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贵人晋升路: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清穿之贵人晋升路》 60-70(第9/18页)

站起身,高举着一杯酒,眼里脉脉含情,娇声道:“今日是皇上的佳节,臣妾敬祝皇上万寿无疆、大清国运昌盛。”话音刚落,齐妃就仰头喝下那一整杯酒。

    “好,齐妃近日筹备筵席辛苦了。”皇上轻笑了声,也跟着喝下一杯酒水。

    “皇上,有您这一句话,臣妾再辛苦也是值得了。”齐妃娇羞地说完,顿了顿,继续说道:“臣妾和怀恪、弘时一同为您准备了一份礼物,望您笑纳。”

    按理说献礼应是按照位分来的,由在场位分最高者先进行献上贺礼,今晚的乾清宫筵席上太皇太后和太后娘娘作为长者,一早就赏赐了物品给皇上,那么贵妃娘娘才是第一个献礼的。

    但齐妃娘娘另辟蹊径,依仗着她的大公主和三阿哥排行都为长,就率先献礼了,其她妃嫔只能在心里默默暗恨自己的肚皮不争气,同时也感到无奈和心酸,皇上不宠幸她们,她们再是神通广大,也生不下孩子啊。

    穿着蟒袍的三阿哥在额娘的示意下,捧着一个精美的楠木方盒走近皇上的宝座旁,他白润俊秀的脸庞还略带孩子气,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眉眼间溢满鲜活的笑意。

    顿时宽阔的大殿中,弘时清亮脆耳的声音响起:“儿臣祝皇阿玛的圣体安安康康,每天都能如如意意、欢欢喜喜。”

    听着儿子稚气的祝寿词,皇上很是欣悦,他走下宝座,亲自接过弘时手中的盒子,打开一看,盒子中整整齐齐排列着二十四个粉彩鼻烟壶。

    这时候齐妃又站了起身,带着骄傲而煽情的语气说道:“皇上,盒子里有二十四个鼻烟壶,这鼻烟壶上的图案,是怀恪和弘时花了好长时间共同绘制的,分别绘制了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百善孝为先,怀恪、弘时非常敬重皇阿玛,自从他们看了二十四孝的故事,都潸然泪下十分感动,表示要学习孝子们感恩皇阿玛,孝顺皇阿玛。”

    这番话说得让本是对木盒子起了好奇心的妃嫔们,都霎时沉默了,怀着身孕的舒舒更是油然生出一股呕吐的感觉,她旋即抓起碟盘中的杏脯送入口中,酸甜的滋味顿时压住了那股闷在胸口的吐意。

    作为当事人的皇上倒是挺感动的,他满脸怜爱地伸手摸了摸儿子圆润的小脑袋,不住赞扬道:“怀恪和弘时都非常懂事,孝亲至诚,皇阿玛的心甚是欣慰。”

    三阿哥听完皇阿玛夸赞的话语,嘻嘻笑着,露出天真烂漫的活泼笑容,迈着志高气扬的小步伐回到了额娘身边,洋洋得意道:“额娘,我今天表现棒不棒?”

    齐妃亦是沾沾自喜道:“当然棒了,你真是额娘的乖儿子。”她边说着,边高傲地瞟了坐在她前面的贵妃好几眼。

    贵妃娘娘淡然地和齐妃对视了一眼,就转过头笑盈盈地站起身,向着已回到宝座上的皇帝福了福身,柔声道:“皇上,臣妾也精心准备了一份祝贺之礼献与您,不过这份礼物太过庞大,不便搬运到殿中,臣妾已命人抬至了乾清宫西侧的石头房里,需要您亲自过去揭开礼物。”

    皇上心情很好,闻言直接道:“好,那就有劳贵妃带路了。”

    舒舒抚摸了下高高隆起的肚子,在心里默默道:有什么好看的?我才不出去。

    第66章 朝过夕改

    登时,呼啦呼啦一大拨人跟着皇上和贵妃出去了,转眼间,乾清宫正殿内只剩下两尊大佛——太皇太后和太后娘娘,舒舒不由面露讪笑地往上瞄了好几眼。

    啊……她感觉自己单独杵在这里更加尴尬,舒舒暗搓搓地想着,于是趁着两尊大佛还没关注到她,舒舒扶着锦思的手静悄悄地站起身,假装若无其事般屁颠屁颠地跟出去了。

    黑沉沉的夜幕下,乾清宫从殿里到外沿,挂满数百盏吉庆的雕长寿花八角宫灯,灯火灼灼,亮堂堂得直将周围照得如白昼一般明光烁亮,还有那汉白玉护栏前颜色金黄的花斑石发出澄明的光泽,两相交辉下,映衬地乾清宫殿外更加金碧荧煌。

