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甜蜜夫妻: 第122章 何子明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七十年代甜蜜夫妻》 第122章 何子明(第2/3页)

后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前鸡鸭鱼肉都是限量供应,现在只要有钱,随随便便都能买到。

    可物价年年上涨也是事实,以前凭票已经猪肉一毛多,现在肉价已经涨到了一块,跟当初不要票价格差不多。

    粮油米面也是,总体生活成本不断在增加,房租加上母子俩的生活费,他们每个月至少要有三十块的入账。

    她这个身体,想出去找工作都没人要,只能做些零工,一个月能挣多少钱真不好说。她儿子虽然也能当家教,可刚开始课时费肯定不高,而且她也不想孩子把课余时间都花在打工上面。

    倒不如就留在何家,反正她的身体是在何家坏的,何父欠着她,也该养着她。

    母子俩谁也说服不了谁,就此陷入冷战。

    程蔓上门时冷战还没有结束,但母子俩在这方面很有默契,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们在吵架,所以招待她时脸上都挂着笑。

    程蔓不清楚何家内部的事,自然没发现不对劲的地方,坐下后寒暄几句便笑着说:“我上周去了机关大院那边招生,碰到了吴涛他们,他说上周你们学校组织了估分,你估出来有六百一十多?”

    何子明一看到程蔓,就猜到了她登门的原因,听到这话并不觉得意外,点头道:“估的有六百一十多,具体多少不好说。”

    说是估,其实其他科目都是稳的,只有语文,尤其是作文不太确定,不过如果他作文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的分数,总分上六百一十五不是问题。

    程蔓也猜到了分数波动主要在语文上,说道:“不管怎么样,六百一左右肯定有,你数学考了多少分?”

    何子明说了个分数,程蔓思索着说道:“我听吴涛说过,你们学校今年数学上一百分的都不多?”

    虽然程蔓早看过高考试卷,每科题目是难还是容易她心里都有数,但她不是学校老师,学生普遍考了多少分,她这里是没有数据的,消息还得从学生口中听说。

    好在吴涛这人还算靠谱,消息准确,何子明听后说道:“估出来的分数是这样。”

    “那你考得很不错啊。”

    何子明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道:“几个新题型高老师都跟我们讲过,不然我可能也做不出来。”

    “虽然高老师讲过,但辅导班那么多学生,也不见得人人都掌握了。”程蔓笑着说道,“能考出这样的成绩,主要还是你自己足够努力。”

    何子明听后没有瞎谦虚,说道:“我就想考上大学。”

    “你志愿报的是首都两所大学?”

    “对。”何子明说道,“但我不知道能不能上,第三志愿临江大学。”

    “挺好,这三个大学不管去哪一个,你以后的前途都不会差。”程蔓又转向何母,“何姐你以后要享福了。”

    何母欣慰地看了一眼儿子说道:“这次他能考得这么好,确实多亏了你们辅导班老师的教导。”

    其实报辅导班以前,何子明成绩也不差,考试排名进年级前三十不是问题。但数学一直都是他的弱项,分数总在及格线上下徘徊。

    这也是何母给他报辅导班的主要原因。

    刚开始街坊邻居都不是很理解何母的选择,他们觉得她儿子成绩好,没必要报辅导班,说她都是有钱烧的。

    在人前,贺母听到这种话只是笑一笑,可背后心里也很忐忑,怕花了钱没作用。

    前两个月何子明的数学成绩的确没太大提升,当时她都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了,可问过儿子,得知他觉得高珍比数学老师讲得更好后,她就坚定了选择。

    现在看,她这决定果然没有错。

    看出何母的庆幸,程蔓顺势道:“子明考得这么好,我作为辅导班的负责人,心里也很欣慰,其实我这次过来,除了想知道他估分的情况,还想跟你们商量一件事。”

    何母疑惑问:“什么事?”

    “你们也都知道,启明星辅导班去年才成立,第一批参加高考的学生才两百多人……”程蔓缓缓说道,“为了扩大知名度,也为了鼓励报名的学生努力学习,所以我们辅导班针对考进市里前十名的学生设立了一笔奖金。”

    何母知道儿子估的分数,自然也听说了他有希望考进市里前三的事,迟疑问道:“这个奖金……有多少?”

    “初步定的是考进全市前十,奖励五百块,进前三,奖励一千块。”

    一千块!

    何子明母子都忍不住深吸一口气。

    要知道,何父在钢厂干了二十多年,至今仍在锅炉房里打转,工资到现在都没过五十。满打满算,一年也不到六百块。

    他们家不吃不喝,都得一年多才能攒够一千块。

    可现在,仅仅因为何子明报了个辅导班,并考进了全市前十,就能得到一千块。

    这么说并不是他们觉得全市前十好考,而是何子明读的一中往年也有考进前十的学生,但学校从没给过奖励。

    而启明星辅导班居然愿意拿出五百奖励学生,要是进了前三甚至能拿一千。

    母子俩现在的心情,就像是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给砸中了,激动,不敢相信,还觉得整个人都是飘的。

    但何子明到底是学霸,飘了没一会就反应了过来:“您想让我做什么?”

    程蔓微笑着说道:“很简单,发奖金时我们辅导班会举行一个仪式,并邀请记者前来采访拍照,到时候记者可能会采访你,我希望你能接受。”

    何母回过神来,迟疑问道:“记者会来采访这种事吗?”

    “为什么不?”程蔓反问,“每天发行的报纸那么多,一份报纸又那么多版面,记者也是需要新闻的。”

    八十年代是纸媒的高速发展期,如今市面上的报纸可谓五花八门。

    比如临江,光日报就有两个,一个省日报,一个临江市日报,此外还有晨报、晚报、都市报。

    省日报还好说,市里的日报晨报晚报都市报,留给市内新闻的版面肯定更多,一份报纸多的不说,二三十件新鲜事总要写。

    而新闻都是要讲时效性的,刊登的基本都是一两天内发生的事,不同报业的报纸也就算了,同一个报业的不同报纸,内容重合度肯定不能太高,否则一份报纸能搞定的事,群众为什么要买那么多?

    临江市内那么多报纸,加起来少说要写七八十件新鲜事。

    可临江就是一座普通的省会城市,每天哪来那么多新鲜又稀奇的事登报?哪怕最近有中高考,也不可能占满暑假两个月的版面吧?

    而且程蔓觉得,高考理科全市前三加上报辅导班一年反挣一千块,两件事结合起来也挺有噱头,蹭一蹭高考热度,说不定能博个本地新闻板块的头条。

    就算何子明分数估高了没进前三,奖金也减半,争取不到头条,能有个豆腐块大小的板块也行啊。

    最多她到时候拿着报纸去招生,挨个指给家长看,总会对招生有帮助的。

    程蔓说道:“记者来不来采访,这事你不用担心,我会想办法联系,只要你们愿意接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