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红楼之晴雯重生记》 100-120(第24/26页)
了身孕,圣眷正隆,莫说四王八公这些平素就和咱们有来往的门户,便是那些一向素无往来的郡王驸马、郡主国夫人,也得过来殷勤呢。这还罢了,等到贵妃娘娘诞下龙子,又不知道该是何等光景。”
王夫人听得心花怒放。虽众官客、堂客皆是以贺贾母史氏太君寿诞为名而来,但在王夫人看来,自是因元春封妃,家中才能有这般荣光了。她细细咂摸着王子腾夫人言语里的意思,越想越爱。
如今她在荣国府风光无限,便是贾母这等老祖宗,时不时也得看在贵妃娘娘的份上,高看她三分。日后若果真元春诞下皇子来,贾府富贵无极,自是不言自明的事情,到时候,她身为元春亲生母亲,自然水涨船高……
当下戏台之上,笙箫齐发,南腔北调,神魔乱舞,热闹非常。戏台之下,高朋满座,席间皆是各家诰命夫人,凤冠霞帔。王夫人面带笑容,志得意满,频频让酒让菜。
正得意间,忽见她的陪房周瑞家的慌慌张张跑了进来。王夫人正莫名其妙间,周瑞家的已是悄悄附在她耳边说了一句话:“娘娘的孩子没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大茶子、鹤冲天 1个;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9章 发嫁
王夫人听了, 只觉得一颗心如同遭受重击,钝钝的痛得厉害,继而又觉得那层疼痛隔了一层纱一般, 仿佛犹在做梦, 不甚真切。
当时南安太妃、北静王妃并许多郡主、国夫人皆在, 王夫人不便追问, 只得强颜欢笑,只是那一张脸都笑僵了,撑得生疼, 再也不复从前的欢畅。内命妇们再对着她说许多恭维的话, 也只得含糊受了,却欢喜不到心里。
好容易撑到诸诰命一一辞别, 忙寻了周瑞家的过来问时, 周瑞家的却道,是六宫都太监夏守忠悄悄过来传的消息,琏二奶奶接待的, 临走时喝了茶, 还堂而皇之受了贾家的谢礼。
王夫人又急召王熙凤过来,追问道:“那夏太监可曾说了甚么不曾?好好的胎如何竟没了?”
王熙凤摇头道:“怎地没问。又是捧茶捧果又是暗中塞了金锞子,但那夏太监只管大喇喇受了,竟连一句实在话都未曾说。只说要太太亲自去看哩。”
王夫人无奈, 只得悄悄同贾母说了, 阖府不免都心事重重。其后贾母寿宴虽然热热闹闹, 却不过虚应故事, 好容易捱到八月十二那日, 王夫人急急入宫探视,却见元春花容黯淡, 满面病容卧床,追问缘故时,居然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暗自心惊,也只得以好言劝慰之,说些“如今娘娘青春年少,只消圣眷仍在,子嗣不过早晚的事,惟保重凤体是最最要紧的”等,又暗中补贴了许多金银等物供元春宫中使用,方便她驱使奴婢。
因了这个缘故,王夫人都不免觉得有些灰头土脸。但外头那些诰命夫人依然流水般送了帖子进来,或邀贾母王夫人等人赴宴见礼,或请姑娘们赏花品诗。渐渐的王夫人心中也就安定下来,将那不安之情一概忘到九霄云外了。
王夫人自己是三十多岁仍生了贾宝玉的,故而想着元春不过二十多岁的年纪,虽无子嗣,年纪却不甚大,自可徐徐图之。何况贾宝玉又在一旁说:“男儿自当顶天立地,咱们家若是一味只靠娘娘,纵使得了那荣华富贵又有何趣味?你们且看着宝玉罢。来年我必然去赴童试,纵然不中时,也有一番道理。”唬得贾母并王夫人等人又惊又喜,反倒觉得元春小产倒也没甚么了。
