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晴雯重生记: 10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红楼之晴雯重生记》 100-120(第26/26页)

除却宝玉身边的那些长随小厮外,我早打定主意,到时仍旧命琏儿陪着。再带了几房得用的管家过去照应着,只怕也就过得去了。只是有一样,宝玉胆子最小,夜里非得有人陪侍不可。若是要带了那些丫鬟去,却又嫌太过招摇了。因此为难。”

    王夫人听了,迟疑半晌,方问道:“老太太的意思,是要宝玉带个屋里人过去?此法自是妙极。公子哥儿们随身带着丫鬟服侍,说出去不甚好听。但若是携屋里人同行,带上一群丫鬟婆子,也就说得过去了。何况住在金陵老宅中,倒也不甚费事。”

    贾母道:“我虽有这个意思,只是这里头还有几桩不妥之处。总要斟酌再三,诸事停当才好。”

    两人说到此处,虽有意向,终究未曾定下,想来时日尚早,也就暂时搁置,撂在一边。

    这日鸳鸯在老太太边上服侍,在旁听得清清楚楚。她是为数不多隐隐约约猜到晴雯不想给宝玉做通房丫头的人,她自己心气也高,故而反倒觉得晴雯这般心事格外亲切,故而才悄悄跑来,给晴雯透露这么一句两句风声。

    晴雯听了,深感鸳鸯暗中通风报信之情,感激再三,又犹豫道:“老太太固然是体恤宝二爷的一片心,只是我们屋里那位爷,如今性情倒不比从前了,却是改了许多,也不大和丫鬟拉拉扯扯了,未必愿意的。”

    鸳鸯去后,晴雯一个人低头想心事,心下却有几分慌张。鸳鸯的意思,是拿司棋做例子,劝她早做打算,免得将来贾母发话要抬举她时候,势成骑虎,反倒驳了主子颜面。

    只是她又同司棋不同。司棋心中有人,正是两情相悦,只消早早说了出来,或许主子们会玉成此事。但晴雯心中一片霁月光风,心思澄明之至,只一味想着宝玉待她是主仆之情,又对林黛玉一往情深,故而她和宝玉之间也要清清白白,并无儿女之私才好。

    她哪里有别的甚么打算?只不过是打算宝玉黛玉成亲之后,自己得报大恩,了却心愿,功成身退罢了。只是这番话纵然说出来,也无人肯信的。旁人要的打算,是看准了她一届女子之身,孤身一人难以抛头露面,故而只是在问她将来想跟着甚么人罢了。

    “我能有甚么打算?常听人说金陵风光秀丽,若能跟着宝二爷出去一趟,自可涨了许多见识。只是若要为了这个,开了脸当屋里人,那却是本末倒置了。”晴雯想到此处,想起自己竟不能见识金陵山水,倒有几分惋惜。只是这惋惜之意却不好同旁人说起。又想起鸳鸯之语,若果真贾母、王夫人在这时候发话,要她做宝玉的屋里人,她竟是无可推脱的,不觉又有几分惆怅。

    众人皆道贾宝玉年纪幼小,必然离不得人照料。连贾母和王夫人也作如是想,一心想教宝玉带齐了丫鬟婆子去,又担心被旁人看见了说闲话,说贾府的小少爷太过娇气。

    贾政听说了,只一味驳斥,摇头道:“哪里有应试的学子带着一大堆丫鬟婆子的道理?叫外人听说了,岂不是一场笑话?”

    贾母和王夫人无法,便暗暗商议着是否要给宝玉房里放一两个屋里人,以屋里人的名义带了丫鬟婆子去。

    谁知九月间贾政因点了学政,刚动身去南边,赖嬷嬷就过来给贾母请安了。赖嬷嬷听到贾母为难之处,笑道:“这又有甚么?说来说去,考试才是大事。若是哥儿一时寒温失序,岂不是悔之晚矣?”

    见贾母心思微动,又道:“不瞒老太太说,我那小孙儿最是调皮,也整日嚷嚷着要下场科考。如今何不教他服侍着宝二爷一同过去。还有一样,我那大孙儿媳妇刚刚生了个大胖小子,正要回金陵祭祖去,只是我们家里人口简薄,怕是少人照顾,正想同老太太借几个丫鬟婆子呢。”

    作者有话要说:

    上一章改了。考虑到门当户对,迎春夫婿是进士比较合理。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