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 40-50(第13/17页)

,竟觉得还有一丝不习惯。

    闻言, 秦朝宁把自己准备好的说辞,以及写在纸上的阵法, 兵器制作方法,相关建议等都一一传递给柏虎与贾廉。

    他讲得详细, 柏虎与贾廉二人听得认真。他们俩人把秦朝宁的话一字一句记在心里,同时把他递过来的几页纸放在身上藏好。

    几刻钟后,柏虎忽地用力拍自己大腿一巴掌,深感遗憾道,“宁哥儿你这般好的苗子,不若别考这劳什子的科举了,直接到咱们军营里跟着你廉叔学做一名军师得了。”

    贾廉抬眸悠悠看了一眼他们契回来的傻五弟:“……”

    柏虎这么突然的一句,让秦朝宁没反应过来,“……幺儿,已有想法,明年二月便下场一试。”

    他只好实话说明自己的情况。

    听罢,贾廉与柏虎倏忽间就安静了下来。

    柏虎不解地问他,“你可是要去当义男了?”

    虽然他痛恨户籍世袭制度,但是他也不想看到别的军户要去当义男。

    贾廉看柏虎问得过于直白,让秦朝宁看上去都蔫了,眉睫半垂,小脑袋耷拉着。他干脆把秦朝宁抱了过来。

    “原本县试、府试于你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贾廉对秦朝宁温和地说道。

    “可是,眼下你还在启蒙甲班,若是明年下场,恐怕还是太早。”

    贾廉没把秦朝宁当场普通稚童糊弄,而是把自己过往的举试经验拿出来给秦朝宁细说,希望他能想明白其中道理。

    像县试举试考的内容,是出自四书五经,考题形式是八股文、试帖诗、经纶、律赋、策论。学子们只需行文流畅,无错字,无偏题便可通过此试。

    等到了府试举试,虽然考的内容与县试一样,考题内容同样出自四书五经,考题形式同样是八股文、试帖诗、经纶、律赋、策论。但是,府试这里,若想过关,则需要对所有知识融会贯通,言之有物,并不能生搬硬套毫无亮点。

    府试的难度比之县试已难上许多。

    而考过了县试与府试,也不过是个童生,算是正式踏入科举举试的门槛而已。

    贾廉给秦朝宁提醒到,现下已是临近六月末,距离明年二月不过只有八个月。此等紧迫的时间里,对于仍身处启蒙班的他而言,来不及熟练写八股文、试帖诗、经纶、律赋、策论这些文体。

    他是举试的过来人,他深知十年苦读才能一朝过关斩将的体验。

    贾廉肯定地对秦朝宁说,他毫不怀疑秦朝宁的聪慧,他也相信他能把四书五经熟读背诵。

    只是,这时间上太仓促,若是他能晚一年、两年下场,反而顺顺当当,顺势而为。

    “拔苗助长不可为,莫因外物乱了心神,且沉重耐住性子,一步一步地往前走。”贾廉罕见地苦口婆心道。

    他对自己家中的那些旁系子弟都不见得如此耐心劝说。

    “谢过廉叔提点,幺儿会好生想想。”秦朝宁回话道,微微抿了抿薄唇。

    他能听出来好歹,对方句句在理。

    看他们两人这般严肃的神情,柏虎挠了挠脸颊,插话道,“在科举一事,你听你廉叔的定没错。你廉叔若不是身子弱拖累了,当年就不是二甲进士,而是进士及第了。”

    贾廉:“……”

    倒也不必反复提醒我身子的问题。

    秦朝宁仰起小脑袋眼睛睁得大大的:“!”

    被秦朝宁这般带崇拜的眼神看着,贾廉苍白的脸庞上泛起一丝微红。

    他把秦朝宁的小脑袋按下,叮嘱他,“无需着急,后事自有定论。你眼下只需把学问做扎实了。”

    “临聿府城那边的军户士卒们经此一役,比之从前已大不相同。我等相信 ,日后罕有像此前那般的惨况出现。”

    言语仍旧苍白,道不出其中艰辛。但是他确实确信,见过血的士卒们,加上今日所获的阵法与兵器制作方法,盐边县军营的所有士卒只会越战越勇,越来越少伤亡。

    “嗯”,秦朝宁小声应道。他的眼睛莫名发涩,轻轻地吸了吸鼻子。

    见状,柏虎不由得抬手把秦朝宁的脑袋薅了一把,直把秦朝宁闹得气呼呼地才停手。

    他还是第一次遇到这般心思重的垂髫小儿,心下有些不忍。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宁哥儿切记,切记。”贾廉与柏虎离开前叮嘱他道。

    凡事过犹不及,这才是为何中庸之道长盛不衰之理。

    “幺儿记下了,二位叔保重!”秦朝宁恢复了几分精神气,小小个的牵着他们二人的手,乖乖应道。

    他们二人给秦朝宁还留了个联系人。此人是他们安插在盐边县的商户,具体做什么的没给秦朝宁讲细讲明白,只是交待他,日后有任何想与他们几人通信的,皆可以放心把书信送至对方手里。

    秦朝宁把此信息牢牢记在脑海里,跟在他们身侧,把他们送至书院大门离开。

    直至他们的身影消失在街道上,秦朝宁才转身回学堂。

    两日后,在临聿府城的姜子钧亲自起笔了另外一封奏折。

    在这封奏折内,他把秦家一家的献策,献兵器棉甲藤甲等制作方子都写得一清二楚。他还重点提及,这些法子均已送至他们姜家老爷子手中,若是其他军队需要,可找他们姜家老爷子商讨。

    他加盖官印后就让人快马加鞭,要求其走官道尽快送至京中。

    有了秦朝宁这一层,后续在临聿府城这边,他们几人对于秦石的关注也多了些。待他们确认此人值得培养,才把他调至了柏虎旗下。

    京中

    朝堂中的众人对上一次收到来自临聿府城的奏折,该如何定夺,该赏谁该罚谁都还未吵完。

    这才过去了十来天,姜子钧的又一封奏折就向他们砸来了。

    这一封奏折的内容是替整个盐边县军户士卒们请功,其次是替其中的军户秦氏一家请功,再者是奏折提及的那些阵法、兵器、棉甲藤甲的方子都在姜老爷手上。

    ……这些,哪个军营能不想要呀!!

    因为姜子钧本人不在,他的奏疏是由降麻官代为念读的。听完整份奏折后的武官们,目光皆有一丝幽怨地投向依旧鹤发童颜,老当益壮的提督骠骑大将军,姜宏辉姜老爷子。

    前不久,他们之中的众人才万分同情姜老爷子唯一能接班的次孙子被贬。

    眼下,他们只觉酸得很!若是他们的子孙后代被贬至那等旮旯角,也不见得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就能有此番成就与际遇。

    倘若他们也能手握这些阵法与兵器,他们旗下的各个军营何愁没有军功?!想要。

    同听完奏疏,年幼的天子对于奏折里提及的事情好奇得很。前些日子的朝堂辩论里,他亦是赞同胜必赏的,只是被珠帘后的太后按下了所有决策。

    “这鸳鸯阵、五行阵、三才阵乃何种阵法,有何用?这狼筅、镋、筅枪、棉甲、藤牌又是如何抗敌?姜大人您可知情?”天子问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