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440-4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440-460(第6/26页)

话想杀人,不杀上一杀,怕是依然不足以震慑。

    刘彻笑了,想他当年最怕的刘挽心善,因而一直想方设法的对刘挽训练,难得听到刘挽说出杀鸡儆猴这句话,如何不让刘彻高兴。

    “依你所言。”刘彻高兴之余,其实心里何尝不是有数得很,明了刘挽为何如此的行事。说到底无非是为了大汉,为了刘彻。

    “你不必操之过急。”刘彻叮嘱刘挽一句,只为了让刘挽安安心,不要太慌。

    刘挽的目光变得幽深的道:“我不想操之过急,我只怕来不及。”

    这一句瞬间让刘彻陷入沉默,来不及的意义之重,刘彻岂不明白。

    “不会来不及的。朕已经网罗天下人,一定会让他们为你逆天改命。”刘彻最终只能化作这句话宽慰刘挽。

    刘挽不禁问:“那表哥的命呢?”

    不只是她一个人,还有霍去病。

    “朕会让他们都改。”刘彻斩钉截铁的开口,叫刘挽听在耳朵真要以为改命的事像喝水一样容易。但刘挽问过太多的人,也从他们的嘴里得到了太多肯定的答案。

    但是,刘彻这样的坚定,刘挽有必要泼刘彻的冷水吗?

    大可不必的。

    “我等着。”刘挽冲刘彻扬起笑容,表露出期待,末了,该干嘛干嘛去。

    刘彻当着刘挽的面满脸的笑容,待刘挽一走,气得将满桌子的东西都挥倒在地,一旁的人齐齐的跪下,不敢动弹。

    第445章 朕还能信谁

    不错, 当着刘挽的面刘彻说得分外坚定,可是所有人都很清楚一点,天命之事他们莫可奈何的,阴阳家的人已经汇集了多少人, 刘彻明里暗里问询过他们多少回, 又被否定了多少回, 刘彻有数。

    “你派个人去阴阳家那里盯着, 盯紧了。朕不接受他们说的不能。没有办法。没有办法也要给朕想出办法。”刘彻发了好大的火,末了冲一旁的华刻吩咐, 让他派个人去阴阳家那里盯着, 一定要盯紧了。他要得到肯定的答案。

    华刻不敢怠慢, 连忙的应下。

    而主父偃那边的事, 似乎在静静的发酵,实则都在各方的掌控之中。

    不甘心的人是没有办法和刘挽硬碰硬,也不敢和刘挽身后的刘彻来硬的不假,并不代表这些人在平静的接受结局。

    恰恰相反, 他们都在找机会, 各方的人,不到最后一刻怎么能确定那是不是自己人?就算是对方的人,也并不代表不能拉拢不是吗?

    主父偃当年提出的推恩令,多少诸侯因此而失去所有。

    对世族而言,须得考虑的一个问题更是,他们该用哪一种方式把敌人变成自己人。

    主父偃这个人, 他有能力也有本事不假, 但有一点各家也都了解, 他贪!

    贪念一生, 有多少人懂得该用哪一种方式来面对这样的一个人呢?

    刘挽接到主父偃的送上来的结果时, 粗略扫过后,问:“主父中大夫可还记得当年穷困潦倒时的心境?”

    主父偃怎么也没有料到刘挽会向他提出这样的问题,原本满脸笑容的人不禁抬头打量刘挽半响。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主父偃算是看着刘挽长大的,自知刘挽是怎么样一步一步的有今天这样的影响力和地位,更明了这一位的能力。

    科举事宜的重要性,主父偃也不可能不清楚,他要是不清楚,大概是他在装糊涂罢了。

    被刘挽突然问起他当年的心境,一时间主父偃没有回答,同时心中的警钟大响。他在想,莫不是从一开始刘挽便对他生了疑,否则怎么可能会问及往事?

    须知他这些年算是颇得刘彻的信任和宠爱,是以从一介无家可归,无人愿意收容的人一跃成为大汉的新贵,也得以有幸参与朝中大事,成为朝中重臣。

    不过,盐务事宜之后,主父偃因对刘挽推行的制衡世族的法子极是不认同,故而被刘挽送回长安,这件事对主父偃最大的影响莫过于他错失了盐务这些事的参与权利。

    当然,这是让主父偃很是惋惜无比,尤其是在得知盐归于官营之后,如今更由平阳长公主来执掌。

    因此事,平阳长公主门庭若市,无数宾客前往平阳长公主府上,所求的无非是分得一点点的盐利。

    主父偃因被刘挽赶回长安之故,此后再也没有机会接触盐务,因此事也有不少人笑话主父偃。大好的局面,生生叫主父偃自己给毁了,主父偃悔得肠都青了吧。

    这些年,主父偃依然跟在刘彻的身边,为刘彻所重用,不得不说,在这期间主父偃何尝不担心,会不会有一天,刘挽在刘彻的耳边说上他的几句不是,让他从此失去一切?那会儿在东海时,他分明能够感受到刘挽对他的不喜。

    好在,刘挽并不是容不得人的人。

    大家政见不同而已,倒也不必因此而容不下人。

    主父偃很是庆幸刘挽是一个能容人的人,因而这些年的行事也越发小心,生怕一不小心又惹到刘挽,从而为自己带来更大的灾祸。

    好在,主父偃本着小心的原则,这些年确实过得不错。

    此番开科举,主父偃不得不说,比起寻人推荐,成为朝廷重臣,参加科举,凭本事考出来,那是给了普通无数人的希望。

    然而一切至此,该怎么说呢?

    主父偃本身也想给世间和他从前一般,没有出路,也没有机会的人们寻来一个机会,好让他们都可以改变命运。

    有人冒名顶替一事出来,主父偃是愤怒的,愤怒于有人竟然胆敢如此的胆大妄为,全然不将大汉的律法放在眼里,也不将大汉的皇帝放在眼里了吗?

    主父偃前往查看,才知道依刘挽提出的科举制度,参加科举的人们,虽然因为大汉第一次推行的政策,破例没有弄个三年一考,而是在短短的时间内,让人迅速一层一层的往上考。

    一应的科举章程朝中大臣们早已议出来,刘挽也很是认同他们那些章程,该加的刘挽早已加进去,该减的刘挽早已减出来。为何一直没有推行落实。那是因为私底下早有人开始考了,乡试,府试,殿试,一层一层的上来,一层一层的考,已然涮下不少的人。

    如今闹出冒名顶替的事,皆因有几位通过乡试的人被人取而代之。

    取代这些寒门庶士的人,恰好是当地的世绅豪强。

    事情一闹大,完全不可能藏得住,主父偃派去查查此事,世族豪强想法子补救,毕竟真要是查实了,他们一家子谁都逃不掉,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法子莫过于借助上位者帮他们掩盖。

    主父偃,大抵也是疯了,既知此事刘挽和刘彻都十分关注,而且刘彻特意下令,叫主父偃查明事情的时候上报刘挽。

    可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主父偃终是忘记了本心,忘记科举事宜于世间的意义。

    “臣不解殿下何意?”主父偃无论在心中如何的着急,如何的思虑该怎么样的应对,唯一他们可以做的都是死不承认,无把刘挽稳住,接下来想方设法打听刘挽何意。

    刘挽朝一旁伸手,华柬已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