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考科举: 140-1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穿越考科举》 140-150(第26/31页)

见过刘大人,下官接到的调令,等纪大人任期满了,您便接任本地的知州之职。”

    “以后,还请多多指教。”

    啊?!

    刘同知,要变为刘知州?!

    不是把他踢开?!

    纪元微微松口气,也道:“恭喜刘知州了。”

    刘知州不敢置信,却又有种情理之中的感觉。

    他知道自己做了什么,甚至也觉得他确实值得这个位置。

    但是,此刻还是激动的。

    多年的坚守的有意义的。

    虽说他不会强求什么升职,可能被人认可自己做过的事,这种感觉,就让人想哭。

    不过刘同知还是道:“调令还没来,这,这还没准吧。”

    黄同知道:“马上就来,下官在路上还碰到送信的差役了。”

    “不过他们还要去别处送公函,估计会晚个七八天。”

    那就是说,此事真的确定了。

    衙门众人连连恭喜,这可是大好事啊!

    等惊喜过后,大家推断出朝廷的任派。

    纪大人肯定离任,去往其他地方。

    以后的宁安州,便是刘同知升职为刘知州,新来的黄同知接替刘知州的位置。

    其他地方大差不差,可能还会派来通判等监督职责的官员。

    这样的安排确实合理多了。

    刘同知需要升迁,宁安州的事情也需要继续运行。

    所以派来一个新同知是最好的。

    不过这也确定了,纪大人真的会离开宁安州。

    这又让大家沮丧起来。

    纪元安慰道:“以后刘知州带着大家,不是一样的吗。”

    “宁安州肯定会越来越好的。而且本官也可以放心把占城稻交给大家。”

    这倒是。

    有刘知州在,肯定没问题的。

    也算个好消息?

    宁安州衙门变动,也让其他地方的人松口气。

    刘同知变宁安州知州,证明宁安州的情况在四年内不会有大的变动。

    这样的话,他们的买卖,良种,都能够继续。

    朝廷怎么回事。

    竟然安排得这样合理。

    很为宁安州考虑了。

    纪元那边则是有数的。

    多半是李首辅安排。

    这地方既然被吏部尚书注意到,便会安排的相对合理。

    这也让他算是放心。

    他在这地方三年多了,说是不担心,那肯定是假的。

    不过 黄同知的到来,也让大家都意识到,距离纪元离开的时间越来越近。

    八月二十九,朝廷的文书正式下来。

    跟黄同知说得一样。

    先是召纪大人回京述职。

    然后是刘同知的升职,从化远四十三年开始,便是成为刘知州。

    黄同知接替职位,通判是一位姓张的通判,不日就会过来。

    让大家更意外的是,没有给纪大人职位,而是让他回京述职?

    这是不是太麻烦了。

    而且一回京城,多半不会再来这么偏远的滇州府了吧。

    一旦纪大人离开,只怕会是他们这辈子最后一面。

    可事情已经定下,无从更改。

    黄同知私下倒是跟纪元说了另一件事,这件事程教谕也提过。

    说是如今京城也好,天齐国各地也好,但凡有功名的子弟,都在外放。

    不拘是哪里,反正不留在京城就好。

    甚至一些政治要地,也是能调的调,能走的走。

    似乎在躲避什么。

    纪元心道,能躲什么,自然是躲老皇帝。

    黄同知说这些话的意思,就是让纪元也躲一躲,或者查查背后的原因。

    若能找到原因,或许能躲避危险?

    纪元点头:“好,我一定会的。”

    如果他愿意的话,已经知道他下一个任地。

    但回京城,确实是他的想法。

    纪元又把一封信件寄了出去。

    以往他都是寄出厚厚一沓信件,而这次,却只有一封,送到应天府的那封。

    很多事情,确实需要算个账。

    当然,算账之前,宁安州该交代的事情都要交代了。

    否则他的离开,都会心里不安稳。

    邬人豪跟安大海不用说,知道纪元要离任的时候,他们两个便要跟着。

    安大海只是宁安州农司下面的小吏,身上又没有功名,若不是凭借兽医的本事,怎么都不可能进到府衙。

    说白了,做到小吏,已经是天花板。

    而且纪元一走,他留在这也没意思,虽然这里的米饭很好吃,可他同样想念家乡的面食。

    不出意外的话,安大海会回家一趟。

    这一次回来,他的收获也是颇丰。

    教学上虽然不赚钱,但给当地养殖户的牛羊看病,以及周围几个地方的邀请,还是让他攒了些家资,现在回家刚刚好。

    邬人豪这边,大概率要留下。

    张将军本就看重他,而且纪元认为,宁安州跟景国迟早会有一战。

    这时候,肯定是留下来的。

    这件事纪元跟张将军聊了不止一次。

    这基本是两人的默契了。

    若天齐国一直平安无事,那就罢了。

    一旦天齐国内里有乱,周边小国绝对会趁乱做些事。

    这甚至是他们的传统艺能。

    邬人豪的才能,也更适合留在这里。

    这么说的话。

    回京城的路,多半也是纪元自己走。

    不过他这次回京城,确实谁也没打算带。

    很快,纪元又把精力重新放到试验田上。

    正好,刘同知可以提前熟悉知州的事务,不过刘同知接受肯定很快,宁安州本来就是他负责的。

    黄同知则可以接手刘同知的事。

    甚至今年的年底考核,都交给他们两个,除了田地里的粮食之外,其他的都没那么重要。

    而实验田里,也终于出了五花八门的稻子。

    有的稻子,刚种下就被虫吃都差不多。

    有的稻子看着长势喜人,实际上根本不挂穗,还有的长了一半,直接死了。

    几百块试验田,种得大家心力交瘁。

    因为试验田起的风波,也在十月份的时候,有了结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