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 40-50(第12/17页)

收好了。日后幺儿举试的费用,二妹的嫁妆,家里的花费都不用愁了,嘿嘿。”

    闻言,秦柳氏与秦晚霞的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

    他们皆是第一次得到银票,随后在灶间里研究了许久才去藏好。

    当晚吃过哺食,秦柳氏捧着要洗的碗筷,看着天井处的菌子,对她丈夫秦石的思念更甚了。她实在是有好多话都想告诉他。

    三日后

    姜子钧在临聿府城扎营地这,收到了盐边县衙役送至的书信。

    该衙役如实禀告道,“此书信乃盐边县军户营区的一名幼丁所写,咱们府衙的梁大人千叮万嘱务必交到姜大人您的手中。另外,此处还有咱们梁大人的书信一封,还望大人过目。”

    他毕恭毕敬地弯腰递交书信。

    “行,你且到营帐外候着”,姜子钧接过两封书信,没让他立马返程。

    他看了一眼书信的字迹,让底下的人把柏虎、贾廉都喊到了营帐内,一同看这两封书信。

    等他们三人都看完后,柏虎立即说道,“属下愿意往盐边县跑一趟。”

    贾廉思索了片刻,告诉姜子钧道,“卑职愿随老五跑一趟。”

    “二哥,此等小事如何用得上你亲自去。”柏虎劝道。

    他的这位贾二哥,身形瘦弱,脸色常年苍白,药罐子不离身,若是仓促往返盐边县与临聿府城,对其而言实在太操劳。

    姜子钧看了他们二人一眼,顿了顿,交待道,“你们俩一同跑一趟。秦家的幺子怕是有些别的消息想传信于我们。”

    “我观那小子,状似天生七窍,聪慧得紧”,他把书信折叠起来,“若无要紧的事,他不会大费周章找到梁县丞派人跑一趟,送来书信。”

    梁县丞给姜子钧的信中,把秦朝宁如何找上门来,如何劝说他帮忙送信,以及寻求他安置军户营区家属们的事都细说了。

    “着实过于聪明通达”,贾廉赞同道,“可惜受限于户籍,若不然,此子定能成大事。”

    心怀百姓的人,于天下有益。军户营区里的那些家属,他们都还未来得及安顿他们,稚子不过五岁,已有慈悲心肠。

    闻言,姜子钧随即想到了自己送至京中的书信。

    他皱了皱眉,一脸沉思道,“你们二人且快去快回,听听那小子如何说。若是事关重要,于我军有益之事,我便一并连带着此前他们秦家的狼筅那些,替那小子向朝廷请功要个赏。”

    此前他已让家中协助上奏朝廷户籍世袭制度的危害与局限性,若是此事仍旧毫无变革的苗头,他便亲自上奏。

    户籍世袭制度究竟埋没了世间多少英才?又困住了多少百姓在他们并不擅长的角色位置上。

    “属下领命。”

    “卑职领命。”

    柏虎于贾廉行过礼,便一同转身离开。他们带上盐边县送信的衙役,两匹马一辆马车,快马加鞭往盐边县赶去。

    而京中

    朝堂里由于一品大员,已七十六高龄的提督骠骑大将军姜宏辉的一封奏折,把所有人炸开了锅。

    他们就不懂了,这位姜老爷子就差致仕荣养天年,何须临老马前失蹄呢。

    这事不仅文官们在吵,武官们也在吵。

    武官之中有不少人是军户出身的,哪怕是身居官位,他们的子孙后代依旧是军户。而其中,并非每个子女子孙都有领兵打仗的天赋,这也让他们头疼得很。

    接连几日,户籍世袭制度一事都没吵出名堂来。文官内部意见不统一,武官内部也并非人人认可传承下来的规矩说改就改。

    而接下来的另外两封奏折,又把他们砸晕了。

    其中一封是来自驻扎在临聿府城的南大营分营,蒋兵马指挥弹劾盐边县军营姜子钧卫指挥使滥用私权,无视律例,倾轧同僚,纵兵行凶等,列举了整整二十余条罪状。

    此份奏折上还有不少南大营分营的官员将领们盖上了自己的手印与官印,以作证供。

    更巧合的是,同时来自临聿府城的另一份奏折。这份奏折是临聿府城的李知府等人为姜子钧所带领的盐边县军营请功,并弹劾南大营分营蒋兵马指挥数条罪状。

    此份奏折上,则是盖满了临聿府城大大小小官员的官印,同样以作证供。

    这使得朝堂里的众人吵得更凶了。

    一方义正言辞,要对姜子钧小惩大诫,让他戒骄戒躁。这些人说这些话时,还不忘瞄一眼偶尔才来上朝的提督骠骑大将军姜老爷子。

    另一拨人则是要求严惩南大营分营。南大营分属宣朝四大军营之一,隶属天家外戚为主。这些人臭名昭彰,在各州各地界干的糊涂事不是一件两件了。

    与当事人血脉关联的姜宏辉老爷子,从头到尾皆老神定定地站着,旁观看着他们吵得面红耳赤。

    只当圣上与太后点他名,问他如何看待此事,有何想法时,高龄老将姜宏辉才不急不慢地禀告道,“请圣上与太后批准老臣,呈上倭寇人头共计八百余颗。”

    “此等实打实的军功,还望圣人与太后论功行赏,莫寒了天底下守家卫国的兵卒们的心。”

    宣朝沿海多个地域皆有倭寇来袭,却罕有能一场战役击杀八百余倭贼。这次胜仗,在历来抗倭的战役中都实属凤毛麟角。

    “那便让人呈上来吧”,年仅十岁的天子向他底下这位精神矍铄的朝臣说道。

    闻言,姜老爷子中气十足应道,“臣,遵旨!”

    当十六个木箱被抬到殿上,所有朝官几乎都被挤到了一边去。而木箱打开的一刻,随着石灰飘出,他们均是吓了一跳。

    武官们神色不一,看着木箱里被石灰包裹的层层人头却沉默了。文官们大多脸色煞白,有的转身艰难忍着呕吐的反应。

    第048章 48.废除

    朝堂里后续是如何激烈辩论的, 远在临聿府城的姜子钧和远在盐边县的秦朝宁对此均一概不知。

    这天,在柏虎与贾廉找上门来时,是孙夫子找人从启蒙甲班喊的秦朝宁过来。

    藏书室里, 此时此刻就他们三人。柏虎在孙夫子离去后便关上了门。

    “你有何话需要说的,可以放心说了。”柏虎把他抱上椅子, 然后自己拉过椅子挨着秦朝宁坐下。

    贾廉抬手摸了摸秦朝宁的小脑袋,“几日不见, 你倒是消瘦了些许。”

    “你爹在临聿府城一切安好,并无受伤, 你们一家子无需过分忧虑。”

    他有留意过秦石这位总旗长,发现此人力气过人,比普通士卒反应迅捷,也会稍微动脑子再行动。这样的人, 不会轻易出事。

    闻言, 秦朝宁抬头与他对视,神色稍稍放松下来。他朝两位大人说道,“此番劳烦大人们跑一趟, 小儿在此谢过两位大人。”

    “无需多礼,你们家的功劳, 姜大人心里有杆秤, 眼下你但说无妨。”贾廉给秦朝宁再次喂一粒定心丸。

    他今日见上秦朝宁的面,没听见他再次热情地喊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