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二分之一剧透[穿书]》 20-30(第9/15页)
北风其凉,冬雪霏霏。
宫人们已经换了数次炭盆,但合庆殿这边却一点散会的意思都没有。
炭火可以添加,内官可以轮班,但皇帝却没法脱岗摸鱼,御座上的温晏然调整了下坐姿,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自己之前那些同行们会选择在身前摆几架屏风来挡一挡脸,估计营造天威莫测的氛围感还在其次,主要是能趁着旁人看不见,站起来松散松散筋骨。
御座下方,一位侍中正在回禀:“徐州皋宜郡,禹州襄青郡,皆派郡长史前来,请求朝廷帮忙赈灾,如今正在台中听候宣召。”
——在刺史的权力受限的情况下,郡守可以视作地方上的最高管理者,如今郡长史作为郡守的使者前来,建平这边自然也不敢轻忽。
温晏然的视线在那位侍中身上停了一瞬,笑:“既然如此,就宣他们上殿。”
御座上话音方落,作为奉使谒者的张络便直接跪下:“外吏上殿,请陛下设云屏。”
温晏然轻轻颔首。
大臣们也没有异议——在召见地方官员的情况下设置屏风,多少有点防备刺客的意思。
借着屏风的遮挡,温晏然总算有机会活动下肩膀,同时回忆着这段时间学习到的知识点——地方向中枢请求赈灾,这件事乍听上去十分合理,但按照大周的习惯,地方各郡遇见类似的问题时,多会选择自行解决问题。
如今这些郡守借着雪灾的问题向中枢请求援助,在不少心向中枢的朝臣看来,根本就是欺负天子年幼且登基未久。
两位郡长史都是面皮白净身材颀长的年轻人,衣饰也颇为整洁,一上殿便大礼参拜,然后也不起身,其中襄青郡的长史保持着跪姿,沉默不言,而皋宜郡的长史则直起上半身,向前膝行两步,一边垂泪,一边汇报郡中的情状。
按照周制,各个地方都设有粮仓,遇到灾年时,可以从中取出物资用来赈济,不过据这位长史所言,因为近些年年景都不好的缘故,粮仓内的储备已经彻底消耗殆尽。
皋宜郡长史呜咽道:“……郡中粮草已告罄,实在是无以为继,邻郡不肯支借,上峰亦不肯担责,太守实在无法可想,方才派微臣入京。”
大臣们听到这里,算是明白了这位郡长史的目的。除了各地的地方粮仓外,建平这边还有太仓,以及直属于州部的州仓,对方的意思,显然是想调用州仓的钱粮,但刺史拒了皋宜郡守强求调粮的文书,这才不得不上京求助。
这个年轻人一边说,一边历数灾民的惨状:“……诸公明鉴,皋宜郡天寒地冻,大雪压塌房屋,百姓缺衣少食,实在是到了饥者盈路,饿殍相枕的地步!”
温晏然斜身靠在软垫上,她微微垂首,隔着屏风注视跪在地上的两个郡长史,并不言语。
不用天子示意,一位内官就靠近御座,递了张写了皋宜,襄青两郡太守履历的条陈上来。
温晏然扫了一眼,微微扬眉——这两地的郡守在出身上颇有相似之处,虽然族中长辈也有读书做官的,不过都是地方小吏,这种家世搁在同等级的官员里面,处于绝对的底层,按照常理,他们能成为一任县官,都算是祖坟冒青烟级别的好事。
如今却能双双成为郡守,显然是有贵人扶持。
条陈中写道,这两位郡守分别受过褚氏跟崔氏的举荐,才能稳步升迁,他们所在的地方也是士族与豪强盘踞之地,要不是有崔褚两家暗中撑腰,估计刚到任就得因为种种原因或调任或免职或身死,遑论做出一番政绩。
这样的职场人脉关联,等于是把泉陵侯一党的身份给写明在了脑门上。
温晏然一面看条陈,一面听着那个郡长史讲述——对方口才委实出色,纵然许多朝臣都知道对方是泉陵侯一派,心中已经存了成见,听到此处也不禁有些动摇。
赈灾跟民生息息相关,当然归于户部管辖,卢沅光一直认真听着,她早在听见两地郡守进京时便隐约明白,此前天子为什么格外关心地方上的雪灾问题。
传言中那位泉陵侯是个善于因势借力之人,今年雪灾严重,对方自然会趁机做些文章。
第27章 第二十七章
等那位郡长史说完后, 卢沅光主动出列,先向天子躬身行了半礼,才道:“据臣所知, 皋宜郡位于徐州以南, 约有人口十七万,郡中多良田, 亩产约两石……”她回忆着此前整理的文书上的相关内容, 将皋宜郡的情况向其他朝臣细细说明, 末了又补充了一句,“况且此地郡守前年曾征发过徭役,使人开荒田、兴修水利, 而且去年跟今年的雪灾, 都集中在农闲时节, 既然春种秋收都不曾误, 纵然有灾,又何至于饥者盈路, 饿殍相枕?”
听着卢沅光的话, 皋宜郡长史的面色慢慢难看起来。
其他朝臣也逐渐醒悟, 方才那年轻人言辞虽然恳切, 但多是泛泛之谈,等卢沅光把数据切实地列出来后, 便显得格外站不住脚。
王齐师笑:“卢侍郎果然博闻强识。”
卢沅光微微欠身, 表示不敢当。
她也是世家出身,此前多少有点不擅实务的毛病,原本就算能想到这些事, 思路也不至于那么清晰, 今天之所以会表现得如此出色, 主要还是受天子的影响。
温晏然喜欢把不同年份的数据列出来对比了看,还常常提问,卢沅光一开始也不是都能答上来,幸好天子宽宏,没有因为她业务水平不够就加以责备。
在卢沅光看来,与之前御前奏对的难度相比,今天那位郡长史的口才其实也就一般……
皋宜郡的郡长史自然发现事情不妙,却还是没有改变口风,硬着头皮道:“世情复杂,令君不可只看纸面数字。”
温晏然隔着屏风笑了下,觉得这倒算是一句真话,只是不太适合放在现在这种场合。
卢沅光一甩袖子:“不以历年奏报为准,难道仅以你二人口中所言为准么?”
皋宜郡的郡长史直起上身,昂然道:“令君若是不信,可请人卜之!”
“……”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跟适应,温晏然已经不是刚来那会的两眼一抹黑状态,她知道对方提议用占卜来得出结果,不是小看朝中大臣的智力水平,而是因为这的的确确就是当前时代用来确定事情真相的常用手段。
换在旁的时候,朝臣们不会多想,不过昨天才因为玄阳子的事情遭遇了天子的教育,今天一早又迎来了袁前太傅的批评,很难不因此发散思维。
卢沅光也是蹙起了眉,冷冷地盯着那位郡长史,片刻后道:“足下所说的请人卜之,莫非是打算请国师为卜么?”
皋宜郡长史:“天下皆知,若非国之重事,不可请卜于天桴宫,想来京中能人众多,不若择一贤者问卜。”
卢沅光听到此处,心中更是明白,倘若事情真的发展到靠求神问卜来判断结果的地步,而那位玄阳子又还活着的话,那多半得被推荐上来帮忙占上一卦。
“既然足下言之凿凿,那敢问皋宜郡中,共有多少灾民?”
皋宜郡长史:“流离失所者,越有两万余。”
屏风后的温晏然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