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晴雯重生记: 10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红楼之晴雯重生记》 100-120(第16/26页)

,忙跪在地下道:“不错。这些话都不是林姑娘说的,都是我杜撰出来的,假托了林姑娘的名义而已。但林姑娘不会开口说这些话,二爷难道就不肯替林姑娘着想吗?”

    宝玉道:“我素来不喜经济仕途,林妹妹也深知我的,为何说我不肯替她着想了?”

    晴雯道:“二爷是个聪明人,咱们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如今二爷的婚事,将来老太太想来自是愿意遂了二爷的愿的。只怕太太有别的想法。虽说太太是晚辈,诸事都要听从老太太的意思,但太太是二爷亲生母亲,便是老太太,也不得不忌惮一二,难道强行娶了新妇进门,倒让新妇暗暗受婆婆的气吗?”

    贾宝玉听她说得直白,竟隐隐直斥王夫人之非,陡然变色道:“大胆!”却见晴雯直挺挺跪在那里,高昂着头,一脸镇定,仿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模样。

    晴雯生得既美,性子又倔,贾宝玉素来知道她性情,一向是极宠爱她的。此时见她这番模样,心中早软了,放柔声音说:“你说的皆是大逆不道之语,所幸眼下只有你我两人在,出得你口,入得我耳,听过算过,更无一个人知晓,故而也不算大错。你还有甚么话,只管一并说出来罢。”

    早伸手过去,一把将晴雯从地上拉起来,道:“此时更无第三个人在。你不须这般模样,心中有甚么话,只管说出来便是。”

    晴雯道:“除此之外,太太也是宫中贵妃娘娘的生母。端午节贵妃娘娘赐了节礼下来,二爷的节礼是同宝姑娘一样的,难道二爷心中就不曾疑惑过吗?若是有朝一日,娘娘一时兴起,下了懿旨赐婚,二爷又该如何打算?”

    贾宝玉听她这般说,背后惊出了一身冷汗,忙问道:“依你之见,此时又该如何是好?”

    晴雯道:“若是拖到这个时候,只怕木已成舟,便是大罗金仙也救不回来了。但我想着,如今二爷年纪甚小,又是一个白身,就算说出甚么话来,府里也是无人当回事的。但二爷只要自己立得住,真正干出一番事业来,最好如东府里敬老爷那般,年纪轻轻便中了进士,就算闹着要出家当道士去,也没有甚么人有力量阻止了。”

    贾宝玉细细咂摸晴雯言语里的意思:“你的意思是说,叫我早早考了功名,然后先发制人?”

    晴雯道:“二爷果然聪慧,一点就透。实不相瞒,这些日子里,我时常为二爷的婚事发愁。我是个没甚么见识的下人,不过也曾跟着老太太、太太看过几出戏,看那人情世故,世间万事皆是一个道理的。故而想着,除非二爷自己立得住,早早考了功名出来,不必倚仗家里,也有些力量了,那开口说出的话自然也就做得数了。到时候二爷再多结交些朋友,最好都是些翰林清贵,抢在头里,由他们家的夫人保媒主婚,岂不比只依靠老太太一人势单力孤的更好?”

    贾宝玉沉默良久:“你可知天底下的读书人千千万万,多少人皓首穷经,也不得进学的?更不要说甚么举人进士了。”

    晴雯道:“虽是如此,但是二爷聪慧异常才华横溢,连学塾里的先生都称赞过的,那些凡夫俗子自是不好比的。再者林姑娘的父亲便是探花出身,潇湘馆那里许多藏书,听说皆是外头花钱也买不到的万金之物。二爷只管用功学习,时不时向林姑娘讨教学问,老太太和太太见了二爷这般上进,心中必然欢喜,连带着心中也更欢喜林姑娘。说不定不等二爷蟾宫折桂,便抢先请人说亲促成此事了呢。”

    贾宝玉不知不觉竟被一个小小丫鬟说服了,缓缓点头道:“好丫头,你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想不到你竟有这般见识!”

