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490-50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490-500(第9/30页)


    之前比赛里有一个男单把4T踩实了,被人嘲讽就是个4S,但这也是不对的。

    因为4S的技术动作,与4T踩实了刀刃,是不一样的。

    一个跳跃看的不单单是起跳瞬间,还有它的进入方式、冰上弧线、起跳痕迹,这些才构成了一整个跳跃的类别。

    第二种,感觉是ISU想加个pre的明确条款,但做了一半就不做了,extensive这个幅度根本没给数据,是180°还是怎样?完全没有。

    总体来说,cheated这个分类加进来,是很不错的。

    可是没有细则,就又显得半途而废了。

    他们教练不是只看了规则就行的,得看为什么出这个规则,它的倾向是什么。

    沐修竹懵了,问师姐:“什么倾向啊?抓起跳不好吗?”

    丛澜指挥他去清冰车里给自己找碎冰,自己则是去扒拉于谨包里的塑料袋。

    “抓起跳很好,但整个倾向不好。”她说。

    丛澜没去开教练组会议,她只是比沐修竹多了个脑子。

    “强调了点冰跳踩刃,但放宽了起跳质量的扣分,这部分包括用刃模糊和用刃错误。”丛澜接了碎冰就套袋子,边跟沐修竹说着。

    沐修竹灵光一闪:“F和Lz?”

    丛澜:“孺子可教。”

    一个踩刃,换了不知道多少的起跳犯规。

    尤其是用刃模糊从-1到-3,改成了-1到-2,这一点的操作余地非常大,因为AI的出现是完全可以把用刃模糊这个规则取消掉的。

    人眼看不出来,科技不行吗?

    同时,用刃错误这一条,也从-3到-4,改成了-2到-4。

    F和Lz最容易出错的就是起跳,并且,进入曲线里用刃正确,起跳瞬间错刃,是常见的事情。

    大多数时候,瞬间错刃是会被放过,认成正确用刃,最差也是个用刃模糊。

    能F和Lz双对的,不管是三周跳还是四周跳,人数都非常的少。

    可以练出来这个正确技术的,绝对下了苦功夫。

    每年说着要改刃改刃,多少人逐渐放弃,不就是因为它太难吗?

    放过错刃一事,延续用刃模糊这个概念,对正确用刃的运动员来说,是一种侧面的优势削减。

    沐修竹:“原来有人负三,现在GOE是负二了。”

    丛澜看着他。

    沐修竹:“我说得不对吗?”

    丛澜提醒他:“满分是5,起步是5。”

    沐修竹没反应过来。

    丛澜叹气:“扣分的基础分是5,-3是要在5之上的,也就是最后结果5-3=2。”

    沐修竹:“???”

    草,我忘记了。

    就像是终于落实在规则里的cheated takeoff,它-1不是说GOE从负分打起,而是这个跳跃的满分不能是5了,得从4分开始往下看,如果还有别的扣分就继续扣。

    花滑的规则里加分要看情况,扣分则是实打实地裁剪单项GOE的最高分。

    规则里明确的一点是,裁判打分期间要以利于运动员的选择为主,这也是同时写进AI里的。

    WINGS牢牢地遵守这点,不论运动员国籍。

    裁判可能会偏私,WINGS不会。

    故而,将扣分放浅,AI层面确实会执行得比较到位。

    但丛澜没有说的一点是,4Lo确实分数上来了,但4Lo、4F、4Lz不应当同分。

    哪怕是4F和4Lz,后者是一个非常扭曲的跳跃,对右脚的磨损会稍高一些,它的起跳与弧线进入的方向相反,等于整个人是拧巴着起跳的,难度自然比前者高。

    而且花滑这边大多都是男单错F,女单错Lz,研究表明这俩跳跃跟运动员的骨盆构造有关,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ISU承认4Lo的难度,丛澜很高兴。

    但它开始模糊这三个跳跃,让丛澜觉得“啊还是熟悉的你”。

    真心承认4Lo的难度,怎么没有人来问她呢?

    记者媒体们还会问问四周跳的种类区别细节在哪里,难度区分的依据是什么,你练出来的顺序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现在的赛场上跳跃种类的分布为什么会这样……

    最有权限,也最方便找到运动员询问的ISU,反而从来没问过丛澜这些问题。

    并不是,他们能够自丛澜的采访里得到依据。

    因为技术的剖析是严谨的,身为制定规则的最高组织,ISU应当有严格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而非看了采访听了某些运动员的个人主观感受,从而制定新规则。

    在以前,ISU给出不提高4Lo分值的理由,就是他们无法以运动员的主观感受,来不公正不严谨地判定跳跃难度。

    现在他们倒是可以根据采访里的“感受”,做这事啦?

    不然4Lo的BV调整怎么来的?

    又怎么就认定三个四周跳的难度一样了?

    悖论了。

    按照于谨他们的分析,这一条的目的在于支持更多种类的四周跳出现,而不是真正认可跳跃难度的区别。

    也挺主观的。

    然而这样一理解的话,就正常了。

    毕竟,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很ISU。

    新规则的倾向上,于谨觉得ISU真的拧巴。

    第495章 生生不息

    在承德训练挺好玩的, 这边本来说是十月份再开放,但因为想做测试,所以就分批安排项目过来了。

    丛澜她们是第一批, 之后短道冰壶都会过来。

    一开始,内场的冰面还没搞挡板, 所以入目所及全是冰, 超大!

    滑冰时候的定位倒不麻烦, 因为外圈大道的冰层下面漆面有赛道, 内部这圈则是漆了标语什么的。

    不过还是有点不太方便, 一摔就能摔出去好远。

    丛澜翻了个身,躺在冰上:“我感觉自己是个球。”

    不是圆的那种,是冰球他们推着的小黑盒子——那种扁扁的橡胶圆盘。

    于谨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带着回响:“哎哎, 躺地上耍赖那个, 起来了起来了!”

    所以后来挡板就位, 场地一下子缩小好少, 摔出去也不担心得跑好远了。

    室内的空气流转做得挺好的,比首钢那边还强,后面的设备室看上去科幻感十足。

    来这里的制冰师和一些工程师, 丛澜看到了老熟人, WINGS的科研人员也过来了几个, 早先在这里负责设计AI和科技设备的安装。

    说到这里,WINGS确定会进入冬奥赛场了, 但这个名字据说上面不是很满意, 觉得还是要起个中文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