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考科举: 140-1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穿越考科举》 140-150(第27/31页)

那河辉国的皇商,假借天齐国商人过来做买卖。

    还试图毁掉宁安州的试验田。

    这些人就交给滇州府来处理,到底是两国的矛盾,还是要知府出面。

    什么?

    让天齐国出面?

    上报给负责外交的礼部?

    只怕事情真的上报到京城礼部,也会被礼部大小官员打回来,并附上一句话。

    人口不到百万的小国?

    还用的着我们处理?

    让滇州府知府处理,已经是给他们脸了。

    不怪这些官员们傲慢,实在是一个宁安州加上镇南关,人口已经过六十万。

    而滇州府里,有无数这样的地方。

    所以滇州府知府,又把事情交给距离河辉国最近的绥许城。

    绥许城的指挥使一听这事,直接大手一挥。

    斩首,必须斩首。

    要不是当地县令拦下,估计河辉国那些人的尸体都凉了。

    那县令道:“到底是咱们连人带粮拐走,如果态度还这样强硬,只怕会真的埋祸端。”

    力大而不欺邻,才是君子之风。

    所以干脆这样。

    告诉河辉国,如果想把这些人要回去。

    那之前宁安州的事,便一笔勾销。

    而且再给他们五千斤三九三号良种。

    也算双方握手言和。

    这县令也不是蠢人。

    他看到纪大人连人带良种送过来的时候,心里大概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三九三号良种,虽然不如宁安州自救留的七九三号,但也不错了。

    可宁安州来做这事,会显得有些理不直。

    还不是借着河辉国的错处,把这事一笔勾销。

    不过本地县令也是心疼的。

    虽说纪大人给了他们一万五千斤的三九三良种,这一下子就要送出去五千啊。

    要不然,你们河辉国还是别答应了。

    你们要是不答应,那就证明我们谈判破裂。

    这样的话,五千三九三号良种,他们还能留下。

    哎,反正指挥使想打仗很久了。

    话说这么说。

    但河辉国那边也不是傻子。

    天齐国都提出条件。

    一个是把那些王室的亲戚都给放了。

    二是还给占城稻的改良种。

    他们似乎也没有什么拒绝的理由。

    不过这些王室成员被接走之后,河辉国秘密杀了一批农夫。

    理由就是,他们比天齐国先研究稻种,却什么结果都没有。

    今年顶多提高到两百斤。

    一群废物,不如杀了。

    消息传到纪元耳朵里,让他沉默片刻,下了死命令,以后天齐国的其他稻种,绝对不能带出去。

    他又给绥许城写信。

    而绥许城也开始在附近的田地开荒。

    开荒地人手?

    那是不挑的,不管你们是景国人,还是河辉国的人都可以的。

    这些田地紧紧挨着绥许城,只要在这附近开荒,等于进了绥许城的保护范围。

    那就是进了天齐国的保护范围。

    绥许城县令乐得如此。

    哎,他们绥许城人口突然增加,那也不是我们的问题啊。

    虽说绥许城借着这桩事,又问纪元预定了下次的良种,纪元跟刘知州,黄同知商议过后,也是同意了的。

    这些种子,以后本就要发给滇州府,乃至天齐国各地百姓。

    先给绥许城,也没什么问题。

    如果说河辉国是暗抢。

    那景国做得便聪明多了。

    他们国家有两三百万的人口,对比天齐国是小国,但在南边,也算可以的了。

    景国的做法,则是通过宁安州给天齐国朝廷递文书,他们想要前往天齐国的都城,学习天齐国的文化习俗,更想求见天齐国至高无上的君王。

    说白了,就是想拜码头了。

    到时候请求一些赏赐,其中肯定包括良种。

    此文书送到宁安州,自然要往上传递。

    按照如今老皇帝的性格,多半是会同意的。

    刘同知跟黄同知都很不爽。

    官田的官吏老农们也不爽。

    纪元道:“到时候的良种肯定不够,优先供应给天齐国内。”

    “等天齐国内够用了再说。”

    天齐国内够用?!

    他们天齐国那么多人,没个五年十年的,不成吧?

    好像是这个道理。

    再说了,先给自己人,再给外人,这话也没错啊。

    景国自以为聪明,但内藏的心思已经被看得清清楚楚。

    周边小国都在渴求宁安州培育出来的占城稻,天齐国内更是如此。

    滇州府内无数文书都送过来。

    目的只有一个。

    纪大人啊!

    今年我们就不想了。

    明年占城稻的种子,我们有份吗?我们出钱买,可以吗?

    哪有出钱的人这么卑微的。

    可没办法是,这是宁安州培育出来的良种。

    三个月,一亩地四百五十斤。

    家里种田的,了解市面行情的,管过账面的。

    都会被这样的数字馋哭。

    不过再想想,好像宁安州的东西,都是如此啊。

    他们这出品的好东西,都需要大家拿着钱去排队。

    别说了,能排上就够幸运的了。

    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一直到腊月,宁安州里,一百多户人家,开始种植手中的占城稻七十九号四代稻种。

    这一百多户人家,是经过千挑万选的。

    选的都是勤快,但种田水平一般的。

    如果都选种植水平太高的农户,得出来的结果,就会不符合实际,还是取个平均数最好。

    但出乎纪元他们预料的事。

    这些平时做事中等,种田水平也中等的农户们,迸发出极高的热情。

    他们都没想到,官府会挑他们,会让他们来种这么好的种子。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天不亮他们就去锄地!他们马上去买更好的肥料!

    总之一句话!

    他们不会辜负家人跟官府期望的。

    纪元傻眼了。

    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