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 120-130(第9/16页)

所有新科进士无论写完与否,都得停笔缴卷。

    等所有纸张笔墨都被收了上去,闱官们便陆续把新科进士们带离皇城。

    待到出了右掖门,他们才浑身一松,开始放开地谈论起殿试的情况。

    “黄兄高见呀!我们怎么就想不到海禁能够达到清减官吏臃肿这个点呢!”

    “不愧是我们之中的春闱第一,这不妥妥的状元郎了。”

    “黄兄他朝高中,可莫忘了弟兄们哦。”

    “苟富贵,勿相忘!”

    ……

    而陆杰修和秦朝宁没过多讨论殿试的事,也没上前去凑同年们的热闹。他们互相祝对方高中,就各自走向自家的马车归家去了。

    后续,殿试的所有答卷在外帘官们弥封、誊写后,就转送给了内帘官们。

    殿试的内帘官也是翰林院的官员抽调为主,只是最后一道评卷人是内阁几位阁老。

    他们会决定殿试的排名,列好名单。这之后,内阁呈上对应新科进士的答卷,再由圣上裁夺最终结果。

    正历十年殿试后的第三天,翰林们已经挑选出了二十份卷子出来,等待阁老们的点评。

    整整二十份答卷,眼下都铺在内阁的长案桌上,首辅、次首辅,五名阁老皆到场。

    而阅卷的翰林们均站立在阁老们的身后,以便阁老们稍后提问,抽查他们的阅卷和提名情况。

    以杨首辅为首的阁老们,逐一把答卷看过去。

    他们这会儿看到的答卷已经是原卷,非弥封誊写卷。

    所以,每一个新科进士的字迹、文章想法,对于他们来说,都一目了然。

    先是字如其人,从字就能看得出来该学子的几分心性。紧接着,文章里的典故,语句能够看出该学子的才学程度。

    最重要的是,文章里的想法,就是该学子的里子。

    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看出来这个人在未来朝堂上,是否会成为己方的一员。

    只有信念相同、目标相近的人,才会在朝堂上的方方面面达到一股合力,去推动己方想要看到的结果,争取到符合己方的资源和利益。

    几刻钟后,所有阁老都把案桌上这二十份答卷看完了。

    于是,杨首辅发话道,“既然所有答卷都看过,各位大人便把自己心中的排名写到纸上吧。”

    “内阁老规矩。”

    闻言,次首辅汪阁老笑了笑,表明立场,“如此甚好,各位同僚也放心写吧。”

    他又补充了一句,“最后还有圣上定夺呢,咱们就随心。”

    这一句是提醒,该怎么意会就是在场各人的事。

    一会儿后,七份名单就出来了。

    这几份名单里,大部分排名是一致的。

    什么水平排在什么名次,在场的阁老们水平相当,想法也类似。

    唯一有分歧的是春闱排名第一的黄致远,排名第二的陆杰修,排名第三的秦朝宁。

    七份名单里面,把黄致远写在第一的有三份,即三票,其余票则是普遍在前十内。

    陆杰修则是获得了第二的三票,第八的四票。而秦朝宁排第一的一票,其余六票是排在第二十。

    这相当于是在场的阁老们对此争议甚大。

    并且,从名单上的字迹一看,众人都认得出来,那一份把秦朝宁写了第一名的名单,是出自刘阁老的手。

    杨首辅一副老好人的笑容,调侃刘旭道,“刘阁老倒是举贤不避亲,坦荡得让本官佩服。”

    他的话语里,点出刘阁老和秦朝宁的座师门生关系,以及给扣上了,刘旭是否存在吃相难看的帽子。

    刘旭面上的脾性也是好得很,闻言淡笑道,“本官不过遵从内心觉得该文章值得一个上等。”

    甭管他有没有听出来杨首辅的意有所指,秦朝宁的开海建议,他愿意一信。

    他私心讨厌治标不治本的高谈阔论。

    黄致远在他的名单里排第九,而同样希望从改革出发的陆杰修,他是写的第二名。

    第127章 127.状元郎

    内阁的意见难以统一, 最后便是抓阄定的名次。

    抓阄也是内阁的老传统了,并非儿戏。

    实在是,聪明人太多, 往常针对政事能够想出来的解决法子虽各有不同,却也大差不差。那么, 若是意见不决,便抓阄吧, 抓中了哪个便用哪个的法子。

    这样也可以避开许多明面上的摩擦。

    斗争可以,但是都能做到阁老的人了, 分寸要顾忌着。

    谁的底下、门下,不是一串一串的学生、子嗣、旁支的。

    做人留一线,都是给身后那些小辈留的余地。

    除非,能一锅端了对方, 不留后患, 要不然,众人还是会愿意维持面上的那张纸不捅破。

    内阁最终呈上给历帝的名单,殿试第一名是黄致远, 陆杰修是排在第八名,秦朝宁是在第十二名。

    等在圣乾宫的历帝, 从总管太监周伯通手里接过了名单, 他把该名单从上到下看着。

    越看,他的双眸就越深邃。

    周伯通,已是花甲之年, 是在历帝自幼就贴身照顾历帝长大的内侍。如今,他是四品的宫殿监督领侍, 总管太监中的一员。

    这会儿,周伯通半弯着腰, 把内阁送过来前二十的新科进士答卷放置在桌侧,笑着提醒历帝,“圣上都处理了一上午的公务了,何不先歇息片刻,吃过御膳后再看。”

    “阿公,稍后”,历帝对着名单轻轻蹙了眉,右手在桌上叩了叩。

    这是历帝沉思时候的小习惯。

    只是看了一眼,周伯通便知道当今圣上是对名单不认可了。

    这使得他不由得对内阁腹诽,怎么这般小的事都干不好,耽误圣上用膳了。

    圣上的龙体安康不比那些劳什子事情重要?

    在他眼里,什么朝政大事都不如历帝的身体安康重要。

    他把历帝自幼带大,事事照顾得无微不至,可谓倾尽了心力。历帝在他这里,在唯一且最重要的。

    历帝的那一声“阿公”就是对他的信任和敬重。

    眼下无法,他便转身出去吩咐内侍让御膳房那边先别传膳,免得菜凉。

    等历帝把所有文章都看完了,历帝提朱笔重新拟定了名单。

    随即,他让周伯通晚些吩咐司礼监那边把名单送过去内阁,让内阁把奏折拟出来。

    “此外,吩咐钦天鉴那边,给传胪大典拟个好日子出来。”历帝对周伯通说道,“让织染杂造局那边也给新科进士把袍、笏、靴等赶工出来。”

    “诺”,周伯通应下。

    随即,他上前再次心疼地催历帝去用膳。

    见状,历帝也如他愿地起身了。他感慨,“阿公怕是这偌大宫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