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江山遍地修罗场》 30-40(第8/18页)
为了平民沈谏而去得?罪永安侯世子?且依照当时的情况看?,永安侯世子举止有度,证据充足。沈谏不仅没有证据,还出言辱骂他人在先。从观感上,沈谏就输了一大程。”
那份改动过的行卷被公?布后,众人对比了行卷上沈谏写的策论和永安侯世子在殿试上夺魁的那篇策论。结果发现两篇文章除了论点凑巧一致,别无相?同之?处。
于?是?就有人替永安侯世子抱不平。
“难不成这论点只有他沈谏能写,别人都不能?真是?可笑。”
“只有我觉得?,同样的论点永安侯世子写得?比他好不止一星半点吗?”
“永安侯世子真是?无妄之?灾,被这种疯狗咬上。空口毁人清誉,真是?好歹毒啊!”
没过多久,又有人传:“我听说他这也不是?第一次乱咬人,惯犯罢了,从前被咬的都是?些小书?生,拿他没辙,只不过这回踢到铁板了。活该!”
“我还听说他手底下专门养了一群人,看?谁文章写得?好就逮着谁咬……”
到底是?从哪听说来的,谁也不知道,反正大家都这么说。
不论沈谏如何辩解说他没有,旁人只会来一句:“你说没有,那证据吗?”
有的时候连沈谏自?己都在怀疑,他是?不是?真的就像别人说得?那般十恶不赦。
谣言愈演愈烈之?际,冯文站了出来,不无遗憾地叹息道:“你太让我失望了。”
沈谏明?白这句话的分量,一个让当朝宰执失望的人,不会再有任何仕途,他一辈子都只能做一个空有进士之?名?的平民。
那位不弃他贫寒对他教导有加的启蒙恩师痛心疾首地问他:“哎,你都已经忍了,为什么不忍到最后呢?”
沈谏只是?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
赵锦繁叹了口气道:“难道就没有办法?能证明?,那篇策论是?出自?沈谏之?手吗?”
荀子微道:“有。”
“沈谏有位志同道合的友人,那位友人爽朗大方,为人正直,不畏强权,同他一样心怀抱负,志向高远,与他一起高中进士,两人关系极好。当年沈谏写完那篇策论后将原稿送去给了那位友人品鉴,那位友人直言非常喜欢那篇策论,将那份原稿裱挂了起来,说没准将来能成价值千金的高官墨宝。”
赵锦繁道:“那岂不是?只要拿到那份原稿,找到当时裱画的工匠,不就能证明?他是?清白的了。”
荀子微道:“原则上的确如此,但当时沈谏找到那位友人讨要原稿之?时,那位友人只说了一句话。”
赵锦繁问:“什么话?”
荀子微道:“他问沈谏说,你给过我那东西吗?”
“……”赵锦繁道,“为何那位友人要说谎,难道是?被冯文威胁了?”
荀子微道:“不,原稿的事沈谏并未向其他人透露过,冯文不知此事。”
赵锦繁道:“那是?为何?”
荀子微道:“这个问题沈谏至今也百思不得?其解,并不是?因为他没想到原因,而是?因为不愿意相?信。”
赵锦繁道:“我很好奇这个原因,您能同我说说吗?”
荀子微告诉她:“因为沈谏太过优秀,优秀得?每次都比他那位友人好那么一点。”
赵锦繁沉默。
这件事发展到后来,孰是?孰非已经无人在意,到最后演变成了对沈谏单方面的一场围剿。
只要在读书?人中间提起沈郎,谁都会笑着讽一句——
哦,是?那位沈郎啊,那位满嘴污言秽语,空口泼人脏水的沈郎。
教导他多年的先生不再向旁人提起这位曾经引以为傲的学生,曾经视他为表率的寒士们以他为耻,同乡人只要提起他就觉得?晦气。
肆意辱骂还不够,甚至有人说——
“污蔑当朝状元郎剽窃他文章去殿试,岂不等同于?污蔑他人犯有欺君之?罪?这怎么也要判个重?罪才是?。”
“千万不要放过他这种人。”
“天天这么多人死?,他怎么不去死?呢?”
那个时候,沈谏也天天在想,是?不是?只有他死?了,一切才会结束?
他问了自?己千次万次,当初在千帆楼为什么要说那句话?明?明?他从来不是?个冲动的人。
一句,就这么一句话。
从此以后他不会再有前程,他一辈子都要背着“污人清白的小人”这个罪名?,多年心血毁于?一旦,永世不得?翻身。
沈谏把自?己锁在租屋破旧的暗室里,不敢出门。长夜在死?寂中过去,天光照进窗户的那一刻,他突然泪流满面,爬到窗前哭着忏悔。
“我错了,我真的错了!”
“老?天啊,求您救救我,救救我吧……”
但无论怎么喊都是?没用的。
人到走投无路的时候,总是?期盼有神?明?或是?贵人能拉自?己一把,但通常这种期盼是?无法?实现的。
赵锦繁问:“那之?后呢?”
荀子微道:“之?后他消沉了好一阵子,为了生计他放下所有自?尊和骄傲,厚着脸皮什么都做。在青楼门前为嫖客代笔写情诗,装神?棍卖鬼画符,最不济的时候,为了争倒夜香多赚一个铜板和人大打出手,什么难听的话都听过,什么肮脏的事都见了,昔日人人簇拥赞美?的天之?骄子已不复存在。”
赵锦繁抬眼望向千帆楼大堂前挂着的题字,上写八个大字——
千帆过尽,不坠青云。
然而千帆历尽过后,还有多少人还能同最初一模一样的。
“那再后来呢?”赵
锦繁继续问道。
荀子微道:“再后来就没几个人关心他的事了,他去了哪又做过什么无人知晓,除了他自?己。就在所有人都快要淡忘掉这位曾经从云端坠落泥潭的故人时,朝中不知何时多了一位新贵。”
据说那位新贵入朝觐见的第一天,满朝皆惊。那位新贵站在众人面前笑着道了一句——
“诸位,我回来了。”
第035章 第 35 章
荀子?微道:“还?有件与此事相关的事, 挺有意思的。”
赵锦繁问:“是何?事?”
荀子?微道:“当时沈谏之事在读书人中间?闹得很大,这?桩事归根结底因行卷而起。那群人在贬低沈谏的同时,又质疑行卷影响科举公平,于是一群从前就对行卷不满的士子?, 借着这?个由头提议取消行卷。舆论沸沸扬扬, 闹了大半年之久。”
“你父皇早有取消行卷之意, 无奈先前以冯文为首的权贵世族对此颇有异议, 一直推行无果。借着这?次事情闹大,冯文自顾不暇,天时地利人和, 顺水推舟废除了行卷。所以自上届科考起, 就不再有行卷之事。”
任何?既定?制度的改变都不是一蹴而就,经年累月各方?博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