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给全红楼直播解读原著》 140-150(第16/19页)
兰先带大家欣赏到这里。除了刚才兰兰带大家参观的各色展厅和藏品之外,这座博物馆每周还有专场昆剧演出,
有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来看一看哦!】
渐渐地,乐曲声消失,天幕上的那行字迹也没了。过不多时,萧兰兰那张俏丽的脸孔再次出现在天幕上。
此刻,她已经不再身处街巷之中,而是坐在一座富丽的厅堂之内。面前一张紫檀木圆桌,桌上是茶壶茶杯之类,杯中水汽袅袅。萧兰兰身后不远处似有一座舞台,舞台目前正空着,舞台上只放着一张几,几旁有两张座位。
【小伙伴们,刚才就是中国昆曲博物馆的概况了。当然了,昆曲的魅力需要亲身领略才能真切体会。兰兰推荐大家亲自来这里看一看,如果时间凑巧,也可以观摩一场现场演出,像红楼人物们一样,欣赏这种典雅唯美的戏曲艺术。】
【而现在兰兰置身于博物馆附近,一座可以听评弹的茶馆之中。我事先问过了这里的工作人员,
如果咱们直播的时间凑巧,直播结束的时候许是还能听到老师们表演的评弹。】
【好了,现在兰兰打算关弹幕,开评论区,关于昆曲的基本信息,《红楼梦》与昆曲的联系,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片刻后,就见那天幕上突然跳出一行字迹:
【我是急急国王:主播刚刚说元春点的四出剧目透露了好多人的命运,能详细说说吗?我好急!】
“急急国?”宝玉愕然。
如今与中华有邦交的国家,茜香国、真腊、暹罗……都是,远的还有那些名字古怪的英吉利、法兰西之类。但这个“急急国”真的是闻所未闻。
但荣禧堂前,在浓重夜色中望着天幕的人们纷纷点头,感激这位不知是什么国的“国王”竟如此仗义,帮荣府众人说出了不敢说的。
【哈!】
萧兰兰没忍住,在天幕上笑了出声。【这位小伙伴的ID真是非常形象……没问题,兰兰这就给大家讲一讲。】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一书中广泛应用了“草蛇灰线”、 “千里伏脉”等创作技法,因此书中所提到的剧名,多半不是信笔写来,而是能够剧透后情的“戏中戏”。】
“戏中戏?”宝玉听着一怔,忽地恍然,了解到这些都不止是戏,戏中另有深意,所以天幕将它们称作了“戏中戏”。
【按照脂砚斋提示的伏笔,元春所点的四出戏剧中: “豪宴”伏贾府之败; “乞巧”伏元春
之死; “仙缘”伏甄宝玉送玉; “离魂”伏黛玉之死。⑦】
第149章 第二十次直播③
听见天幕上所说的谶言,荣禧堂前诸人都只觉得心惊肉跳。
贾政回头去问王夫人: “娘娘省亲,当日点的真是这四出戏?”
王夫人哪里记得这些,正在踌躇,身后探春果断答话:“确是这四出。”
宝玉在旁死死咬着下唇默不作声——天幕上所揭示的四个未来,关于他自己的大抵就是那“甄宝玉送玉”之事。但此刻宝玉全然不管,仅仅是大姐姐和林妹妹离世这两个谶言,就已让宝玉心内痛楚不已,全乱了方寸。反倒是贾府落败之事,反正天幕已经提过很多次,令宝玉全然无动于衷。
院中唯有贾母一人,似乎没听进什么,只是出神地望着天幕,似乎还低低地哼着小曲,心神完全沉浸于昔年在家乡观戏的回忆之中。
【关于曹公所写的“戏中戏”,兰兰先举个最简单的栗子:清虚观打醮。稍许解释一下,这里的“打醮”是指道士设坛做法祈福禳灾的一种法事活动。这活动除了道士祈福之外,最重要的活动其实是看戏。】
【当时身为贾氏族长的贾珍便去神前拈了戏。拈到的第一出是《白蛇传》,小伙伴们,这个《白蛇传》可不是我们所熟知的,白娘子与许仙的传奇爱情故事,它是讲的高祖斩白蛇起事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出身微贱之人建立宏图霸业,这种白手起家的故事与贾家祖上发迹的事迹是暗暗相合的。】
【随后第二出拈到的则是《满床笏》,这一出戏演的是唐代名将郭子仪过生日,七子八婿前来为他祝寿的故事——因为他这些子女身份尊贵,大权在握,所以前来祝寿者的笏板摆满了笏床,所以叫“满床笏”。】
【这个故事与贾府的“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兴盛景象也很有相似之处。】
【但是,小伙伴们,这里我们还要留意一下当时贾母的反应。当贾珍告诉她第二出戏是《满床笏》的时候,贾母疑惑了一下,笑道: "这倒是第二本上?也罢了,神佛要这样,也值得罢了。"①】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其实解释了当时“打醮”活动时看戏的这种习俗——神前拈戏:这戏不是专门演给人看的,而是神要看戏,在神前拈出来的戏其实是神想要看的戏,人只是陪着看的陪客罢了。】
【随后贾母赶忙又问第三本,贾珍回答说第三本是《南柯梦》。这时贾母听了就再不说话
了①。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南柯梦》本身讲的是一个唐代武官淳于势梦中进入槐安国成为南柯太守的故事,他在梦中经历了富贵繁华,又忽遭祸败,醒来方知是一梦。】
【将这三出戏放在一起看,正好是贾家从微末中兴起,到极盛,再到突然落败,宛若“南柯一梦”的全过程。】
【所以贾母才会突然“不说话了”,因为这位老太太也看出了这神佛前拈的戏本身是一种不吉的谶言。】
荣禧堂前众人闻言纷纷向老太太所在的方向看去,就见贾母神态如常,似乎并未听见天幕说什么“谶言”,依旧缩坐在圈椅中,口中低低地唱着不知什么曲子。鸳鸯双目含泪,与凤姐一道,用一条大毡毯将老太太全身上下盖住,将毯角塞在椅内。
【这就是我们称之为“戏中戏”的艺术手法——曹公对当时流行的各种戏本太熟悉了,因此能将
这些戏本中与红楼人物或情节相近相通之处提炼出来,融入书中,令读者产生联想,从而起到一种“弦外有音”的艺术效果②。而“清虚观打醮”这一段是比较好理解的一个例子。】
【那么,我们再回头来看元春省亲时点的四出戏——】
【伏贾府之败的“豪宴”,出自名剧《一捧雪》,作者李玉,讲的是莫怀古因为一只家传古董玉杯“一捧雪”被权臣严世藩觊觎而遭迫害的故事。】
【小伙伴们,听到这一段剧情你们会联想到红楼中的哪个人物?】【天青色等烟雨:我知道!是呆子!】
众人见到天幕上陡然出现的这一行字,心中都是一惊,心想这贾府之败又和“呆子”有什么关系?
【天青色等烟雨:……石呆子,输入法误我!】
“石呆子”,宝玉突然想了起来,连忙望向凤姐——眼下长房中只有她一人在此。凤姐也认出了这几个字,但感受到宝玉的眼光才醒悟: “是大老爷!”
那正是天幕讲她的那一次,曾经提到过,贾赦谋夺一个姓石的呆子所藏的十几把古扇,竟将人害得家破人亡,贾琏同情对方,在贾赦面前申诉,竟然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