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基建,三年种田: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五年基建,三年种田》 70-80(第1/14页)

    第071章 物价

    打食铺出来, 江无眠先把抱着的坛子送回去,又与谢砚行去了书铺,接连几日算水坝数据, 家里的纸张已被他用的七七八八, 适时补充一番。

    说到书铺相关,谢砚行又支棱起来,他且有诸多问题要问, “为师听闻韶远县中出了简化数字?”

    形式犹如符号, 非是文字, 但使用组合颇为简便。

    江无眠数出几个铜币,交给灯笼摊主, 提着两盏纸糊灯笼过来,“原是来分辨商队用的, 后来见它用这便利, 才用到账簿上。师父您见过新账簿?”

    教出的账房先生们已各司其职,回归商队,动作快些,的确能赶在今年记一遍账本。

    年底查账,老惯例, 官府都不例外。

    想来是商队报上的商税中与谢砚行私底下查到的有所出入, 进而关注到简化数字的使用。

    谢砚行接过灯笼, 浑不在意白天提着两灯笼走在大街上是何等奇景, “简化数字用在账簿上?”

    大周有不少简化数字, 地方不同,简写规律不一, 但相同点是不用在账簿上,毕竟简写总能找到漏洞被人篡改。

    江无眠听出言下之意, 解释道:“数字大写小写有区别,在具体位置上使用某种数字、数字格式全部有规定,不按细则来的账目全按假账处理。”

    蒋秋教导的内容不仅有简化数字的使用方式还有新账簿的书写规则,例如数字顶格大写,日期小写即可。

    不然一律用小写数字,是很方便记账计算,也更方便做假账了。

    谢砚行捋了捋胡须,暗自点头。

    做事大胆有新意不要紧,重要的是事情要做的缜密些。

    既然徒弟有自己的考量,他只需关键时刻看上一看,不必闯出捅破天的篓子即可。

    书铺内惯是冷清,一个伙计在小心洒扫,还有二三书生徘徊,不见他人。

    与韶远县狭小的书坊相比,府上书铺敞亮宽阔了些,入内摆有诸多书架、百宝格,竟是类似书房布置。

    仔细看过,书架上放着诸多举业书,多半是押题,少半是历年科举试题。

    江无眠突然想起,官学里批下的经费,多半用在纸张书本上,少有的会买试题卷。

    而前世时,年年最不缺的就是模拟试题卷,往往一套没做完又发一套,一副用题海战术淹死人不偿命的模样。

    思及此,他突然来了兴致,想着要买几套题回去研究,也让官学的学生多做题练手。

    毕竟科举里的童生试最为客观,出上句会背下句,出下句能忆起上句即可。

    哪里像是往后的试题,端看出题人的偏好,还没什么考试大纲,想研究一二都要看有没有人脉关系熟悉这位出题人的倾向喜好。

    伙计迎上前来,请人入内,低声问道:“您二位请了,不知是要看什么书?”

    江无眠扫量一眼,收回放在书架上的视线,低声回道:“年前的秋闱举业书还有多少?算了,近三科的举业书来上三套。”

    伙计顿时一愣,见过来买科举用书的,没见过成套往家搬的,一买还是三套。

    江无眠补充道:“再来三套押题书。”

    他当年用过的押题全是师父给出的,又有刚过举业高中状元的二师兄相助,的确没费心多少。

    不过如今不是自用,且他多日不关注科举之事,只好从外界买题。

    伙计眼睛一亮,连连引人入内。

    几套书下来,花的钱可不少,这是个有钱大户人家,捡最贵的几套书卖出去就是。

    谢砚行听了一耳朵,明白他这弟子要做什么,琢磨一二也跟上伙计入了内室。

    内里是半个待客用的小书房,伙计客气地请人先坐下用茶,他去后面请人来。

    江无眠打量这里的情况,说是内室,实则是后院布置出来的小隔间,窗户极高,看不见外界情况,难以判断位置。

    内室里空间不大不小,能容下学子在此抄写书本,与人攀谈,凭江无眠的耳力,能听到斜对面隐有人声。

    谢砚行没吱声,端着茶盏慢悠悠品着,时不时起身站在贴墙的书架面前,一一打量上面的书。

    稍过片刻,一文人打扮的中年男子踏入此间,打开隔门时,外界声音猛然清晰,倏而又模糊远去。

    此人一进门,嘴角露出一星半点笑意,冲两人一抬手见礼。

    “敝人秋桂书铺编修陈德,不知两位是要何种举业书?”陈德不多招呼两句,直接开门见山问道。

    江无眠沉吟片刻,记忆里的确没什么出名的举业书,摇头道:“陈编修可是有所推荐?实不相瞒,多年不入科举,而今已是生疏。”

    陈德心中有底,观他衣着用度,身具气势,应出身不凡。再听说话,一口雅言没多少当地口音,多半是刚到岭南来的人。

    这种人最近两年多了不少,一般是随商队来的,有钱却没身份,想用科举搏个前程。

    但人怎会在岭南买举业书?

    真真怪哉。

    有钱商人不多是在江南诗文之风盛行的地界买书找夫子吗?

    怎有人到岭南来?

    真是生怕自己考上了!

    内情如何,不在陈编修的考虑之内,他只确信人有钱,不会白来即可。

    当下笑道:“由敝人看,郎君不若先切题两套,再过往年科举试题,再看三套押题。读书千遍,做题万遍,经义自在心间,日后考场中,定然能下笔千言,言之有物。”

    江无眠心下难以言喻,推销书的话术太过明显,也太生硬。

    若不是本身抱着想买题的心思来,眼下该立刻起身走人了。

    话音一转,陈编修开始摸底,“敢问郎君过了几试?来年要考哪一试?秋桂书铺虽说不大,但举业书总是不少的。”

    江无眠面无表情道:“已过童生。”

    童生是过了县试得的称呼,因而县试又名童生试。这也符合当下情景,过了县试就要出发去府上过府试考取秀才功名。

    陈编修了然,原来如此,不过是从县里来的,怪不得这会儿来南康府上,原生是要参加府试。

    他颇为热情地道:“此番郎君是来对了地方,与南康府府试一道上,秋桂书铺多有经验。”

    为表示经验丰富,陈编修熟练地背诵出一串人名,说明这些全是买了秋桂书铺举业书考中秀才的举子,其中又有几人成为举人老爷,又有某某人成了哪个官员诸如此类。

    江无眠逐渐幻视某些考研结构,有多少学长学姐考上了什么大学,全是在机构里上课学习的等等等等。

    等人说完,只见他唤来伙计,抬出一箱子书摆上。

    陈编修小心打开三道锁,从中小心拿出六本书来,轻声对江无眠道:“郎君且看,针对您多年不入科举的弱点,本书铺向您推出举业六件套!”

    所谓的六件套囊括了教材解读、难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