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休,但成为女帝: 140-1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被休,但成为女帝》 140-160(第12/29页)


    郗归神色淡淡,只有极浅的几分唏嘘:“朱杭那日来营地时,便已怀了必死之心。”

    “啊?”南烛有些惊讶,“我?还以为您要用他,所以才会与?他谈了那么久,殊不?知,殊不?知……”

    郗归神色有些怅然:“朱杭是个识时务的人,我?的确可以用他来笼络世族之心,可谁又知道,他的识时务是不?是只是危险之下一种不?得已的选择?若危机过去,他还会这样识时务吗?”

    南烛答不?上来,在她心里,这群世族打骨子里都透着顽固贪婪的气息,根本不?可能彻底改好。

    雨后的空气很是清冽,江水粼粼地泛着清波,随船只的行驶而荡漾着。

    远山如黛,令郗归想起辛稼轩有关?江南的诸多词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1

    她自后世而来,又何?尝不?是此地的一个江南游子呢?

    可她既然来了、既有能力,便绝不?会重复那“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遗憾,她要体察人情,要深谋远虑,要好好地为北府军打算,为北伐的那一日做准备。

    于是她遥望着远处雾蒙蒙的山水,掩去心中的伤感?,徐徐开口说道:“在这场动乱之中,朱杭并非罪过最多的人,他只是错在了失察。可世族既已做出了这般动作,我?便绝不?能让任何?人以为北府军可以被任意?挑衅。无论是陆氏、张氏还是朱氏,都必须付出代价。”

    “任何?试图谋害北府军的人,都绝不?能被姑息放过。北府军能有今天,饱含了无数人的心血。所以世族的叛乱绝对不?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朱杭必须死。至于他的孙儿,我?也必须带回京口,好生教导,以安其余世族之心,以免逼得他们为自保而作乱。”

    南烛有些担忧:“您就不?怕养虎为患吗?”

    郗归听闻此语,轻笑?着摇了摇头,不?知是在嘲弄朱杭,还是在讥讽自己?。

    “御下之方,不?外乎赏功罚罪。朱氏有罪,自当?惩罚,是以朱杭必死无疑,这一点,无论是我?还是他自己?,其实都心知肚明?。而他主动奉上家财,为的便是以主动投诚的态度,稍稍减缓些朱氏的罪过。”

    “我?只是没有想到,他会带着朱氏所有成年男丁,前往建康赴死。那八人本不?必死,他之所以这么做,便是为了让我?放心。”

    “江东世族之中,从来不?缺真正的聪明?人,他们会懂得审时度势的。”郗归顿了顿,然后才接着说道,“与?家族前途相比,个人恩怨,又算得了什么呢?”

    仆役送上了一壶温酒,郗归没有喝,而是先向江中倾洒了些许:“千古艰难唯一死,朱杭是个聪明?人,有智谋,也有决心,可惜了。”

    南烛沉默片刻,低声?说道:“庆阳公?主倒是聪明?了一回,女郎,您说,这主意?能是庆阳公?主自己?想出来的吗?会不?会是?”

    江风冷冽,郗归微微闭了闭眼:“建康的传言你也听到了,庆阳公?主在朝堂上所说的那些话,绝不?是她自己?能够短期内想出来的,只怕是宋和?又与?她说了什么。就连朱杭赴京一事,也未必没有宋和?的手笔。”

    “这?”南烛蹙眉道,“女郎,宋和?总是插手与?庆阳公?主有关?的事,是否仍存着尚主的心思?您看,要不?要警告下他?”

    “不?必。”郗归睁开了眼睛,“我?已与?他说得很清楚,我?是决计不?会同意?他与?庆阳公?主成亲的。尚主虽是捷径,可若以仕途前程为代价,宋和?便未必会心动了。他是个有野心的聪明?人,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可是女郎,宋和?虽然聪明?,却也很是危险。他这样肆意?插手朝中大?事,岂非弄权小人?若有一日,他联合公?主,阴谋作乱,对您不?利,那又该如何?是好?

    “那就等到了京口,立刻给?他修书一封、警告一二吧。”郗归安抚地看向南烛,“就说我?有严令,无论徐州还是北府,都必须严格落实事前请示、事后报告的制度。如此次这般的事情,再不?能发生了。”

    南烛舒了口气,在脑中琢磨着这封信的措辞,不?妨却听郗归说道:“不?过,只怕你的信还未发出,宋和?的请罪书和?报告,便要送到京口了。”

    “啊?”南烛略一琢磨,便知道郗归说得确实有理,“那就这么算了吗?我?的信还要写吗?”

    “写,无论结果如何?,总要让宋和?明?白我?们的态度。”郗归笃定地说道,语气中有几分宽慰之意?,“对于此事,你不?必过多在意?。不?管宋和?做了什么,这一次,结果总是对我?们有益的。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曹孟德此言,信不?诬也。我?当?然喜欢如顾信那般耿介、纯粹、正直的人,可时局未明?,我?们需要像宋和?这样的帮手。”

    第149章 蒙学

    郗归抵达京口之后, 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前去蒙学上课。

    军里的蒙学已经开设月余,孩子们均已学了基本的纪律规矩,以及一些简单的军史教育与文字训读。

    郗归今日去, 是给这些孩子上第一节古文课。

    古文者, 先?秦、盛汉辩理论事质而不芜者也。1

    既是为了明理, 郗归便没有效仿后世习知?的《古文观止》,以摘自《左传》的《郑伯克段于鄢》为开篇, 而是选了《陈涉世家》作?为第一课的素材。

    初学的孩子们或许还弄不明白训诂, 但绝不会听不懂故事?。

    这些?孩子的父辈, 大多是世家大族的部曲佃客,抑或是为徐州之外?的人们所瞧不起的军户。

    因为这个缘故,陈涉的佣耕身份, 颇能令孩子们产生共情。

    当郗归讲到“若为佣耕, 何富贵也”的时候, 2有孩子黯然失神,也有孩子重重点头以示赞同, 只有极少数的孩子说, 军里的日子比他们设想得要好许多, 若能一直如此?,他们这些?从前的卑贱之人,也一定能有富贵的一天。

    可这样的孩子终究太?少,人人都知?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是句极富壮志的豪言,可许多在底层压抑已久的孩子, 是根本无法相信自己?便是鸿鹄的。

    丑小鸭能够坚定地寻找自己?真正的归所, 可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却早在遇到天鹅之前, 便已先?经历了种种或残酷或琐碎的现实打击,失去了那颗勇敢的心。

    就连陈涉,也是直到走上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的穷途末路时,才下?定决心揭竿而起。

    直到郗归讲到陈涉自立为王之时,大伙儿还有些?不敢置信。

    一个声?音不确定地问道:“他真的成?功了吗?”

    郗归侧头看去,与许多双亮晶晶的眼睛对视。

    在这个时代,史籍是难得的奢侈品,民间的说书艺术又?未像后世那般发?展起来,再加上陈涉起义是如汤武受命一般位于“不食马肝”之列的话题,所以陈胜吴广的故事?在闾巷之间并不十分知?名,只在特定地域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

    “是啊,他成?功了。”郗归笑着说道,“因此?上,王侯将相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