    初冬时节,带着寒意的风扑面而来,舒舒重新裹上厚实的斗篷,沿着乾清宫外的木质斜廊,慢吞吞地步行前往凤彩门。这里有一座三面敞开的石头房,此刻石头房前面的空地已围满前来观览的帝妃等一众人。

    只见石头房里守候的永寿宫太监在贵妃娘娘的指令下,将一层覆盖在神秘礼物上的薄薄麻纱掀开,呈现在众人眼前的是,十六个箍在一起划成四行四列的木框,里面装满疏松干燥的沙质土壤,旁边还放着一个装满硬土的铜缸里,也不知是什么名堂,而土壤上面是神奇的……

    “这是棉花?”庄贵人惊呼道,原来木框土壤里疏密有致地栽植着一株株枝叶茂盛的棉花,一朵朵跟糖葫芦串似的,缀满宛若雪团、形如白云的棉花。

    这不是最稀奇的,最奇特的是木框上方横竖排列着一根根用铁丝固定相连接的半开竹管,竹管底部跟笛子一样凿出孔眼,这些竹管形成一个“井”字网格,在网格中间是一个羊皮鞶囊,囊上置有活塞,活塞是由圆形铜块与数层软皮制作而成,活塞再连接在羊皮筏上,活塞回弹伸缩中带动着龙骨车的翻转,在挤压中汲取出铜缸硬土底部中的水。

    铜缸中的水流均匀而又缓慢地涌到各根竹管中,通过孔眼连续不断地向外渗出小水滴,水滴再灌到土壤中,吸收了水分的土壤逐渐变得湿润起来。

    “卒岁之谋,出之陇亩,功不在五谷之下。”皇上语气平缓地吟诵了先帝爷所作的《木棉赋》中的一句话,他面色淡定如常,但深邃的眼眸中欢喜之意难以言表。

    棉花的作用十分宽广,最寻常的是可制作成衣服御寒,它还是许多军用、医用物资的必备原料,而清朝这么广袤富饶的土地却只有寥寥几处府州适宜种植棉花,因此每年收获的棉花产量并不足以供应大量的需求。

    于是皇上未登基前就派自己镶白旗旗下的属人去往东北地区试种,东北地区有广阔肥沃的黑土资源,但连续试验了三次,都俱遭霜冻的天气,造成失败的结果。

    他登基后,更是针对个别有种植棉花的府县,下令不收取棉花种植的税钱,鼓励百姓开始大肆种植棉花,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高产作物,但收效甚微,百姓除了种植粮食,还是选择种植茶叶、养殖桑蚕等更高经济的农作物。

    在众人都疑惑这个寿礼时,贵妃娘娘娉娉婷婷地站了出来,她指着木框中静静摇曳的棉花,慢条斯理地说道:“皇上,这些土壤和铜缸里的水都是臣妾的二堂叔,不辞辛苦地运至京城的。”

    “臣妾的二堂叔是康宁府的朔农都尉,这两年康宁府的百姓种植枸杞果泛滥成灾,物以稀为贵,丰收再多的果实没有果子行来收购,也只能腐烂在地里,百姓付出了艰辛的劳累却收获不了银钱的成果,臣妾知悉了此事后,想起了自己家乡有人用滴灌技术培植茶叶,遂收集了各家滴灌技术的不同方法,书信给了堂叔。”

    贵妃娘娘说到这,停顿了下,伸手摘下一朵棉花递给了皇上,她接着不紧不慢地解释道:“皇上,这就是在康宁府种植成功的棉花,康宁府气候常在干旱少雨,但日照充足,只要解决了土壤干旱这一弊端,那么就非常有利于种植棉花。而康宁府的底下深层处并不缺水,臣妾就想到了抽取地下水来滴灌土壤,没想到真的种植成功了。”

    贵妃娘娘话音刚落,皇上立即拍手称赞,欣慰道:“贵妃,你送给朕的这份生辰之礼,不仅让朕万分喜爱,还是一件大有裨益、利国利民的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