朝,他也想给自己留个善终,不至于死后清算。

    张居正朗声道:“臣为内阁首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