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荒败园林后: 80-10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继承荒败园林后》 80-100(第15/26页)

先生定然能才出它们的作用来。”程安茉诚恳地道。

    “哦?”

    “这卧铁其实就相当于古时候的石犀,石牛,石人等等,用作每年淘滩深度的标准。”程安茉解释着,“深淘滩,低作堰。这样一句话,几乎贯穿了都江堰治水的始终。”

    果然,李冰的脸上露出了一抹恍然,显然,他对这些物件的作用十分清楚。

    根据记载,李冰曾经凿三石人,立三水中,这三石人就是当年的测水标志,只不过到了近现代,逐渐被替换为了卧铁。

    “不过这里的是复制品,用作展示的。”程安茉见李冰脸上有疑惑,连忙解释道,“真正的卧铁还在它们原本的位置呢。”

    李冰微微点头。

    绕过喷泉,几人便走到了一条笔直宽阔的道路上。道路两旁各有人工开凿的长溪,被唤作龙吟沟,左右共有248个大小相似的龙头石雕,正汩汩吐水。

    “这里是堰功道。”程安茉一边走一边和李冰解释着,“这条道路的修建,还有两侧的雕像,都是为了纪念历史上治水的先贤们。”

    程安茉停在一处青铜雕像前,羽扇纶巾,底座上写着诸葛亮三字。

    “自秦汉起,唐、宋、元、明、清各有治水功臣,或许很多人对他们不怎么熟悉,但时至今日,我们却仍旧享受着他们的遗泽。”

    李冰没有开口,他的目光扫过雕像后,缓缓地落在了旁边正拿着手机或者相机拍照的人身上。

    “如此,甚好。”

    走过堰功道,尽头处便是伏龙观,而伏龙观正是为纪念李冰而建。

    仗着李冰认识的是篆书,暂时还不能将篆书中的字和如今的简体字对照起来,程安茉镇定地将李冰带到了李冰雕像前。

    那是东汉时期雕刻的一座李冰石像,根据考证,为东汉建宁元年(168年)刻制,算算时间,大约是李冰治水后四个世纪。

    而一直跟在两人身后的冯管家则默默举起了手里的相机——

    “咔嚓——”

    李冰看李冰雕像照就此诞生。

    石像十分高大,高约2.9米,就是李冰自己,都要仰起头来才能看到全貌。

    程安茉悄悄地给冯管家比了一个大拇指,压低声音道,“李先生,你看这雕像眼熟吗?”

    李冰收回视线,程安茉的那点儿小心思哪里能够瞒得过这位大佬,稍一思索,便知道这小女郎怕是要来捉弄人了。

    “哦?和谁像?”

    程安茉左右看看,确定没人注意到这里,立刻小声道,“看像不像你呀!”

    李冰微微一愣,眯起眼睛去看那雕像下的文字,缓缓念道,“李冰石像。”

    程安茉一开始还没发现问题,反应了一会儿后,险些“卧槽”出声。

    “你什么时候……”

    “不难猜。”李冰道。

    程安茉:……

    也是哦,既然知道这石像纪念的是李冰,猜出来那几个字还是挺容易的。

    只是……

    李冰的反应好平淡,程安茉有些遗憾,可刚才的玩笑已经是她敢放肆的极限了,此时也只能将一肚子的好奇憋在心里。

    从伏龙观内离开后,穿过索桥,几人来到了江心的分水堰上,一般称之为鱼嘴的地方。

    从鱼嘴往南看去,江岸、离堆、飞沙堰、宝瓶口一览无余。

    迎着江面的冷风,李冰的目光缓缓扫过四周。

    站在鱼嘴最北段,程安茉侧身看向李冰,笑着道,“府君,欢迎来到都江堰,或许,您对湔堰这个称呼更加熟悉。两千两百多年过去了,这里您还觉得熟悉吗?”

    第92章

    面对程安茉的询问,李冰没有立即开口,而是先看了脚下的鱼嘴,反问道,“此处看起来不似砂石,是何物?”

    “你说这个?”程安茉看了一眼,解释道,“是水泥。”

    “水泥。”

    “嗯,我印象里,有很多穿越小说都写过主角穿越到古代,然后大搞水泥建设来着。”说到这里,程安茉忽然好奇了起来,“对了,李先生,那在秦朝的时候,是如何在水里筑起这样宽阔的一条分水堰的?”

    李冰看着湍流而过的河水,缓缓道,“用杩槎。”

    “杩槎?”程安茉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东西,还是临时搜了一下图片,才知道这个东西长什么样子。

    是用木头捆绑好的三角木架,整体呈锥形,内部压上重物,是一种河工构件。

    “杩槎下好后,便用卵石笼加重,在围堰的迎水面铺竹席,撒杂木,覆黄泥。”

    程安茉想了想,“我记得,在成都曾经挖出过一条卵石堤,用的也是竹笼盛装卵石的方法。”

    李冰点头,“作堰时就地取材,方为上策。”

    “也确实该这样。”程安茉摸着下巴,“不过这就地取材的方法,倒是让我想起了良渚文化中所修建的堤坝,也是就地取材,使用当地茅荻包裹土块,再用竹篾固定,采用纵横交错的方式垒砌。而更妙的是,直到现在,抗洪抢险的时候,我们使用的沙袋也是用同样的方式垒砌。而沙袋其实和草裹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裹泥的草变成了袋子。”

    程安茉的手搭在栏杆上,看着水泥浇筑的鱼嘴,感慨道,“那可是五千年前啊,”

    “良渚?”李冰有些疑惑。

    “那是一个距今五千多年的古代文明。”程安茉眨了眨眼睛,“说起来,良渚也是以举世罕见的水利工程震惊世界的,李先生或许也会有些兴趣?”

    “五千多年前?”李冰沉吟,“我记得,秦距今……”

    “两千多年。”程安茉补充道。

    李冰瞳孔微微颤动了一下,那也就是说,那个名为良渚的文名,距离秦国,也有两千年左右的时光。

    不得不说,程安茉这一解释,他确实对良渚感兴趣了起来。

    两千多年后的未来,还有两千多年前的过去,彼此间却又有着无法斩断的连接。

    *

    离开鱼嘴后,李冰步履飞快,程安茉有时候甚至要小跑着才能跟上。

    跟在李冰的身后,程安茉几乎是把岷江两岸都给走了一遍,走到最后,程安茉都觉得自己脚疼。

    根据记载,在都江堰修建之前,李冰本人曾经亲自前往山区勘察,那时此地的交通可不像是现在一样方便,而后世的许多诗人也曾经写诗感慨过蜀道难。

    先秦时期的蜀地,只会更加难走。

    也不知道当年的李冰是如何克服的这些困难。

    程安茉感慨着。

    或许在不少人的刻板印象里,文物修复应该是一坐就是一天,但对于程安茉而言,那只是在修复一些可移动文物的时候才会有的待遇,一些无法移动的文物,比如古建筑等,就需要文物修复师们千里迢迢赶去了。

    程安茉觉得自己的体力并不差,但是和李冰比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