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月光她只想夺权: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黑月光她只想夺权》 100-110(第17/24页)

个大梁。”

    “边疆情况特殊,此前就将尤为珍稀的改造火铳图纸泄露了出去,以至于影响到了战事,北越迟迟不愿退兵。”

    “又有魏家谋逆一事在前,臣亦是不得不防。”

    施元夕眼眸微晃。

    特殊原因下,严广海所处的位置很难撼动。

    谢郁维这第一步棋,便走得尤为高明。

    严广海是魏昌宏一手提拔起来的人,不为施元夕他们所用,也不可能轻易就听从谢郁维的号令。

    认真说起来,她没出现前,朝中主要对垒的便是谢、魏两家。

    谢郁维多次往军中安插自己的人手,严广海能心甘情愿地归顺于他才是有鬼。

    他也知道此人棘手不好掌控,所以并没有打算招安对方。

    此时派人站出来,瞧着是在帮助严广海拿施元夕手里的筹码,可实际上他真正想要做的,是彻底激化两边矛盾。

    双管突击步枪这样强势不讲道理的武器,施元夕绝不可能因为谁的一句话,一番请命就将东西拱手送出去。

    施元夕入朝时间短,对严广海这个人的秉性不了解。

    这人骄傲自满,好大喜功,仗着有点功劳便在朝中作威作福。

    就算是如今靠山倒了,他手里还有兵权在,便不可能会容忍其他人骑在他的头顶上。

    只要施元夕拒绝,便一定会惹怒他。

    这是个摆在明面上的圈套。

    若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边疆军心动摇,波及战事。

    施元夕多少也清楚谢郁维的用意,可不管如何,双管突击步枪都不能落在严广海那样的人手中。

    只是受限于边疆战况,轻易不可变更主将动摇军心。

    不代表施元夕就真的完全不能动他。

    她轻抬眸,缓声道:“启禀圣上,边疆战事僵持不下,对百姓、民生及朝堂影响过大,又逢着惠州洪涝,国库空虚,若长此以往下去,只怕会生出更多的祸事来。”

    “边疆拥兵二十万人,而那北越大军共计十万,战事兴起已有近一年时间,中间还曾送出去两批武器,这等情况下,都未能将北越军队击退。”

    “便是边疆将领失职!”

    施元夕查过兵部的账册,光这一段时间的军需开支,就已经达到了一个极其夸张的数字。

    她在惠州时,便收到过王溪的信件,他在信中提及路星奕,说是严广海多次避战,懒战,甚至还在好几次可以追击的前提下,勒令退军。

    路星奕看着在这过程中被反复消耗折磨到没了士气的将士们,心中愤慨不已。

    去主帐中找严广海,还被对方斥责。

    虽未被革除军职,但却也遭到了军中将领孤立,如今处境算不得多好。

    严广海将脏活累活都丢给他,自己每日待在城中享乐。

    而这些事情,经由严广海的手递交到朝堂中来,就变成了他居功甚伟,路星奕起到的作用微乎甚微。

    路星奕刚投军时,曾得到严广海的赏识,那时的他也没想到,对方的真面孔居然会是这个模样。

    施元夕心中却清楚,这战事对百姓和朝堂来说是危害,在严广海的眼中,却是他的一门生意。

    道理很简单,只要战事一日不停,他便能继续留在边疆做土皇帝,朝廷送来大把银两供养他,他想如何便能如何。

    这等情况下,他怎么愿意结束战事呢?

    那武将听得施元夕的话,当即变了神色,高声道:“施大人这是何意?边疆将士用血肉之躯阻挡着敌国来犯,到了你这里,便成了失职?”

    “有没有失职,眼下尚不好说。”施元夕冷眼扫向他,道:“到得如今,便该快刀斩乱麻,尽早结束战事。”

    她上前一步,缓声道:“边疆之事,臣有计可解。”

    “还请皇上下令,在边疆军中设立一支火铳队,由王溪将军率领全军,正面迎敌,尽快击退北越大军!”

    她手里有的,可不只是双管突击步枪。

    当日魏昌宏兴事时,镇北军坐镇下,她收缴了魏家手里所有的枪支。

    这其中,也包括了魏昌宏之前千里迢迢送去惠州的那些。

    东西是她让人损坏的,她自然也有修复的法子。

    经历多番变革,他们手里的工匠已经趋向成熟,几日之内就将损毁的火铳全部修好。

    施元夕确实也让人给王溪送了双管突击步枪,但只有一千来把,余下的数目都留在了京中。

    加上这一千把,他们所持有的枪械便接近于五千。

    五千把枪,在得到周瑛同意后,她已经派人将其全部装箱,送往边疆。

    严广海坐拥兵权,自视甚高,她就直接扶持王溪和路星奕,与他争夺军权。

    边疆军本身就是吕成坊带出来的军队,时至今日,吕成坊这个名字仍旧在军队中具备号召力。

    更别说路星奕在军中蛰伏许久,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在军中颇有威名。

    魏家积弊已除,谢郁维要争权,就不可能阻拦边疆平复战事。

    她的话一出,谢郁维便意识到她想要做的事,他眼眸发沉。

    他了解施元夕的处境,施元夕更了解他们谢家的作风。

    此前谢魏两家争锋,为了跟魏家形成区别和对比,谢家轻易是不会做出有损朝堂、官员和百姓的事情来的。

    也就是说,谢家要脸。

    施元夕瞥了他一眼,这也是此前朝堂谢家多半都隐身的缘故。

    不想沾染上恶名,又不想落于人后,于是便只能在暗地里推波助澜。

    施元夕偏要将他们架到明面上烤,既是要表现出勤政爱民的模样,那就得要装到底。

    她目光穿过所有人,直接落在了那谢郁维的身上,无数目光注视下,施元夕淡声道:

    “战事不绝,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若有尽快结束战事的方法,当不拘泥于任何形式,尽快落定才是。”

    “此事,中书省的诸位大人以为如何?”

    在场的官员都清楚,名为中书省,实际指的就是谢家。

    中书省那些官员一时无言,她都将话说到这个地步上了,他们若出口拒绝,他们成什么了?

    谢郁维眼中晦暗不明,沉声道:“臣以为,此事可行。”

    朝上顿时变得尤其热闹。

    站在谢郁维不远处的广郡王怎么都没想到,谢郁维竟是会这么直接应承下来。

    他脸上的表情一瞬间便冷却了下来。

    这般细微的变化,旁人不一定能注意得到,施元夕却看得一清二楚。

    她轻勾唇,抬眸看向眼前的人。

    谢郁维懂审时度势,也爱惜羽毛,他身侧的人可不会这么想。

    他从前跟先帝共同进退,也算观念相投,志同道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