迎春的夫婿便是这个时候择定的。贾母只说先前傅试求亲之事,实是委屈了二丫头,故而只管与她精挑细选。
此时贾府正在鼎盛时候,那文武全才者为谋出头,拜在贾府门下者不知有多少。贾母趁着年纪尚轻精神尚好,从中细细斟酌,选了一户家境颇殷实、新近中了进士的寒门子弟,姓蒋,生得身材高大三十多岁年纪,竟不曾订过亲,又借助贾家的权势,轻轻巧巧与他寻了一个县令做,来年即将上任为官。
故而那蒋家亦是千恩万谢,不日送了聘礼庚帖等物过来,虽依足了三媒六聘,却也颇为迅捷,中秋过后便急急忙忙筹备聘礼,又商议着陪嫁几个丫头,等不到冬天,竟是已吹吹打打欢天喜地出门了。
贾赦邢夫人只嫌弃女婿家不过寒门出身,虽家境殷实,却无甚么根基,偏贾政颇为看好,说这蒋姓举人颇通文理,举止斯文,早晚能做出一番事业来。贾母也道:“你家二姑娘那脾气,竟是木头人一般。除非这等知书达理的寒门子弟,不然,只怕她压不住。”又亲赐了两三千两的金银配饰等物与迎春添妆。
贾赦、邢夫人虽仍有许多微词,但如今二房正如日中天,少不得含恨依了。那迎春哭哭啼啼,虽有许多不舍,但已堪堪及笄,料得早晚是要嫁人的,也就从了。迎亲、大婚、三日回门,种种仪制不必细述。
贾宝玉虽遥遥听说迎春出嫁之事,暗自伤感,但因要忙着筹备来年的童试,竟无暇顾及,只命晴雯等人特特用玫瑰膏子制了胭脂等物,聊表心意。
这期间贾府自是忙了个四脚朝天。各世家听闻贾府有姑娘即将出嫁,都送了礼物过来,王夫人见了心中欢喜,连那贵妃小产之痛也冲淡了不少,只欣慰贾府之权势并未因贵妃小产之事稍弱半分。就连邢夫人,因贾母发话说其中半数礼物皆可为迎春添妆,见了那许多礼物,也开始眉开眼笑起来。
王熙凤原本是借着操持秦可卿的白事,那管家奶奶的名声更胜一筹,此时见迎春的事情出来,自是主动请缨要大操大办的。于是偌大一个荣国府,虽不如贵妃省亲之时那般心力交瘁,却也结结实实忙碌了一两个月。
其间袭人的娘来荣国府讨要卖身契,王熙凤便命人禀告王夫人。王夫人心中实是恨透了袭人,但影影绰绰听说这个假王孙亦有几分来历,不敢轻易得罪的,只得与了。
这日晴雯正在怡红院做针线活,因见绮霰绣的鸳鸯戏水大红缎子被面甚是传神,几个丫鬟围在一起不免品评一番,突然平儿悄悄从外头走进来,向着晴雯使了个眼色。
晴雯知道有事,忙舍了众人,赶过来问时,平儿悄声道:“今儿个袭人的娘过来了,索要袭人的卖身契,说袭人如今被一位贵人相中,在那里伺候呢。”
晴雯闻言,心中颇感诧异,平儿便将义忠亲王千岁遗孤之事尽数说了,末了悄悄道:“大家背地里都在说,这位贵人的性情,竟是同昔年义忠亲王千岁一个模样,最是喜好女子不过,遇到那略有姿色的,便胡乱要了过去做妾。因袭人先前之事,太太和二奶奶虽有几分不忿,但一则当年买袭人不过花了几两银子,犯不着为了这几两银子平白得罪人,二则正在为二姑娘的婚事忙碌,实是无暇顾及其他,竟是准了。我想着袭人从前和你们屋里有些误会,总要暗地里知会你们一声。免得将来一时出了甚么事,大家措手不及。”
晴雯听了,知道平儿是一片体贴她的用心,特地来传递消息,心中大为感激。又复有些感慨:从前鸳鸯平儿等人,皆和袭人交好,自己和她们相比本是外人,竟是无论如何也攀附不上的。如今平儿竟然主动向自己示好了。若是别人,或可疑为趋炎附势、捧高踩低之辈,倒还罢了,偏平儿的性情,是最细心妥帖、最温柔公道不过的,想得她的真心接纳,却是千难万难的。
又过了几日,鸳鸯也悄悄过来,将平儿所说之语又说了一遍,末了又安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