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红楼之晴雯重生记》 220-240(第3/25页)
安,也只得坐上车子从荣宁街走。
忠靖侯夫人心中虽觉怪异,只不好多说。史湘云却在贾母身边养了几年,最是心直口快,忍不住问道:“究竟发生了甚么变故,竟发这么大的火?”
贾母笑而不语,向忠靖侯夫人道:“保龄侯调任外省,我原拟唤了湘云过来住,偏生出了这回事,倒不方便过来了。幸亏忠靖侯高义,收留这丫鬟。不然的话,还不定怎么闹腾呢。”又问:“这孩子前几年已是许了人家,想来年后便要发嫁了。此事有劳侯夫人了。”
忠靖侯夫人忙道:“老太君客气了。都是一家人,自是分内之事。”
史湘云听见她们谈论自己的婚事,她虽是个爽朗的性格,却也免不了有几分羞涩,忙借口去看林姐姐,低头跑开了。到了林黛玉房中,黛玉却在听管家娘子们回事情,听得湘云头昏脑涨,瞠目结舌。等到众娘子都走了,湘云方向林黛玉感叹道:“想不到管家这般烦!事无巨细,样样都要过来问,亏林姐姐耐得住性子。”又问:“我二哥哥去哪里了?他房中的晴雯,如何竟发达了?我们前些日子听到这桩奇事,只当是旁人编出来的故事,想不到真有此事。”
史湘云这般连珠炮一样的询问,林黛玉少不得含笑一一回答。
先说:“这点子事算甚么,不过老太太房中的琐事罢了,一会子便回完了。从前在府里时候,那些个管家娘子,才真正难缠呢。”
又道:“你二哥哥去外面访友了。说来也是奇怪,他这些日子倒越发上进了,在太学里结交了些新朋友,每日里切磋印证,倒也有趣。”
因见史湘云对晴雯之事颇感兴趣,道:“她在后头绣嫁妆呢。说起来倒有几分对不住她,原本可从国公府风光出嫁的,如今却不得不就简了。”
史湘云看林黛玉听完管家娘子回话,又开始看账,竟是一刻未停息的,心下忖度也不好打扰她,遂顺着她的指引,悄悄到了后头,只见晴雯头上挽着西施髻,插着一只百鸟朝凤流苏宝簪,身上穿着银红撒花缂丝大袄,下头是青金闪绿五彩绣锦裙,正是富贵人家小姐们的装扮,身材婀娜,十指纤纤,坐在廊下绣花。
史湘云暗赞一声:“果真是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冷不丁上前,大声道:“如今你穿上小姐衣裳,越发好看了!”
晴雯被她唬了一跳,差点没扎破手,抬头看时,见是史湘云,忙起身恭恭敬敬问好,仍以“史姑娘”称之。
史湘云笑道:“你如今是要做侯夫人的人,何必这般拘谨。等到你出阁了,我再见你时候,少不得要恭恭敬敬称侯夫人的。不趁着这会子,胡乱攀些姐妹情分,难道等到时候看你的冷脸吗?”
晴雯忙道不敢不敢,湘云已是快人快语,话锋一转,问道:“如今你和顺义侯的故事,俨然已成佳话,在京中只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只是我也知道,世人以讹传讹,难免失真,故而我特特过来,倒要亲口问一问你,究竟是怎么回事?”
晴雯虽然也是爽朗性子,却是个精细灵巧的人,其后经林黛玉言传身教,更加谨慎许多。听了史湘云的话,她沉吟半晌,转头道:“一事换一事。史大姑娘不妨先说说看,你同那位卫公子又是如何约下的?我听人传得有鼻子有眼,说史大姑娘戴着金麒麟,偏卫公子也有一只,正是天作之合呢。”
史湘云不觉红了脸,低声道:“这又有甚么好说的。左右不过是家族之命,媒妁之言,使人相看了几回,便匆匆定了亲。我其实连卫公子惹也没见过呢。”
想到此处,言语转为嗔怪:“说起来都要怪二哥哥多事。我这个金麒麟,是自幼佩戴到大的。但凡公子小姐们,佩戴甚么金项圈、金璎珞、金锁、金麒麟的,最是司空见惯之事。那日二哥哥不知道从甚么地方得了个金麒麟,说又大又有文采,欲要送给我时,我说我已是有了,便没收。不想过了段日子,我同卫家的亲事定了,他转头便赠给了卫家公子。这算甚么?”
