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全红楼直播解读原著: 140-1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给全红楼直播解读原著》 140-150(第15/19页)

讲康雍乾三朝风靡全国的戏剧,也讲一讲元春这个令贾家在衰落前夕再次

    复现"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相的女性,她的命运和她那扑朔迷离的结局……】

    “就是这个!”

    人人听到这里,都精神为之一振:原来宝玉与探春的猜测并没有错;而天幕要先讲一讲府里的戏班子,想必也有它的道理。

    只不过,天幕上说起元春时的措辞,令人没来由地心生隐忧:元春如今已身为贵妃,如何还会有什么“扑朔迷离的结局”。

    如此一来,荣禧堂中各人对天幕便更加关注了。

    【今天因为是参观博物馆,为了不打扰其他观众,兰兰已经预先录制了一段短视频,带大家领略一下昆曲博物馆。兰兰安排这一小段,也是希望小伙伴们能够先了解一下昆曲艺术在明清之际的发展,它的影响力,以及对《红楼梦》这部伟大著作的艺术熏陶。】

    【好了,小伙伴们,就请大家跟随兰兰的脚步,先到昆曲博物馆中去看一看吧!语音小助手,视频走起!】

    这一套荣府上下都熟:就听悠扬的乐声响起,天幕上萧兰兰的身影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规制宏大的宅院。

    “是会馆!”贾政一眼瞥见,很肯定地开口。他曾多次被点学差外出公干,各地都去过,自然对会馆这种由各地商贾集资建成的建筑非常熟悉。

    果然——

    【中国昆曲博物馆位于姑苏平江历史保护街区内的全晋会馆。这座会馆始建于乾隆三十年,是典型的会馆建筑群落,其中完好保存了全晋会馆戏场,这里拥有苏州地区最为精美的古典戏台②.…】

    这时,就见天幕上的视角陡然升高,自上而下俯瞰一座戏场,戏场正南面则是一座两层的戏楼,向北伸出戏台,台上绘彩描金,双戗飞翘,一派富丽。那天幕竟似带着众人居高临下,缓缓在那戏场上空转了一圈,又去细瞧那戏台的额枋雕饰,片刻后竟似又飞入那戏台之中,视角切换为那戏台中的穹窿藻井……

    众人早已顾不上贾政猜中了这正是会馆,都目瞪口呆地盯着天幕上的景象——说实在的,以荣府中人的眼界,这未必是他们所见过最为精美的戏台,但以此等忽上忽下的视角观赏,却是生平头一遭。

    合理推断,这一段场景,应当也是那“四脚竹蜻蜓”去空中飞了一圈看来的。

    贾母缩在一张大圈椅里,扬首望天,口中喃喃地道: "真好看啊!小时

    候就最喜欢这种大戏台来着……那时候是在哪里?在……是在姑苏吧!"

    随着场景变化,天上仙子轻声曼语,——讲解,又带着众人走马观花式地看过了大殿戏台、各色戏曲的行头、装束与乐器等物,又说了一会儿馆内珍藏的各种古本。接着,天幕又就着四壁悬挂着的各种图画装饰,说起了各种戏曲。

    【《红楼梦》的时代正是中华传统戏曲发展到鼎盛的时期,当时上至宫廷,下至市井,甚至在穷乡僻壤,戏剧都是一种绝对重要的娱乐方式。没有电影、电视,不能刷短视频的时代,人们的娱乐方式就只有它。】

    天幕上说的“电影、电视、短视频”,荣禧堂前人人都听不懂,但既然天幕只说是为了"娱乐”,而与元春无关,大家也就暂且不管它。

    【据说乾隆皇帝就很喜欢戏曲,是个大戏迷。在乾隆十六年,皇太后六十大寿的时候,乾隆皇帝曾经为了给太后祝寿而安排了一场盛大的戏曲堂会: “自西华门至西直门外之高梁桥,十余里中,各有分地,张设灯彩,结撰楼阁……每数十步间一戏台,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③。】

    【小伙伴们,大家看,这就是《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图》④中,乾隆皇帝为皇太后庆寿时的演剧场景。这规模,可是比我们今天的各种戏剧节、音乐节之类要大得多了。】

    就见天幕上突然出现了一幅绵长画卷的一部分,画中道路两侧俱是张灯结彩,搭的都是戏台。这幅景象既盛大又突兀,似是覆盖在其它所有景象之上。

    【而那时戏曲舞台的阵容也非常强大,刚才兰兰给大家展示了全晋会馆的戏场,皇家与贵族们对戏剧的投入却又比这戏场大得多。据记载,在乾隆时期的热河行宫中,曾经出现过宽九间,高达三层的“超级戏台”,中间还安装了高超的舞台装置,用来表演《西游记》、《封神榜》中神仙鬼怪的戏份。大家可以参考这样一张复原图——】????

    果然,天幕再次被一幅戏台的景象所覆盖,就见那戏台高大壮阔,果然如天幕上所言,它面阔九

    间,高三层,舞台上似有非常复杂的布景,一名伶人穿着华彩的袍服,似乎正要从三楼沿吊索滑到二楼去。

    【在这种社会氛围的熏陶下, “戏曲”自然也成为宁荣二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红楼梦中各场合唱的戏,都是什么戏呢?】

    【兰兰在这里可以给出

    明确的回答,原著中是提供了文本证据的:在第二十二回 宝钗过生日时,贾府“定了一班新出的小戏,昆、戈两腔俱有。”】

    【“昆”指的是昆山腔,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昆曲了,又叫昆剧,是我国传统剧种之一,最早发源于14世纪的昆山地区,后来经过昆曲艺术大家的改造与弘扬,又有多名伟大的剧本创作者精心创作,昆曲于明代中叶,成为中国重要的主流剧种之一。】

    【而“戈”指的是戈阳腔,后来也叫做“高阳腔”。昆、戈相较,昆曲的风格清新优美,被誉为“雅部”,而戈阳腔则更为高亢激越,与京腔、秦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之流一起成为“花部”⑤。】

    【由此,从荣府女眷们看戏的剧种选择上来看,我们就可知这是雅俗共赏的戏剧表演,既有热闹谑笑科诨的《刘二当衣》,也有戏文雅致、词藻深邃的《山门》,有曾让宝玉差一点儿原地顿悟的那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宝玉怔在原地,半晌才想起,确实曾听过《山门》里有这样一支《寄生草》,中有一句“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⑤他当时听来不觉得如何,可是现在听多了天幕上所说的变故,再想到这句曲文,竟只觉双眼酸涩难当,竟是要落下泪来。

    【《红楼梦》中提到过不少剧名,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有《牡丹亭》中的《离魂》、《游园惊梦》、《长生殿》中的《乞巧》、《邯郸梦》中的《仙缘》、《钗钏记》中的《相约相骂》,这些剧目都是昆剧中的名剧目,有不少直到今天,昆剧中还会演唱。】

    【熟悉中国古典文学的小伙伴们也一定都知道,《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等作品,是古典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它们在红楼人物们的成长和思想解放具有重要意义。】

    【宝玉曾与黛玉共读《西厢》,黛玉曾听《牡丹亭》感慨“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而宝钗也曾读“西厢”、 “琵琶” “元人百种”……这些,无不证明了戏曲对红楼人物所起的重要启蒙作用。】

    虽然没人有心思留意宝玉,宝玉还是连忙低下头掩饰心潮起伏——其实他从未有机会与黛玉共读《西厢》。从今往后,能够与那个才情天下第一的女子共读《西厢》的,想必已是另有其人了。

    【好啦,中国昆曲博物馆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