    晴雯倒被他说得不好意思起来,道:“其实我假托了林姑娘,编出这三件事来,固然是为了二爷着想,一心为二爷好,却也有几分自己的私心。我等虽只是小丫鬟,却也是人,也有脸面。二爷每每偷吃我们唇上的胭脂,在二爷眼中不过玩笑之举,但外人看起来,难免觉得我们这些丫鬟太过轻浮,一来二去,传出的名声难免不堪。还有二爷既已说过甚么‘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就不该这般撩拨人,若是有小丫鬟会错意去,到时又如何收场?”

    贾宝玉听她说得恳切,竟是自己从未想过之语,不觉有些羞惭,低头细想,又无可辩驳,讪讪道:“你说的有理。先前是我想差了。”

    又道:“好丫鬟,你既是事事不忘为我打算,我岂能辜负你的心意。你说的这三条,却也不算甚么,我答应你便是。”

    晴雯却不依不饶,道:“二爷事事总是随口应下,转眼即忘的。不如把这三件事写下来,挂在墙上,日日抬头便可看到,这样才好呢。”

    贾宝玉见她娇俏的模样,又知她皆出自对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哪里舍得驳她的话,竟由着她铺纸磨墨,自己提笔写下“孝顺”、“谨行”、“上进”六字,共计三个条幅,贴在怡红院小书房梁柱之上。

    第113章 许诺

    贾宝玉正在兴头上, 第二日见贾母时,就说要发奋读书,又说学塾人多嘈杂, 竟不是能静心温书的好所在, 求着贾政另为他寻觅业师。

    贾母、王夫人等人见他突然这副模样, 心中又惊又喜, 都说:“两三年前宝玉也曾这么发奋过一回,说是见了秦钟,要与秦小相公约着一起读书, 却是雷声大, 雨点小,没过几日就偃旗息鼓了, 还连带着闹出不少事来。这次却不知又是为了甚么?”

    宝玉只管信誓旦旦道:“这次再也不会了。老祖宗再信我一次罢。”又道:“老祖宗不肯信时, 只管去怡红院看看,我只怕自己记不住,特特写了字贴了条幅的!”

    众人听说, 更觉诧异, 贾母果真遣了鸳鸯,王夫人派了彩霞,都跟着林黛玉、薛宝钗、三春姐妹等人去贾宝玉的怡红院围观,果见那小书房梁柱之上, “孝顺”、“谨行”、“上进”三个大字龙飞凤舞, 甚是醒目。黛玉和宝钗及三春姐妹赏玩一回, 点评一回, 嘻嘻哈哈, 各自点头叫好,那鸳鸯和彩霞见状, 急急赶着回去禀告贾母和王夫人。

    贾母听说之后,不顾自己年老,大观园路远,命人抬了竹轿,自己坐在轿上,和王夫人一起,亲自来怡红院观看,看到贾宝玉亲笔书写的六个大字,字字皆合了她老人家的心事,忍不住又是高兴又是激动。就连一旁王夫人也忍不住热泪盈眶,大有苦尽甘来、曙光在望之感。

    王熙凤和李纨听说她们二位来了,也忙着赶来伺候。

    李纨是国子监祭酒李守中之女,于文字一脉见识高妙,只管从这字的起势、收笔揣摩写字人的心境,赞说恐怕宝玉这次是下定了决心的。

    王熙凤从小出身王家,王家不许女孩子读书,故而虽嫁入贾家当了管事奶奶后竭力弥补,到底认字不多,但她心思何等灵巧,忙恭维贾母、王夫人道:“这都是老太太、太太的福气啊!宝兄弟如今年纪大了,真真懂事了,这提笔写下的头一桩事,就是不忘要孝顺老太太、太太的。况且他如今又说要上进读书,老太太、太太的大福气还在后头呢。”

    贾母和王夫人听了这等话,自是心花怒放。

    贾宝玉的奶娘李嬷嬷本是告老退隐在家的,如今听闻了这样一件大事,也赶着来凑热闹,一见贾母、王夫人就“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颤巍巍道:“老太太、太太大喜!如今赶走了小狐狸精,宝玉房中诸事更有条理,这是拨开云雾重见天日了啊!”

    贾母和王夫人都知道李嬷嬷和袭人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