晴雯笑道:“这也没甚么。是父亲大人想着好事成双罢了。”
她神色转为诚挚:“人皆说卫公子谦谦君子,才貌双全,弓马娴熟。想来父亲大人有意结交他,才赠了金麒麟。”
湘云呆了一呆:“哟,可不是。如今你认了二哥哥林姐姐当义父义母,倒成了我的晚辈了。”
两个人正说笑间,忽然听见鸳鸯大声道:“给太太请安!”两个人抬起头来,却见王夫人扶着一个丫鬟,神色冷峻,往这边走过来了。
第223章 和光
贾府众主子里, 晴雯最惧怕的便是王夫人。
其后认了贾宝玉当义父,那王夫人便是祖母,自该晨昏定省, 承欢膝下, 幸亏贾母不知道何故, 请旨携了贾宝玉搬出来单过, 她才自在了许多,只初一十五等日子随着林黛玉过府请安,倒也惬意。
眼下看王夫人怒气冲冲, 显是来意不善, 晴雯只得迎了上去,以祖母称之, 恭恭敬敬问王夫人来意。史湘云也回过神来, 含笑同王夫人打招呼。
王夫人见史湘云在一旁,面色略略缓和了些。史湘云是正经的侯府千金出身,其父原是史家长子, 因年纪轻轻便夭折了, 才教其二叔袭了保龄侯之位。王夫人向来对史湘云这种正统的闺女高看一眼,难免驻了足,恭维一番,道:“眼看着等过了年就要出嫁了, 怨不得性子越发沉稳了。如今看着倒更出挑了呢。”
史湘云只得低下头去, 脸红不语。
王夫人向前走了一步, 这才向晴雯说道:“可怜的孩子。先前我百般劝说, 要你向老太太央告, 求她早早回心转意,莫要教外人看了笑话去, 偏你是个调皮的性子,明面上虽答应了,实则未曾深劝。如今你跟着老太太和宝玉,另开了一个门进出。你是要嫁到侯府的人啊,若在国公府时候,国公府自然开了正门,风风光光送你出嫁,如今可要怎么办才好呢。”
王夫人面上语意怜惜,实则为分家之事怨恨晴雯之至。
贾家人阖家设香案,跪接了那道懿旨之后,王夫人深觉自己没了颜面,四处求告,想求贾母回心转意。因晴雯是贾母身边的红人,王夫人也曾强忍着对晴雯的不快,求到她头上过,却被晴雯装傻卖呆给打发了。
如今分家已成定局,贾母携了贾宝玉夫妇、晴雯过来单过,王夫人虽颜面受损,但晴雯的婚事却也有了变化。原本欲在国公府大操大办,此时国公府和贾母院子的路径已断,却是不能了。故而王夫人看晴雯时,总多了几分活该如此、幸灾乐祸的意思。
分家的事情一出来,除了王夫人外,那些上赶着欲要同晴雯结交的京城贵妇们也多有透露出这个意思的。就连南安太妃,也言语里若有若无透露出一丝,说贾母所为固然有理有据,但未免操之过急,等到晴雯出阁再进宫请旨,又有何不可呢。永昌公主更是叹息晴雯未能选对人,那么多人乐意认下她,偏生她投身贾府,反遭了连累。
“太太这话却是差了。”晴雯道,“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我原本是甚么出身,想来顺义侯心知肚明。如今既是认了父亲大人,已是比原先出身高了许多,都是意外之喜,哪里还好挑三拣四的。顺义侯欲要抬举我时,也不会因我从国公府里出嫁便抬举,不欲抬举我时,也不会因我未从国公府便作践。这么多年蒙府里教导,我只求堂堂正正做人,无愧于心罢。其余的是祸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