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之一剧透[穿书]: 60-7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二分之一剧透[穿书]》 60-70(第2/12页)

行“预备充能”的记录后头,又连续刷新了好几行的“充能失败”。

    因为结束了谈话,所以总算能腾出手检查一下游戏系统的温晏然微微扬眉——刚刚还以为面板又要更新了,原来只是她的错觉而已?

    *

    正常来说,要是皇帝亲自驾临某大臣府中谈论正事,结果不小心聊到宵禁时刻,然后顺势在对方府中下榻,也算一件美谈,温晏然本也打算这么做,但四面环顾一番,迅速意识到,陶驾此人家道中落得非常写实,于是果断告辞。

    戌时是宵禁时分,对温晏然一行人而言,仅仅是驱车在外头行走不算问题,毕竟她自己当场就能开一份夜行的文书,问题是太启跟天桴两边的宫门都已落锁,无法在不暴露皇帝身份的情况下敲开。

    考虑到明日还要上朝,就算现在这份工作没有打卡要求,温晏然也无意迟到,问了问池仪有哪家大臣府邸离宫城比较近,索性过去借住一晚。

    池仪首先排除了袁言时跟宋侍中。

    这两位的府邸离宫城的确不远,居住条件也勉强凑合,但池仪相信,天子从进门到就寝之前,必定能听到两位大臣临场发挥的以“皇帝不好随便离宫”为中心的千字谏言,斟酌许久,建议道:“其实陆侯的府邸离宫城颇近,而且陆侯此人学兼文武,性情严密谨慎……”

    温晏然想了想:“陆侯……是陆良承陆卿罢?”

    池仪:“正是鲁定侯。”

    温晏然知道此人,在评论区里,对方的评价是“好高骛远陆良承”,也因此一直都有点想把人拎出来出仕。

    ——她并不知道,陆良承之所以能得到好高骛远的评价,主要是在各种支线剧情里,他多次重复过那句“家母临终有言,陆氏一族往后当以务实为要,决不能再像往日那般好高骛远”,因为这句话出现的次数过于频繁,玩家们毫不犹豫地就把话里那四个字跟陆良承的名字做了一个紧密关联。

    陆良承家中先祖是因功得到的爵位,其家族绵延至今,在大周也算是数得上的世家,上一代的鲁定侯是陆良承之母,不幸因病早逝,又因为族中名士过多,许多长辈放浪形骸,很少回家,导致陆氏一族嫡脉中子嗣不丰,陆良承不得已早早继承了爵位,幸而家风温厚,旁支不仅不侵占主脉财产,反而多有扶助,陆良承本人似乎也很耐得住性子,没有急着出仕,一直在家中闭门读书,身上只有新帝登基时得到的一个虚封。

    如今已是宵禁时分,陆良承得到管家禀报,说是禁军的钟统领上门叨扰,想要与友人一道借助一宿。

    陆良承虽然与钟知微并无往来,但都为大周的臣子,也不会将人拒之于门外,随意道:“请钟统领进来……”一语未尽,忽然放下书卷,站起身,“不,还是我亲自去迎她。”

    他反应极快——如果真的是钟知微及其友人的话,又怎么会来陆家借宿?只有遇见了统领府难以招待的客人,才找到鲁定侯府这边。

    陆良承向外快步行去,管事在边上小声汇报,说那些人是从西边过来的。

    ——城西那边并无什么大人物居住,所以那些人不是来自城西,而是去了城西一趟,直到此刻才归来城中。

    陆良承步下不停,低声吩咐道:“你去严令家人,此事谁也不许多言。”

    他既然能被池仪称一句严密谨慎,自然是一个能守得住秘密,不会把皇帝来访之事到处乱说的人。

    陆良承到门口的时候,钟知微等人已经进来,后者率先开口,干咳了两声,勉强道:“温君……温君家有门禁,想来在府上暂歇一夜。”

    陆良承躬身:“……贵客临门,自然蓬荜生辉。”

    连姓氏都没改,他觉得天子此行在身份的掩藏,显然只能取决于双方的演技跟默契……

    陆府仆役众多,而且训练有素,此刻已经将上房腾出,供来客居住。

    第62章 第六十二章

    钟知微不曾说破来人身份, 陆良承当然更加不敢直言,将来客带到上房当中,又奉上饭食后就小心退下。

    鲁定侯家中豪富, 顷刻之间, 屋子中各色被褥器具都换了一整套——陆良承本人也颇为难, 若是不尽心而为, 只怕触怒天子, 若是尽心而为, 又担心会让天子觉得陆氏豪奢——或许是因为收拾得匆忙, 整间屋子中,却有一本书散落在桌子上。

    温晏然笑:“阿仪猜一猜,那书里写的是什么?”

    池仪笑答:“不是鲁定侯本人所写手稿,就是他所做的点评。”

    温晏然微微颔首:“阿仪既然说那位陆侯允文允武, 这书上所写的,多半跟西地武事有关。”

    她今日是私自出行, 又从城西那归来, 陆良承此人说是好高骛远, 那总得有可好可骛之事,此人的基本判断力要是不差, 大约能猜到她去了哪里, 又是为着什么原因。

    温晏然此刻没有意识到,她对于“不差”的标准, 与穿越前相比,已然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她让池仪把那本遗漏下的书拿过来,随手翻了翻, 果然是陆良承以前写的治夷之策, 主要是分析当地民生, 还提到西夷必反,提醒朝中诸大臣要早做准备,最好派中部之军,牢牢把守住长兴关,莫要让西夷之乱蔓延到中部。

    温晏然笑:“小子狡黠。”向池仪道,“之后让陶卿自荐之时,把鲁定侯也带着一道。”又道,“今次出门,披风带了没有?”

    如今天气炎热,披风之类的御寒衣物其实用不太到,只是池仪担忧昼夜温差太大,才带了一条薄披风出来。

    钟知微本以为是天子自己要披,却见那位池左丞这只是将披风取出,略微整理了一下,放到边上,并不曾奉于天子。

    鲁定侯府奉上的饭食当然也是按照招待贵客的标准来的,温晏然稍用了一点就令人撤下——虽然宫中御膳一直饱受天子本人的吐槽,但有对比才有差距,温晏然现在终于意识到,与外头相比,宫里的厨师的确已经尽力了……

    饭后过了一刻左右,院中有灯亮起,陆良承白衣举烛而至,拜于院中。

    鲁定侯治家极严,在其他私物都被收拾走了的意思,单单将那一本书留下,当然有自荐之意,往严苛里说,也有点揣测皇帝想法的意味在,新帝乃是一代英主,大约看一眼便知道了他有什么打算,如今特来告罪。

    池仪早就有所准备,看见院中有光时,就推门而出,不等对方开口,先将披风给鲁定侯披上,然而笑道:“陆侯何必太恭?今日多谢陆侯收留。”又压低声音,“天子践祚未久,求才若渴,陆侯家学渊源,值此多事之秋,不妨为国效力。”

    陆良承微微一怔,目中旋即划过一丝明悟之光,他起身向着书房的方向拜了一拜,又对池仪一礼,方才缓缓退下。

    *

    翌日清晨。

    宋侍中一向勤勉,很早便从家中动身,恰巧看见一辆未曾见过的马车超过了自家的车子,虽然也是朝皇城那边走,却没在太启宫门口停留,而是继续往天桴那边赶。

    “……”

    身为建平本地人,宋侍中对城中贵胄的情况都十分有数,他年纪大,官职高,家世清贵,通常来说,就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